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有人在家吗?我们是社区的,来入户检查你家的热水器和煤气罐。”2020年的最后几天,天气忽冷忽热,李凤玲和同事一家一家上门宣传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在兴宁区高峰社区,很多居民都认识李凤玲。原因无他,就因为李凤玲是老熟人,会经常上门开展工作。一来二去,大家都和李凤玲成为老朋友。在2020年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李凤玲靠出示工作牌以及“刷脸”,获得了居民的信任,有序地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
去年12月,李凤玲入户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本报记者 宋延康摄 (资料图)
李凤玲,兴宁区民生街道办事处高峰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在第五次、第六次以及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都担任了人口普查员。作为资深人口普查员,她见证了3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变化,成为时代发展的见证人。
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期间,李凤玲吃过早饭便匆忙赶去上班。她必须在8时到居委会,抓紧时间先处理一些日常工作。上午9时30分,李凤玲开始入户了。
进到居民家中后,李凤玲先向对方解释开展人口普查的目的和意义,接着按照流程询问户主姓名、住房、常住人口等情况,并将这些信息通过手机录入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采集处理中心。
“我曾参加过3次人口普查,这次最大的变化是科技进步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时候,大家都是手工画图,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时候开始采用WPS制作简易地图,而这次第七次人口普查,直接使用卫星地图来划分每个人的负责区域,非常方便。”
科技的进步,让人口普查工作变得更加简便,但人口普查员依然要和居民面对面打交道,确保普查信息的精准无误。
平时,李凤玲的普查工作还算顺利,但上门遇到住户不在家时或多次联系不上住户时,李凤玲会在住户家门口贴上一张小卡片,卡片上留有自己的电话,告知居民看到卡片后及时联系自己。
华灯初上,大多数人下班回家时,正是李凤玲入户登记的黄金时间。有时候忙到晚上9时许多才收工。但有时,刚准备撤退,看到一直联系不上的住户家里灯亮了,她又赶紧上楼接着登记。
这一年来,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再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李凤玲常常早出晚归。许多人觉得李凤玲的工作很辛苦,但她却说,有居民对社区工作的支持和信任,她一点都不觉得苦。
她说,又一次在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时,社区里93岁的雷奶奶总会拉着她的手说:“看到你们,我就知道我们社区(疫情防控)肯定没有问题!”后来,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雷奶奶还给正在收拾卫生死角的李凤玲端来一杯热水,让她停下来休息休息。接过热水,李凤玲心中流过一股暖流。
过去的2020年,李凤玲的工作生活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雷奶奶这样支持并参与建设社区的热心人,李凤玲深切地感受到了“家人齐心,其利断金”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