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延续略降态势。无论是一手住宅或二手均价,多城的销售价格呈现环跌,其中,
中央实施房地产调控,在于打破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挤出行业内的水分,让房屋回归居住的本身属性,也让多余的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中,有利于房地产行业长久发展以及国家经济结构健康稳定,规避系统性金融风险。
11月11日,房地产行业指数大涨5.85%,创出今年2月25日以来最高单日涨幅。当日,包括保利发展、金地集团、招商蛇口等在内的12只房地产股以涨停价报收,房地产行业最新总市值明显增加;此外,在债券市场上,地产债也强势反弹上演临停潮,多只债券涨幅超过30%。
地产股、债券上涨也是有它背后的逻辑的,主要在于近期中央多部门释放房地产金融政策信号,引导房企融资环境逐步回暖,提振市场信心。
融资和信贷是支撑房地产行业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多金融部门表态,支持合理的资金需求,未来一段时间市场或将会逐步恢复。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央“房住不炒”的态度始终没有发生改变,“北交所禁止金融、房地产企业上市”、“房地产税将启动试点” 两条消息也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10月23日,新华社发布消息,国务院将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重点内容有:
国务院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统筹考虑深化试点与统一立法、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情况确定试点地;
房地产税的消息一直都有提及,确定试点无疑是迈进了一大步,但是理性来看,本次消息的提出,更多程度上还是影响市场预期,对冲近期利好消息的影响。未来房地产税将逐步替代土地出让金,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力,帮助地方政府脱离土地财政依赖。在征收方面,无论是免征套数、免征面积还是免征市值,对于自住购房者来说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更多地是影响那些持有多套房的投机炒房客。
无论是近期与房地产相关的事件,还是前期房地产的密集调控,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央态度是非常坚决的,那么为什么会如此呢?或许和近期发布的全国人口数据息息相关。
近日,《中国统计年鉴2021》正式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下了数十年来的新低。2020年的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仅为1.45‰,这个数字是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中最低的一年,已经接近于零增长。根据预测,中国总人口或将在2027年后开始进入负增长。
当前“高房价”已经成为了影响出生率的重要因素,国家想提高人民生育意愿,对房地产行业进行整顿、让经济摆脱房地产依赖是大势所趋。
但同时,房地产业也是我国的经济基石,上下游关联产业链庞大,也与金融系统联系密切,所以国家在调控时多以“稳”为主,避免硬着陆,这也是近期多部门调控“口风”有所缓和的重要因素。
整体来看,对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前景,我们也不必太过悲观,市场调控是个长期过程,调控后的房地产行业会更加趋于健康。对于城市来说,城镇化的进程仍在继续,一二线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吸附力强,人口保持长期流入,未来的房地产发展还是有较大保障的;对于购房者来说,“房住不炒”是国家战略,合理自住需求是受国家支持的,而投资方面则更需谨慎;对于开发商来说,行业调整必将会带来一系列变化,只有核心竞争力强、经营稳健的房企才能“活得更好”,另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城市更新以及养老需求,也是一种新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