2021 年是楼市变动较大的一年,诸多的新闻热点事件给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回顾2021年的温州楼市,上半年新房供销两旺,土地市场高价频出;下半年房企暴雷,多个项目停工,特价房频出;时至年末,央行降准降息,政策放宽,楼市回暖信号强烈…
来年温州楼市走势如何?跟小编顺完2021年温州楼市的十大关键词之后,或许大家心里自会有答案。
上半年,温州楼市颇有点意气风发,新房成交量、面积、金额都挺红火,住宅成交4.2万套,平均每天成交232套,同比大涨50%。土地成交方面,成交972万方,占2020全年约68%,其中招商保利·天樾玺地块实际拿地成本破3万+元/㎡,创温州楼市近10年新高。
而下半年,全然没了登高望远的气势,销量、房价竟双双触底,土地市场调转直下,终止交易、流拍现象频出。房企们也在史上最严酷的环境中挣扎,只能通过不断优惠、降价、促销等方式,来找一点生存空间。
在营销层面上,房企频频放出猛招,推出特价房、工抵房、返现、送车位、送装修等优惠活动,最高优惠达86万元,折扣力度惊人。
在成交层面上,楼盘分化“内卷”依旧严重,有的开盘去化不足2%,也有的每开每罄,成为热门红盘,比如华润九悦、华鸿华宇未来之星等,开盘售罄成为常态。
受“三道红线”政策影响,房企融资日益艰难,今年不断有房企债务违约,理财无法兑付,频繁暴雷!
从“宇宙第一房企”恒大开始,房企爆雷的词条开始火爆各大网络。恒大的暴雷波及了温州在售的项目,部分项目出现停工、整体出售等现象。
不过,拥有强大资金背景的房企依旧稳如泰山,比如招商蛇口、华润置地、中海、保利、龙湖、金茂等,全国楼市进入新一轮洗牌阶段。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罕见点名了学区房,明确要求要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
官方定调后,北京、上海、深圳相继宣布将实行教师轮岗制,照此发展,未来中小学各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会更加平衡,从而弱化重点学区概念。
在政策严控下,温州学区房市场也进入了低谷,其中上半年大受追捧的实验中学和广小双学区小面积房源,出现了300多万的成交价,相较上半年降价近百万元。
尽管存在一些“个案”色彩,但市场对于学区房的信心变化,可见一斑。今年以来对教育行业的大大出手,从“双减”政策的实施到“取消学区房”,都能看出国家扫清生育障碍的决心,把学区房的价格“打下来”已是势在必行,只是时间长短问题。
5月31日,国家正式宣布全面放开三胎政策。这对房地产来说的确算是利好消息,毕竟房地产发展的一个共识“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长远来看,三胎政策对于人口增长有积极促进作用,会带动住房需求的相应上升。供需结构方面,人口增长会影响楼市需求的走势,在“房住不炒”背景之下,涨幅趋势可控。购房相关政策方面,未来有可能根据家庭人口数量或生育孩子数量来灵活调整。
12月15日,央行全面降准如约而至,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紧接着12月20日,央行又宣布最新一期LPR降息0.05%。
在同一个月内,相继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一年期LPR利率,所释放出来的政策信号,对于当前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经济,以及楼市维稳,都有积极的市场预期引导作用。
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将房地产税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按照工作安排,房地产税试点期限为5年;在试点过程中,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在条件成熟时,及时制定法律。
紧接着12月中旬,中国人大网公开两则房地产税改革试点相关文件,主要强调房地产调控需求及引导住房合理消费。
12月27日,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中官宣,做好房地产税试点准备工作。明确的信号告诉我们:在即将到来的2022年,试点政策有望正式出台。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词从2016年被提出来,已经坚持了5年不动摇,为房地产定位定调。
房企融资的“三道红线”、房贷管理的“两道红线”、全国重点城市开启集中供地、及出台二手房指导价,房地产税也进入了试点实践阶段等……总体来讲,房地产调控已经深入到各个层面。
结合相关会议定调,2022年,政策层面将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行业去杠杆、去投资化之后,个人按揭贷款将迎来适度松绑,房地产业正在加速向民生属性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