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中国这十年 科技创新交出亮眼…
 今日新闻摘抄十条简短
 今日时事新闻摘抄十条内容
 今日新闻最新头条10条摘抄简…
 今日新闻摘抄十条(今日新闻摘…
 2022年今日时政热点知识10条…
 教育界近期迎来大变动学生家…
 教育部就近期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周教育看点 “双减”政策、…
 教育部举行发布会介绍近期教…
 聊城东昌府区近期教育重点工…
 第四章 旅游经营
 “豫”见焦作山水发现生活之…
 深度解读!旅游业发展新机遇…
 首推旅游顾问终端化
 旅行社和旅行社之间的区别
 人民政协报社2023年部门预算
 近期国内外重大新闻有哪些?
 2023时政热点:国内外时事政…
 每周资讯盘点 印刷包装企业2…
 国内外新闻最近有哪些时事政…
 视频频道-中国新闻网
 金地集团亮相第十九届国际绿…
 今日新闻在线播放今日新闻国…
 视频]全球快报
 视频]午夜国际快报
 国内外时政热点素材2022年4月…
 2023年5月19日时政热点
 国家网信办:清理仿冒“新闻…
 株洲市小学思政课教师“立德…
 【今日时政】公务员考试时政…
 米尔军事官方版
 存在感最低的核武器大国引起…
 揭秘世界上最残忍的子弹 击中…
 2016搜狗Core Partners大会召…
 热血在沸腾那些年我们逛过的…
 公共基础知识:时事政治并没…
 新闻报道和时政评论的区别
 2020年10月14日公考时政常识…
 2018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
 2021年湖北公务员行测备考文…
 我们的2020|“年最大变化是…
 经济增长带来业绩复苏 华尔街…
 2020年《环球科学》十大科学…
 2023年可能发生的科技大新闻
 智能科技改变生产生活
 最新的房地产新闻_房地产动态…
 全国楼市-最新消息-亿媒体
 深圳楼市大消息!最新官宣!
 楼市动态_地产频道_证券之星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科技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中国这十年 科技创新交出亮眼成绩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5/23 10:30:55 | 【字体:

  中共中央宣传部6月6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科技强国”有关情况。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会上强调,科技要在产业、企业、区域、重大工程、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力发挥作用,要发挥科技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源头供给、科技支撑和新的成长空间。阅读全文

  十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国家行列,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十年来,科技创新的成绩单令人瞩目。

  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增长到2.44%,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国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详情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十年来,我国科技投入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03万亿元增长到2.7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强度从1.91%提高到2.44%,接近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基础研究经费是十年前的3.4倍,达到历史最高值。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21年研发人员总量预计为562万人年,是2012年的1.7倍,稳居世界第1位;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量由2012年的42.6人年预计提高到75.3人年。科技产出量质齐升,2021年高被引论文数为42920篇,排名世界第2位,是2012年的5.4倍,占世界比重为24.8%,比2012年提升17.5个百分点;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2年的3.2件,提升至2021年的19.1件;PCT专利申请量从2012年1.9万件增至2021年6.95万件,连续三年位居世界首位;2021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7294亿元,是2012年的5.8倍,占GDP比重达到3.26%。在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方面,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由2010年的3.27%提高到2020年的10.56%。详情

  这是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邛溪镇麻萨村的花海光伏电站(8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在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面向经济主战场,以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带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超级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加快应用,推动数字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战略必争领域补短板、强能力,支撑港珠澳大桥、川藏铁路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深海油气、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型核电技术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组织全国精锐力量开展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在疫苗、药物、检测试剂等方面取得一批科技创新成果,有力支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创新药物、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先进诊疗技术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高质量的创新成果。详情

  科技引领新兴产业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量子通信等新兴技术加快应用,培育了智能终端、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新产品、新业态。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二,技术突破打通了我国新兴产业的一些堵点,太阳能光伏、风电、新型显示、半导体照明、先进储能等产业规模也居世界前列。

  科技助推传统产业升级。持续20多年“三横三纵”技术研发,形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较为完备的创新布局,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立足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禀赋,加快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研发攻关。连续15年布局研发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高效发电技术,供电煤耗最低可达到264克每千瓦时,大大低于全国平均值,也处于全球先进水平。目前,该技术和示范工程已经在全国推广,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26%。

  下一步,将加快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技术创新一体化布局,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塑造更多发展新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详情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蔡韬副研究员在实验室展示人工合成淀粉样品(9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我国人才在结构上、数量上都有了优化和提升,人才数量是全球第一,这与人口基数以及我国全方位全系统的科研安排格局是相一致的。同时高水平人才不断成长涌现,在开拓新的领域、承担领军项目,以及科学发现前沿预判等方面都涌现了一批高水平人才,这些人才是我们最宝贵的依靠力量。要建成创新型国家、成为科技强国,为世界科技进步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底气就在于有这么一批人才。详情

  对于科技方面的约束或者监管,王志刚表示,实际上任何一个政府的管理都是激励和约束两个方面,没有单方面的激励也没有单方面的约束,而是该激励的时候激励,该约束的时候约束。最重要的是,要看它对经济社会发展正向效益到底有多大,是否符合科技的规律,符合企业发展的规律,符合法律政策,任何国家都是如此。我国更多地是把激励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相信企业家、企业能够规范发展企业的同时,对整个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作出更多积极正向的贡献,这是最主要的标准。在这个标准下,剩下就是因时因势来调整,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调节方式,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详情

  第一,粮食安全。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土地。我们国家土地除了正常的耕地以外,还有一些开发空间。科技就是要变不可能为可能,聚焦干旱半干旱土地、盐碱地、红黄壤,以及黑土地的保护和利用,十几年甚至二十年持续下功夫,确实取得很大成绩。另一方面是种业。在小麦、玉米、蔬菜、猪、禽类等方面都研发了自己的品种,特别在主粮方面都是中国品种。有土地、有种子,种子适应土地、土地适应种子,两个方面相互适应,科技使粮食安全更有把握。

  第二,能源安全。我们国家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现在要达到“双碳”目标,需要通过科技使得能源安全更有保障、更加环保、更加节能。在超超临界发电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特高压输电处于先进水平。基于煤的能源禀赋,新的科技成果使我们对环境的影响能够更小一些。

  第三,人民生命健康。2020年初,新冠肺炎一开始,我们在7天之内分离病毒毒株,再过7天,就研制出了检测试剂。如果没有检测试剂,我们就没有了有效筛查手段。正因为有检测试剂、有药物、有疫苗,所以我们能够构成坚固的科技防线。其中疫苗是一道防线,中医药也是一道防线,中和抗体药、小分子药也是一道防线。这三道防线版诊疗方案的科学基础。

  第四,科技解决中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北京、上海、深圳和一些欠发达地区科技工作结对子,就是通过科技手段解决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的问题。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更加需要科技支撑。

  坚持扩大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开放合作是科技支撑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全球挑战的必然要求。十年来,我国实施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与161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关系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加快铺就。在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人类生命健康等领域,与世界各国的联合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未来,中国科技开放的大门将会越开越大,我们愿与更多国家科技同行交流合作,并努力为世界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多中国科技的贡献。详情

科技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科技新闻:

  • 下一个科技新闻: 没有了
  •  
     栏目
    普通科技新闻 中国这十年 科技创新交出亮眼成绩单 (05-23)
    普通科技新闻 我们的2020|“年最大变化是科技进步了太方便… (05-22)
    普通科技新闻 经济增长带来业绩复苏 华尔街纷纷看好中国科技… (05-22)
    普通科技新闻 2020年《环球科学》十大科学新闻公布 (05-22)
    普通科技新闻 2023年可能发生的科技大新闻 (05-22)
    普通科技新闻 智能科技改变生产生活 (05-22)
    普通科技新闻 十大科技 (05-22)
    普通科技新闻 最近的新闻关于科技 (05-22)
    普通科技新闻 2020中国国内关于科技的新闻(22年最新科技成… (05-22)
    普通科技新闻 最近有什么关于科技的新闻 (05-22)
    普通科技新闻 近期科技圈新闻汇总:特斯拉降价OPPO Find N2… (05-22)
    普通科技新闻 中国科学家立功助推全球领先技术在美国 (05-21)
    普通科技新闻 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上女科学家探讨科技创新中… (05-21)
    普通科技新闻 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首颗科学卫星 澳门科学一号… (05-21)
    普通科技新闻 “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 2023年山西省科技活动… (05-21)
    普通科技新闻 大湾区科学论坛|首次设立知识产权分论坛为科… (05-21)
    普通科技新闻 未来30年这20项技术将颠覆人类生活 (05-21)
    普通科技新闻 现代科技不断发展未来将会出现哪些智能设备 (05-21)
    普通科技新闻 值得关注的12种未来科技趋势 (05-21)
    普通科技新闻 CES2022:未来四大科技趋势 (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