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8号令),《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办法》(财政部第74号令)的相关规定,依据《财政部关于做好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财库[2015]135号)的通知要求,吉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吉林省政府采购中心)对吉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办公室拟采用单一来源方式进行采购的项目予以公示,以确定是否有供应商、单位或者个人对此项目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采购有异议。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为积极探索对全省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吉林省教育厅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吉林中心联合打造了中小学“时事新闻课”。课程自2016年3月开播以来,受到广大中小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宣传教育领域专家等各方面的普遍好评,成为开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实践手段,也推动了德育传统教育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时事新闻课”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版本,每周一期,每期15分钟,利用班团队会时间在全省试点学校统一播放。在社会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四年的实践,此项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省教育厅相继制定出台《全省中小学时事新闻课管理办法》和课程三审程序,“时事新闻课”工作规范性和科学性显著提高。省教育厅还针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和校长连续四年举办全省培训班,累计培训人数1000多人,时事新闻课队伍不断优化。同时,每年组织专家组开展专项调研,总结经验,查摆问题,形成调研报告,理论研究和指导水平不断攀升。
目前,全省收看学校1412所,收看学生人数约98余万人,基本实现了全员收看。四年时间,“时事新闻课”项目的开展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进入校园、课堂,入心入脑。课程自开播以来受到全省中小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师生对课程高度评价,生动的新闻故事,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新闻视野,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作为学生政治课程的新载体,以润物于无声、新颖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学生们把自己的发展和国家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6、专业人员对相关供应商因专利、专有技术等原因具有唯一性的具体论证意见:教育专家认为,“时事新闻课”项目是基于我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现状,以及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成长的可能性而进行的实践探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益尝试。“时事新闻课”通过不断探索实践,逐渐呈现四大优势:一是整合全省中小学德育资源,全面进行德育工作指导优势;二是联合新华社国家主流新闻媒体,在精选时事新闻上的权威、安全优势。新华社有着专业团队进行严格规范程序审核,具有第一时间报道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自主专利权,新闻质量、科学性和安全性有充分保障;三是直接面向广大中小学生,传达核心价值观理念的精准性优势;四是立足不同年龄阶段,在表现手法上的互动和易接受优势。适合用于对未成年人进行时事新闻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
8、公示期为 5 个工作日,自起2020年04月17日至2020年04月23日止。
9、其他能够提供并且愿意提供本公告拟采购货物的供应商,必须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本中心提交申请或异议,并同时抄送财政部门。申请或异议中随附能够证明拟提供货物符合本公告要求的相关具体资料,并确保本中心及财政部门能够在公示期满后1个工作日内收到。超过规定期限提交的申请或异议,将不予接受。
10、在公示期内,没有供应商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或异议,将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如果有供应商响应了本公告第九条要求,中心将协调采购人组织补充论证,论证后认为异议成立的,将依法采取其他采购方式。
采购单位名称及地址:吉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办公室(长春市人民大街679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