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旅游业抗疫成果显著的背景下,旅游业界、专家对开放跨省组团旅游,特别是低风险地区跨省游的呼声渐高。
7月11日,国家卫健委通报疫情情况,全国连续5日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据了解,目前全国只有北京存在中高风险地区,国内其他全部为低风险地区,一些省市已经连续100多天本土确诊病例“零新增”,疑似病例清零、本土确诊病例清零。
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邹光勇认为,在此次疫情面前,不管是政府管控,还是行业具体做法,旅游业的防疫工作都很到位,并且至今为止没有出现任何关于疫情的直接报道。但与此同时,旅游业是人接触人的服务性行业,因此其在疫情时期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最严重的。如果按照5倍左右的乘数效应来计算,其给整个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就更大了。
他认为,事实上旅游行业的抗疫经验已经证明比较成功,那么在全国本土新增疫情清零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可以适当考虑对旅游业逐步放开。比如首先可以是景区30%的限流扩大到50%。其次,组团游的适当放开完全可以排上议事日程,比如可以在长三角等的区域内首先实行跨省游放开,甚至在国际旅游之间也可以借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旅行泡泡”做法。这样在可控的范围内,在区域合作比较好的地方从点到面的试点。
与专家观点类似,据旅游界人士透露,在7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召开的省域内旅游经营活动经验交流会议上,浙江省文旅部门负责人提出,建议江浙沪长三角地区之间试点开放跨省游,并扩大30%的景区最大承载量限制。
“跨省游什么时候能恢复呢?我相信有千千万万和我一样的人在等着、盼着、想着、念着啊!”从1月24日以来,国内游、出境游暂停已经超过5个半月。在餐饮、住宿、交通、景点等行业全国有序开放之后,国内各地旅游企业对恢复跨省游的呼声很高。
近日,四川省旅行社协会会长王兆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旅行社的经营还没有完全的解冻,旅行社实质性的复产实际上是遥遥无期,有句话叫“复工不复产”,就说没有生意做。“建议能够结合疫情的发展趋势,逐步开放一些低风险地区国内组团游,比如说以当地政府为主导,指导我们旅行社有序地复产。游客出行的心理阴影很大,所以需要政府做一些提振旅游行业恢复信心的动作,能够重塑游客的出行意愿。”
从公开信息看,此前多位旅游行业知名人士也曾呼吁开放跨省旅游限制。在五一后,同程旅游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吴志祥也曾公开发出呼吁,国家主管部门能够最快的放开国内游组团市场。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曾在两会期间建议,在疫情防控措施完善的基础上,可以逐步打开跨省游限制,如通过健康绿码全国通行等办法,把跨省游逐渐打开,这将给民航业和旅游业带来明显的帮助。全国人大代表、无锡灵山文旅集团董事长吴国平也建议,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一些风险较低的地区可率先恢复跨省游业务,同时有序放开最低游客预定限制,以解旅游业的燃眉之急。
跨省游的恢复,其实在6月初就已经进入政府议程。6月4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构要加强指导,推进旅游文化等行业扩大复工复产。第二天,北京就宣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至三级,并适时开放境内团队旅游业务,中高风险地区除外。6月12日,湖北发布消息,有序开放境内跨省团队旅游业务。随后因第二波疫情,两地都暂停。
医学和防疫专家也对跨省旅游持积极态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最近就表示,做好防疫措施,国内低风险地区跨省旅游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这个地区的风险非常低,是绿码,他认为哪怕是国内跨省旅游,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做好防疫措施,家长在暑假带孩子在国内旅游应该没问题,疫情防控新常态是逐步放开,回归正常生活是明智的策略。”
但也有业内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虽然低风险省市的跨省游已到了可以恢复发展的时期,有企业组织的团队游对游客的游程监管和轨迹回溯相比散客出游更易管控,但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应有相关的政策和操作办法,让旅游企业的跨省游业务开展有据可依;在疫情有可能反复的背景下,相应旅游企业也应从工作流程、应急机制、游客管理、信息互通等多个维度做好准备,以将所有风险点消灭或降至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