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2022年四川十大科技新闻
 【国内要闻】100
 新闻作文100字
 报告称中国家庭财富和收入持…
 2023中关村论坛如期而至 未来…
 5月25日国内原油期货涨151%
 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卫星拍到…
 美国表达对我国的最新态度释…
 台媒曝美军机挑衅:“进逼”…
 深夜重磅!王毅最新发声信息…
 中美是战是和?美军国防部长…
 2023时政热点:国内外时事政…
 2020年国内外时事政治热点汇…
 2022年时政热点预测模拟题(…
 国考时事政治:2020年国内时…
 2020省考面试时政热点
 盘点2017年国际军事热点新闻
 宁远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
 2021年时政热点:国内外时事…
 鍐涗簨蹇瘎 鍥介檯鐑偣鏂…
 美国提出苛刻条件要求必须符…
 如今房子不好卖了为何开发商…
 房子不给降价的原因是不是怕…
 原来开发商打死都不降价有这…
 为啥中国房价死守不降价 19个…
 房子卖不出去为什么还不降价…
 有关教育热点问题回应来了!…
 敲黑板!家长关注的这些教育…
 云朵课堂:当前教育五大热点…
 两会教育热点话题回顾您最关…
 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
 外媒聚焦五一假期中国旅游业…
 国内游井喷导游荒68岁老导游…
 2023年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
 “史上最火五一”收官:积蓄…
 全面爆发!5天上海接待1564万…
 【2023高考冲刺】5篇关于经典…
 人物素材 记了就能在考场上用…
 热点人物素材简短2021 经典名…
 帮你看了《新闻周刊》替你总…
 2021热点人物素材简短
 日照石大科技、日照钢铁员工…
 日照岚山石大科技燃爆事故24…
 这个城市成为IT新城阿里 腾讯…
 “中海外”重组石大科技 山东…
 石大科技2016年营收716万元 …
 最近新闻热点大事件汇总
 今日新闻热点_社会热点_新闻…
 近期社会民生新闻热点事件合…
 热点新闻-中国长安网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科技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2022年四川十大科技新闻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5/26 14:06:35 | 【字体:

  2022年,四川科技领域结出累累硕果——玻色子奇异金属首次在高温超导体中被发现并证实、“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新一代“人造太阳”迎来重大进展……这一年,我们共同见证四川科技事业动力澎湃。

  站在新一年的起点,四川日报联合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中心发布2022年度四川十大科技新闻。回望2022年,让我们再次走进四川科技这些令人骄傲的高光时刻!

  2022年1月12日,国际期刊《自然》发表《玻色子体系中的奇异金属态》一文。该研究由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言荣院士团队为主完成,成功突破了费米子体系的限制,首次在玻色子体系中诱导出奇异金属态。

  在宇宙中,基本粒子分为费米子与玻色子两种。目前,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电子工业与器件发展几乎完全基于费米子体系,但存在能耗高、损耗大,物理尺寸已近极限等瓶颈问题。而以高温超导体为代表的玻色子器件,具有完美的零损耗能量传递特性,有望带来电子信息工业的革命性变化。

  早在30年前,科学家们就发现了费米子奇异金属,但是否存在玻色子奇异金属,是长期以来难以攻克的科学难题。业内人士评价,玻色子奇异金属的发现,是凝聚态物理领域的重大突破。这是该团队继2019年在国际期刊《科学》上首次报道实验发现量子金属态后,在量子科技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发现。

  2022年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提出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这项由四川农业大学团队钻研20余年的技术,是“四川造”大豆扩面增产的“秘密武器”。

  大豆单产水平较低,种植效益差,导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逐年萎缩。与之相对的,则是大豆消费与日俱增,进口依赖度高。要实现增产,就要解决“地”的问题。

  上世纪90年代,西南丘陵地区流行旱地小麦、玉米和甘薯间套种,但这3种作物都很耗地,搭配起来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下降。2000年前后,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提出以能养地的豆科作物代替甘薯,并开始组建团队启动“麦玉豆”新三熟间套种模式研发。最终,通过“选配品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及其配套技术,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还实现了耕、种、收全程机械化。

  记者了解到,复合种植大面积推广的第一年,已经涌现出大批地方首创模式,成效显著,为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复合种植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2年3月25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第2台机组——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正式具备商运条件,至此,“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华龙一号”是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先进核电技术,拥有一份“四川基因”:其核心——反应堆及一回路系统由在川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发设计。其中,由177个燃料组件构成的“177堆芯”就像一颗心脏,为核电站提供能量源泉。同时,“华龙一号”还创造性地结合了非能动安全系统与能动安全系统,安全性达到最高标准。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后,两台机组年发电近200亿千瓦时,单是一个机组并网发电,就能满足一个中型城市的用电需求。

  “华龙一号”是当前核电市场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2023年1月10日,我国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3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这张“国家名片”,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022年4月28日,国际期刊《自然·催化》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电子科技大学夏川课题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于涛课题组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课题组的重要研究成果:通过电催化与生物合成相结合,成功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了葡萄糖和脂肪酸(油脂),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路径。

  此前,我国科学家曾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联合课题组则独创了一种二氧化碳转化新路径——科研人员先将二氧化碳转化成酿酒酵母的“粮食”乙酸,酿酒酵母再不断“吃醋”,进而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

  业内人士评价,该研究开辟了电化学结合活细胞催化制备葡萄糖等粮食产物的新策略,为进一步发展基于电力驱动的新型农业与生物制造业提供了新范例,是未来二氧化碳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

  2022年5月13日,全球首个梯级水光蓄互补电站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并网运行。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示范工程,该系统的投产,实现了国内首台变速恒频可逆式抽蓄机组全功率运行,攻克了梯级水光蓄互补联合发电系统容量优化配置及接入、联合运行控制与智能调度等世界性难题。

  2009年以来,中电建水电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在小金川河陆续建成木坡水电站、春厂坝水电站等,这些小水电站每年丰水期都被弃水问题所困扰。通过改造后的梯级水光蓄互补联合发电系统,可以实现运行的最优化——电能过剩时,把水从下库抽到上库储存,等用电高峰时,再从上库向下库放水发电;日照条件好时,光伏出力最大化,晚上停光伏,抽蓄机组再顶上。

  该项目汇集了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中国电建水电开发集团、中国电建成都勘测设计院、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15家研发团队,创造出国内首台变速恒频可逆式抽蓄机组、世界首个梯级水光蓄互补电站联合运行控制与智能调度系统等多项第一。

  “拉索”观测到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日,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高能爆发探索者和慧眼卫星同时探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打破了多项伽马射线暴观测纪录。

  作为坐落在稻城的“观天神器”,“拉索”肩负着捕捉和高统计量观测伽马射线暴的重要使命。此次亮度空前的爆发,正好发生在其视场的中心附近。在本次观测中,“拉索”探测到了大量的高能光子,探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达到了18万亿电子伏(TeV),在国际上首次打开了10万亿电子伏波段的伽马射线暴观测窗口——在过去半个多世纪探测到的数千个伽马射线暴中,最高能量光子大约在1万亿电子伏。

  2022年10月19日,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取得突破性进展,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兆安培,创造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这标志我国向可控核聚变点火又近一步,跻身国际第一方阵,技术水平居国际前列。

  2022年11月13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设备最后一座天线在稻城安装成功,标志着这颗巨大的“千眼天珠”主体工程正式完工,进入联调联试阶段。

  2022年11月25日,国内首台自主研制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在川正式完工发运,即将进入工程应用阶段,标志着我国在重型燃气轮机领域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

  燃气轮机涉及材料学、流体力学等十余个学科的复杂系统,还需要在高温、高应力等极端环境下工作,研发困难重重。其间,团队建立了完整可靠的F级燃气轮机气动设计、结构设计和可靠性评估体系,攻克了F级燃气轮机高温部件燃烧器制造、透平叶片精密铸造的难题等,最终打通了自主燃机从攻关走向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是名副其实的“争气机”。

  2022年12月,在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科技计划支持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蛋白疫苗(Sf9细胞)威克欣,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纳入紧急使用。

  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蛋白疫苗(Sf9细胞)属于国家资助的5条新冠疫苗研发技术路线之一。数据显示,威克欣能够明显诱导针对新冠病毒原型株及变异株的中和抗体,并且在现有疫苗免疫的基础上序贯加强免疫能获得更强的免疫反应。在制备技术上,威克欣使用国际上先进的生产技术,将新冠病毒的基因引入昆虫细胞,制备新冠病毒S蛋白,诱导人体产生抗体阻断病毒感染,目前已实现大规模生产。

科技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科技新闻:

  • 下一个科技新闻: 没有了
  •  
     栏目
    普通科技新闻 2022年四川十大科技新闻 (05-26)
    普通科技新闻 日照石大科技、日照钢铁员工:今天恢复上班 (05-26)
    普通科技新闻 日照岚山石大科技燃爆事故24小时(组图) (05-26)
    普通科技新闻 这个城市成为IT新城阿里 腾讯 华为有分部高校… (05-26)
    普通科技新闻 “中海外”重组石大科技 山东地炼成并购“香饽… (05-26)
    普通科技新闻 石大科技2016年营收716万元 业绩亏损2712万元 (05-26)
    普通科技新闻 源自梦想立于现实——2020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05-25)
    普通科技新闻 全球“大考” 共克新冠——2020年世界科技发展… (05-25)
    普通科技新闻 2020年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 含5项“科… (05-25)
    普通科技新闻 2020年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 浙江独得两… (05-25)
    普通科技新闻 2020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重磅发布 (05-25)
    普通科技新闻 科技前沿!2021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 (05-25)
    普通科技新闻 2021 年度大盘点:十大重大科技事件看你错过了… (05-25)
    普通科技新闻 【金华日报】2021年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 潘建… (05-25)
    普通科技新闻 2021年十大科技新闻出炉(2021年十大科技新闻… (05-25)
    普通科技新闻 2021 年你认为科技圈的十大新闻事件都有哪些? (05-25)
    普通科技新闻 中石大2项科研成果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 (05-24)
    普通科技新闻 石大助力中海油降本增效取得突破 (05-24)
    普通科技新闻 石大2项科技成果喜获201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05-24)
    普通科技新闻 厉害了!石大研究团队获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 (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