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想浏览《中国教师报》纸质版,可前往当地邮局咨询订阅,邮发代号1-192。
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录取分数持续高涨,教师资格证报考日趋火热、名牌大学毕业生纷纷流向中小学校……近年来教师职业益发吃香,昭示着“师范热”正在持续升温。“师范热”的出现对师范院校是一大利好,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如何借机发展?同时,“师范热”背后也有许多问题仍待进一步探讨,我们如何避免“热过头”?本期来解读。
《六大因素带来“师范专业报考热”》/ 朱旭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师范热”的冷思考与热回应》/ 李宜江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小学科学是以探究为核心的综合性基础课程。《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指向核心素养,强化了整体设计,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那么,教师如何聚焦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如何深化小学科学教学,实现教学方式变革?
《“科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价值》/ 吴向东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依山郡小学科学特级教师、龙岗区教科院科学教研员
《发挥农村资源优势上好科学课》/ 邓从新 湖北省监利市英才学校科学特级教师
近年来,考研竞争日趋激烈,“逆向考研”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一些本科毕业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生,在考研时不再局限于报名“双一流”建设高校,普通院校也逐渐成为他们的选择。
以项目化学习的形式引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灵活愉悦的时空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深度学习与实践,一直是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正小学寻找的“五育融合”路径。学校基于“厚知识、会学习、乐生活”的学生培养目标,推出了“课后服务项目化”行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项目化学习让课后服务升级》/ 童玉婷 孙家宝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正小学
曾经,地理几乎成为“地名”的代名词,似乎记住了一大堆地名,地理学科就可以考出高分。但郭迎霞说,上好一节地理课并不容易。在她看来,地理是物候变化时的春花秋月,是地质变迁里的沧海桑田,是人类活动中的车水马龙,是地球运动中的斗转星移。为了成为更好的地理教师,她基于PBL精心设计课堂头脑风暴、创意图式课堂板书、沉浸式具身体验;她在高中开展地理美育探索,开设“诗画地理”系列课程……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保持良性发展的保障是不断优化人力资源,学校需要建立一个强大完善的自身“造血系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自2009年起,一所被誉为“学校中的学校”的“常春藤”学院在江苏省扬州梅岭小学应运而生。
《“常春藤”学院:小学里的“大学”》/ 陈文艳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原校长
如何推进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近日,产教融合助推技能型企业建设研讨会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来自高职院校的办学人、研究者和企业负责人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题展开了研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河北省石家庄市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的路径探寻》 / 宋辉 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蔡恒奇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