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该处于春节黄金期的中国旅游业还未来得及欢喜,就被退订大潮所淹没,被迫按下了“暂停键”,损失惨重。当下,放眼整个旅游行业,特别是大量中小企业和旅游经营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久前,签证龙头企业百程旅行宣布倒闭清算,这一消息更如一盆冷水浇下,让旅游从业者对行业前景感到更加迷茫。如何“活下去”似乎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共同心声。
3月5日,原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司长彭志凯做客“游云南”学院,通过直播的形式,与业界同仁分享了他对文旅业应对疫情危机的思考与启示。
近来,有关专家将2003年的非典疫情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用4个变量进行了对比。时间变量:两次疫情均发生在春节前后,传播速度与途径大不相同;消费变量:非典疫情对春节长假及踏青游并无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则完全中断了旅游消费;范围变量:非典疫情期间,全国7个省市“零感染”,新冠肺炎疫情则导致全国各省无一幸免;舆论变量:移动通信的普及让信息传播趋于透明化,也让每个人都置身于疫情之下。
2003年以携程为代表的OTA与传统旅行社在业务方面进行拼杀,争夺市场份额。非典疫情对于当时正处于爬坡期的携程而言是一场生死攸关的危机,而17年后,由携程、去哪儿、艺龙、飞猪、同程、途牛、驴妈妈、美团、马蜂窝等OTA构建了庞大的在线旅游运营商竞争格局,同时,人们也越来越习惯通过手机来完成在线预订安排出行。如今OTA占据了全国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倒逼传统旅行社进行创新转型。当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远比2003年之前以传统景区、旅行社、酒店“三驾马车”为旅游供给形式所面对的挑战更复杂、更艰巨,损失也更惨烈。有关专家预测2020年旅游业的损失约为2.8万亿元人民币。
2001年的“911”事件、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2019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都是影响全球的“黑天鹅”事件。特殊时期,我们不仅需要应对措施,选择正确途径渡过难关,更需要冷静思考,谋划未来。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这场疫情来临时,我们是不是该回头思考:单一的产业链模式真的没有问题吗?如何提升旅游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疫情结束旅游业还要回到原来的老路吗?这或将是摆在文旅行业面前的一道新命题。
今年春节本该是出行高峰时刻,而文旅部却按下了“暂停键”,让旅行社、酒店、景区始料未及,而此时部分参团、自由行游客,尤其是出境游的游客已经出发,当看到文旅部下发的紧急通知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揪紧了心弦。
文旅部当时通知如下:1月24日起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旅游产品。对于已出行的旅游团队,可按合同约定继续完成行程。行程中,密切关注游客身体状况,做好健康防护。妥善处理好游客行程调整和退费等合理诉求。
按下“暂停键”后,业务停摆,而文旅部紧急发通知的背后用意可理解为:政府部门履行告知义务,通知企业发生了不可抗力事件;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告知旅行社对已出行的旅游团做好健康防护;发布风险提示,告知企业要采取相应措施并做好“过冬”的思想准备。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从现在起,企业应该做好随时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此次疫情警报解除后,或将还有下一次,届时面对政府禁令,不要想不通。
2.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企业要想到该采取哪些措施。多数企业会想到与客户和供应商沟通,思考如何活下去。聪明的企业却在想如何自救,如组织在线培训,春秋、携程、同程、驴妈妈、嘉华等都组织了在线培训。精明的企业则想到跨界合作,如山东嘉华探索跨界,提出“旅游生活综合服务商”概念,将旅行社掌握的目的地优质商品、土特产通过线上及门店销售满足了人们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把游客变为购买商品的顾客,同时购买商品的顾客又可以转变为游客,增强客户粘性,既拓展了新客户,又增加了营收。同程与咪店跨界合作,借助咪店“私域流量+会员制+无界商业”的模式,打造了同程“旅游+吃喝玩乐+电商”的平台,使消费用户成倍增长。因此,此时企业最应当做的就是抓住有限时间选择自救的方式,实现突围。
3.企业恢复经营后,突破口应该选在哪里?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已变成刚需。旅游、餐饮行业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宅”是一种对自身诉求的压抑,原本的消费诉求受到了遏制,如果疫情控制乐观,疫情过后的“五一”、端午小长假,“十一”黄金周都可能是旅游、餐饮消费旺季,毕竟“该去的地方还得去,该见的朋友还得见”,消费的报复性反弹可以预见。2月15日,腾讯集团高级管理顾问、青腾大学教务长杨国安在直播时提到:企业周期是必然的,不管是行业、企业,甚至是股市都会面对周期性的“上上下下”,需用平常心面对,这也是锻炼企业家、领导者的契机。短期需要应对,趋势需要思考,创业者既要判断什么是短时、临时的应对措施,也要弄清楚大的趋势是什么,企业需要转型的地方是什么。对企业而言,逆境是加速淘汰与升级的催化剂,当前,企业发展要搭上数字化科技的顺风车已成为各界的共识。企业抗风险能力永远离不开稳定的企业业务、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稳定的现金流。因此,疫情过后,新的业态和创业机会将加速转型升级,拥抱数字化科技带来的红利,才是企业最应该选择的突破口。
文旅企业难免遇到单体突发事件,如旅行社在发团过程中出车祸、酒店发生火灾或食物中毒、景区发生拥堵事件等,在信息发展高度透明的今天,“有了事,想捂是捂不住的”。切记,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实话实话。实话实说是应对危机公关的第一要务。
疫情发生后,文旅部下发紧急通知,企业既要暂停经营,又要为已出行的团队做好健康防护,但、退费对旅行社而言是一种伤筋动骨的“痛”,一方面,已支付供应商的钱一时半会儿要不回来,另一方面,还要千方百计给游客退款。疫情警报何时解除、退还的保证金与账面流动资金能撑多久、供应商的钱能否退回,都是未知的。因此,企业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取得客户信任,及时发布最新信息,如告知消费者现在能退什么、暂时不能退什么、原因是什么,现在可做的选择有哪些,让消费者了解企业在做什么、最新的退改政策是什么。客户了解了企业的动态,才有可能会对其产生信心,或许会选择行程改期,如果企业能借此机会不退款或少退款,就成功了一半。因此,企业诚信不仅仅看平时,更要看企业遇到突发情况如何处理。“这次忽悠了别人,下次很难再有翻身机会。”
从1998年洪水灾害,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的金融危机与汶川地震、2016年韩国部署萨德导弹事件以及2018年延续至今的中美贸易战,均对旅游业造成了影响。有道是,年年难过年年过。有关专家将2003年非典疫情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比较后指出,17年后,旅游向生态、研学、运动、亲子、康养、休闲度假等进行深度加持和迭代,旅游已成为刚需。此次疫情,旅游业属于重灾区,“活下去”注定成为2020年的热门词汇。“都在水里的时候,你指望谁来救你?”因此,企业学会自救是必须掌握的本领,如果放弃自救,固守待援等于坐以待毙。
疫情发生后,旅游企业的业务按下了“暂定键”,如何自救成为业内探讨的热烈话题,与各位分享两个实战案例:同程跨界,恒大卖房。这两个案例或许会给业界同仁带来启迪。
同程跨界:2月13日,同程集团对外发布,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同程国旅与咪店跨界合作,全面拓展企业经营边界,以跨界的方式弥补疫情对同程主业带来的影响。咪店以“私域流量+会员制+无界商业”的全新商业模式入场,通过整合电商平台的战略红利补贴用户,帮助店主赚取商品推荐及购买后产生的佣金。同程将旅游顾问升级为电商达人,背后的逻辑是利用他们丰富的销售经验和客户人脉,支持近期爆发的线上电商销售需求,一方面实现了将原有顾客与新零售产品交叉销售的目标,另一方面同程国旅将高频电商需求与低频旅游需求形成互补。
恒大卖房:2月13日,恒大推出线上营销活动:恒大所有销售楼盘可以完成AR看房、选房。疫情期间,恒大将线上卖房做成了逻辑清晰的全民游戏:通过3000元锁定房源之后,如果房子被第三方购买,客户不仅可以拿回定金,还可获得3000元补偿金,回报比例1:1;如果这套房源在5月10日前未被售出,客户也能全额拿回定金。如期间有邀请新客户看房,可获最高奖励300元,等于保底赚10%;这段时间内,邀请他人注册恒房通,还能获得30元/人的奖励,上不封顶。恒大用激励的政策调动消费者积极性,有利于拓展新客户,懂得客户心理同样重要。
2月19日—3月4日,国家相关部门召开5次会议,聚焦的主题都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但其侧重点有所不同。会议强调,全国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使人流物流资金流转起来、加大对重点行业及中小企业帮扶力度,特别强调要帮扶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交通运输、旅游等受疫情影响较重的行业……
3.在搞好疫情防控的情况下,做好复工复产是一项重要任务,做好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目前,国务院、文旅部与中央金融机构出台的相关政策中,与文旅产业相关的政策主要集中在暂退旅行社质保金、亏损结转期延长、税收优惠、信贷支持、阶段性减免社保等六方面。
1.继续出台奖励政策,对首发团实行双奖励制度,即对组团社、地接社同时实施奖励,调动省内外旅行社积极性;
2.借助“尚方宝剑”。疫情过后,若参照非典疫情或将召开全国旅游市场复苏大会,争取今年“5·19中国旅游日”主会场举办权,是一个推介本地旅游的好机会;
3.抢占标准的制高点,鱼目混珠的企业令“一机游”变味儿,制定国标来规范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