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科技前沿!2021国内十大科技新…
 2021 年度大盘点:十大重大科…
 【金华日报】2021年国内国际…
 2021年十大科技新闻出炉(20…
 2021 年你认为科技圈的十大新…
 每日一条小新闻 每天精选12条…
 5月20日国际重要新闻俄乌局势…
 外交部新闻(2023年5月24日)
 快讯|超600家国内外葡萄酒及…
 2023时政热点:国内外时事汇…
 美国最新一个流感季估计已有…
 美媒:不要听信“中国隐瞒疫…
 美国流感
 美国流感大面积爆发11州高校…
 美国40州流感大爆发 死亡率7…
 逆风破浪开新局——以习同志…
 宁德公务员时事政治:2020国…
 时政评论宣讲家网评论宣讲家…
 近期时事政治:2020国内时政…
 今日时事政治:2020国内时政…
 蚂蚁新闻网-最新新闻-最新国…
 最近国内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
 今天发生的重大新闻5条(今天…
 2021年5月最近的新闻大事10条
 中国发布丨中国疾控中心:近…
 福州房价什么时候降下来?20…
 专家预测:房屋价格将于2023…
 明年房价能降下来吗?专家预…
 房价何时会下跌?
 每一个都有房只是好多人住不…
 这四种家庭不败也亡非常经典…
 家庭教育名言摘录(三)
 史无前例的生命教育经典文章…
 早教专题文章_早期教育_太平…
 宝来宝来经典文章
 旅游出行新闻资讯
 2020年度湖南文旅十大事件 带…
 我区发布2020年十大文旅新闻…
 五一假期十大旅游热门景点和…
 2017旅游十大新闻事件追踪
 2022近期时事新闻热点事件简…
 2022年新闻大事件15条2022最…
 2022年大事件一览_2022大事记…
 2022年中国国际事件(2022年国…
 2022年12月最近的新闻大事
 中石大2项科研成果获教育部第…
 石大助力中海油降本增效取得…
 石大2项科技成果喜获2018年度…
 厉害了!石大研究团队获卫星…
 关键技术新突破石大助力可燃…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科技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科技前沿!2021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5/25 0:44:37 | 【字体:

  最新统计显示,中国科学论文的被引用数量总和,首次跃居世界第二位,表明中国科技成果的内涵已相当充实。从“墨子”发信到“小太阳”发热,从可燃冰开采到“慧眼”开启,2019年,中国创新队伍由跟跑到领跑,脚步越发轻快。

  日前,由科技日报社主办,部分两院院士、资深科技记者和网友共同评选出的2019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通信。

  至此,“墨子号”量子卫星提前、圆满地完成了预先设定的全部三大科学目标。这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达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

  “墨子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去年8月16日发射升空,今年1月开始实验。其星地单向、星地双向、地星单向量子信道,系统信道效率、时间同步精度、跟踪瞄准精度指标均超过要求。7月,潘建伟团队公布打破量子隐形传输的纪录。9月,墨子卫星将光子传送到北京和维也纳,并生成量子加密密钥,使这些城市的团队能够安全地进行视频聊天。

  3月10日出版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以封面形式刊发中国科学家的4篇研究长文。由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和华大基因分别完成的这4篇论文,介绍了真核生物基因组设计与化学合成方面的系列重大突破:完成了4条真核生物酿酒酵母染色体的从头设计与化学合成——要知道,酿酒酵母总共有16条染色体,此前国际同行奋斗多年才发现了1条。

  这意味着人类在设计并合成复杂人工生命的过程中取得重大进展。我国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具备真核基因组设计与构建能力的国家。

  CRISPR是近几年兴起的基因编辑明星技术,它利用生物体内的天然剪刀来裁剪DNA,既准确又简单。但用它来编辑人类胚胎的基因,有两大挑战:安全吗?有效吗?

  今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刘见桥课题组论文声称,首次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6个可移植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成功修复了其中3个胚胎内的遗传变异。

  之前有两个实验组利用CRISPR技术修复人类胚胎都失败了。这次实验,刘见桥课题组获得试管婴儿手术患者捐献的未成熟卵细胞,诱导它们成熟后,结合患遗传疾病的男性精子。实验组获得6个单细胞胚胎,成功修复3个,证明了CRISPR技术修复活胚胎的潜力。新研究推翻CRISPR技术不能有效编辑人类胚胎的猜想。设计出无遗传疾病的婴儿,这个科幻味道很浓,或许引起伦理争议的命题,离实现又近了一步。

  4月20日,搭载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

  “天舟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空“快递小哥”。其主要任务之一是为“天宫二号”“送货”,开展俗称“太空加油”的推进剂补加实验。

  4月27日晚间,“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完成首次“太空加油”。6月15日,二者顺利完成第二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关键技术的可靠性。在“天舟一号”之前,掌握了在轨推进剂补加技术的只有俄罗斯和美国,其中,实现在轨加注应用的只有俄罗斯。

  我国新一代大型客机C919的点滴进展都牵动着国人的心。今年5月5日,在4000多名现场观众的欢呼声中,以及全世界目光的注视下,C919终于昂首冲入上海浦东机场上空厚厚的云层。这是我国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干线飞机的空中首秀。

  12月17日,第二架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完成首次飞行,这意味着C919大型客机逐步拉开全面试验试飞的新征程。

  与国际同级别主流客机相比,C919在诸多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C919的研制凝聚着中国数十万科研人员的心血。据统计,国内有22个省份、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了C919大型客机研制。

  5月18日,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在南海神狐海域实现连续8天稳定产气。我国由此在该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这也是我国海域可燃冰首次试采成功。

  此次试采从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米—277米的可燃冰矿藏开采出天然气,5月10日正式试点火成功。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可燃冰试采现场总指挥叶建良说,到5月18日,已经连续开采8天,最高产量3.5万立方米/天,平均日产超1.6万立方米,累计产气超12万立方米;甲烷含量最高达99.5%。

  6月15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首颗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这是继中欧合作地球空间探测双星、“好向圈”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和“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之后,我国又一颗重要的空间科学卫星。作为国防科工局牵头的重大空间科学任务,“慧眼”填补了中国空间X射线探测卫星的空白。

  目前人类能接收到的宇宙信息,基本都是各种电磁波,比如可见光、红外光、紫外光、无线电信号等等。X射线和γ射线的能量更高,宇宙中横飞着这两种信号,“慧眼”全称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HXMT),就是专门看人眼看不到的射线图像的。

  长征五号是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于2019年11月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但在2019年7月2日,长征五号遥二火箭搭载实践十八号卫星发射升空后,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

  在网络上,“长五”也叫“大火箭”,或“胖五”,它魁梧的腰身比以前的中国火箭肥出一圈。2006年,中国为了弥补大推力火箭的不足,立项研制“长五”。它是大型低温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 ,也是新一代的主推器在直径5米以上的火箭。中国在技术积累薄弱、研制时间短、研制经费少的情况下,仍采用多种新材料和新工艺,解决了“长五”发动机冷却、高速旋转力学、不稳定燃烧等诸多难题。

  长征五号发射失败后,舆论更多的是平静和理解。航天人也第一时间表示将做全面分析总结。有评论称,“长五”失利不算奇怪,因为它仍是一枚新式火箭,才第2次发射。近些年中国航天发射,给外界留下次次成功的形象。习惯了中国航天发射的稳定,或许就疏忽了运气也是航天发射的重要因素。今年遇挫的航天事业提示人们:射火箭不是开轿车,失利是常常的事。目前,“长五”失利的原因仍在调查中。

  今年7月3日,中国“小太阳”的燃烧时间又创造了同行业的纪录,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

  位于合肥的先进实验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也被媒体称为“小太阳”,是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要让等离子体长时间稳定放电,需要解决多种棘手的物理障碍。新的纪录标志着EAST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运行持续时间达到百秒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的成功,表明中国磁约束聚变研究在稳态运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继续引领国际前沿,也对国内外同类装置的建设和运行提供典范。

  贵州省平塘县的FAST望远镜今年共发现9颗脉冲星。它初露峥嵘,就被舆论广为关注。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由天文学家南仁东等人于1994年提出构想并开始选址,历时22年落成,于2019年9月25日启用。它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比起之前美国科学家建造的300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FAST的性能提高10倍,估计30年内无人超越。

  2019年10月FAST首先发现2颗新脉冲星,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也是中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已得到国际其他射电望远镜的确认。

  关注财政部药企核查风暴:老百姓大药房销售费用四年增长超10亿 高于净利润近5倍

科技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科技新闻:

  • 下一个科技新闻: 没有了
  •  
     栏目
    普通科技新闻 科技前沿!2021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 (05-25)
    普通科技新闻 2021 年度大盘点:十大重大科技事件看你错过了… (05-25)
    普通科技新闻 【金华日报】2021年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 潘建… (05-25)
    普通科技新闻 2021年十大科技新闻出炉(2021年十大科技新闻… (05-25)
    普通科技新闻 2021 年你认为科技圈的十大新闻事件都有哪些? (05-25)
    普通科技新闻 中石大2项科研成果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 (05-24)
    普通科技新闻 石大助力中海油降本增效取得突破 (05-24)
    普通科技新闻 石大2项科技成果喜获201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05-24)
    普通科技新闻 厉害了!石大研究团队获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 (05-24)
    普通科技新闻 关键技术新突破石大助力可燃冰成功开采! (05-24)
    普通科技新闻 科技创新支撑复工复产!科技部推出九大“硬核… (05-23)
    普通科技新闻 美国《科学》杂志盘点科技十年的“十大趣新闻… (05-23)
    普通科技新闻 习: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05-23)
    普通科技新闻 科技重塑我们的生活 (05-23)
    普通科技新闻 中国这十年 科技创新交出亮眼成绩单 (05-23)
    普通科技新闻 我们的2020|“年最大变化是科技进步了太方便… (05-22)
    普通科技新闻 经济增长带来业绩复苏 华尔街纷纷看好中国科技… (05-22)
    普通科技新闻 2020年《环球科学》十大科学新闻公布 (05-22)
    普通科技新闻 2023年可能发生的科技大新闻 (05-22)
    普通科技新闻 智能科技改变生产生活 (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