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房价刚跌6千房产局长就搞降价…
 “不要再降价了”!约谈10家…
 最新消息!2021年9月1日起这…
 影响老师、家长和孩子的“教…
 最新通知!教育部部署2021届…
 2021年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盘…
 2021教育改革有哪些新变化
 2021年时政热点摘抄:时政素…
 每周大事 “时政考点作文素材…
 今日时政素材5篇_2022年3月2…
 近期时政素材10条_2022年2月…
 华亭公安:送证上门解民忧 服…
 江山发现89年前的老报纸。这…
 意大利设计师 Loretta (洛雷…
 跌了!跌了!暴跌开始了………
 11月15日下午刚传来三劲爆消…
 继武汉之后在防疫方面——我…
 2021年我国虚拟现实投融资规…
 2021年国际国内的10件大事
 十年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
 2021年国家大事件有哪些 202…
 2021 年有哪些大事值得关注?
 这十年为何是这“三件大事”
 2022年11月15日周二《新闻联…
 2022年11月2周三《新闻联播》…
 视听学习时 【时政微纪录丨五…
 2022年10月时事政治
 2018时政热点:公考时政常识…
 一地发现1例阳性全域3天管控…
 有大事要发生了! 美俄北约防…
 有大事发生!3天连续93架次进…
 三天发生4件大事:美国猜测普…
 飞虎互动成功入选“2022海淀…
 2022年11月13日0时至24时山东…
 2023时政热点-时政新闻-近期…
 2022时政热点:国内外时事汇…
 2022年4月1日国内外时事政治…
 科技资讯应用MR 极客快讯使用…
 科技讯app官方客户端下载 v1…
 APK8安卓网:专为(Android)安…
 app最新相关新闻
 科技汇资讯软件下载官网app …
 【重磅】天津住房限购新政出…
 天津贝壳房产知识|买房≠落…
 天津落户政策大揭秘想落户天…
 在天津买房需要户口吗?天津…
 2020天津购房政策!天津市最…
 【视频新闻】2021年11月12日…
 2021年11月12日中央新闻联播…
 【2021年11月12日新闻】【聚…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房产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房价刚跌6千房产局长就搞降价约谈楼市终极博弈果然暗流涌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16 2:53:12 | 【字体:

  用“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来形容当前某些地方政府,解局君想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

  随着楼市调控力度的加大,房地产爆出的奇葩事一件比一件魔幻。最近的地产圈,都在热议一个颇具魔幻主义的新词——“降价未遂”;从字面上来看我们不难理解,就是开发商降价卖房没有成功。

  中央要“房住不炒”,地方要“平稳不降”。很明显,在本轮楼市调控不断加码、调控周期不断拉长的大背景下,隐藏在背后的央地博弈正暗流翻涌着。

  前两天,有着“楼市空军司令”的微博大v杨红旭在自己的微博上晒出了一份会议纪要,这份会议纪要是安徽省砀山县某楼盘“降价未遂事件”约谈的会议纪要。

  第一:明确地方的中心思想——“楼市要平稳,降价不批准”;文件中是这么说的“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坚决打击影响市场健康的行为”、“政府要的是整体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不会因为一棵树毁掉一片森林”……

  第二:果断杀鸡儆猴,遏制降价风气;于是乎,停止了该开发商接下来几个房地产预售证的办理,跟它合作的4家银行也一起吃了罚单。

  第三:透漏下一步当地楼市的政策走向;砀山县的拆迁还要搞,我们房地产市场还是有政策利好的。

  据说合肥某楼盘降价6000元/平米,从2万/平米降到1.5万/平米,于是乎房产局局长亲自前往调研,还发表重要讲话: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充分认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商品房开发销售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规范销售行为……

  一段官线(万);该项目房价果断回调,由原先的1.5万/平米特惠价迅速回暖到2万/平米。

  很明显,中央在“房住不炒”的楼市调控上持续发力,地方政府在“平稳不降”的指导思想下不断卸力,中国楼市的真相一览无遗。

  那也是一个逢8之年,当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房地产行业处于一个水深火热的寒潮之中,过了储备粮草过冬,不少房企打折出售房屋以求“活下去”。

  针对这种情况,南京的房产局长,也就是后来因“天价香烟”落马的周久耕,在纸媒上公开表态:对于开发商低于成本价销售楼盘,下一步将和物价部门一起对其进行查处,以防止烂尾楼的出现。

  尽管后来周先生被查,但他首先喊出的这一口号却是为各地方政府找到了一个新出口。

  后来,王石带领下的万科不信邪,在南京搞降价。于是乎,一张四千万罚款单悄然而至,最有意思的是罚款的理由是万科搞垄断;而后地方政府在开行业大会时甚至都不通知万科,两者关系一度很紧张。

  事实上,对于万科来说,降价自保是没错的,但它却忽视了在楼市的这条利益链上,玩家远远不止它一个,你自保了别人了?比如地方政府。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初期,“集中力量办大事”,地方的财政权和事权都比较小,所以上头与下头相处的和谐无忧,但是后来,搞“包干”,提倡“分灶”吃饭。中央授权给地方让它们充分的去闯,获得的财政收益也大部分让地方自留。

  地方的积极性上来了,权利大了收入也多了,但是财政缴纳的额度还是不变的,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一个大问题——下头比上头还有钱。

  到了80年代,中央财政收入越来越少,财政捉襟见肘,不得不通过各种名目问富裕的地方财政借钱。1993年7月23日,当时分管经济的在全国财政、税务工作会议上,针对这种情况来一句朱式警句“在现行体制下,中央财政十分困难,现在不改革,中央财政的日子过不下去了”。

  分税制将地方财政的大头收缴到上面,只留下小头给地方政府作为“日常开支”,这一改革,将上头和下头的收入格局彻底打破,效果更是立竿见影。

  1994年2月,也就是实施分税制1个月后,中央财政就环比增长了61%。然而,这样一来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地方政府财政不堪重负,毕竟它们要用50%的财政收入负荷80%的地方事权支出。

  既然如此,地方政府肯定要自己想方法找财源,而1998年开始的住宅商品化改革,给地方政府指了一条明路——卖地!

  要注意的是,卖地可不是一锤子买卖,它除了土地转让收入还有其他税收相关收入。什么营业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等等等

  这对缺粮少弹的地方政府来说,无疑是一大笔额外收入,于是乎,地方财政也越来越依赖卖地的收入,土地财政自此就产生了。

  而现在作为面包的房价一旦出现大幅回调,面粉肯定要降价,这对土地财政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拿这一次的合肥来说,其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在全国排第二,由此可见当地地方政府对房价下跌为何会如此紧张。

  另外,房价一下降,投机分子就打砸售楼处,这对社会治安来说也是大问题,所以,地方政府可以借此“明正言顺”的对楼市调控三心二意。

  至于开发商会不会因为资金链紧张game over,地方政府可不会在乎,毕竟死道友可以,但不能死贫道。

  从中央层面上来看,要稳房价,要降低夜壶对中国经济起到的关键性影响,要防范住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另外还要在国外环境突变、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提振被楼市不断挤压的消费能力;

  所以,短期内放松调控的指导方针,是不会变的,这也是新华社评论一再强调“决不允许楼市调控半途而废”的用意。

  而到了地方这,钱少事多的现状,逼迫着它跟上头玩躲猫猫,打游击战,而且在前些年投资——债务驱动型经济带来的后遗症下,巨大的债务压力也逼迫着它不断试探上头的调控底线。

  所以在没有准备好替换土地财政的工具时,当前的楼市只能被迫横盘,房价不大涨,也不大跌。

  故而在第二轮政治局会议上头压根就没提楼市。这也是不允许楼市调控半途而废和房价不大涨,也不大跌并行发展的逻辑所在。

  最后,还是解局君在昨天头条结尾时所说的那句话:如何让更多的城市勇于对土地财政动刀,让它们在失去卖地收入后仍然维持得住财政收入的盘子,这将是值得上头好好思索的问题。

  ps:后台有很多人问怎么和解局君联系交流,解局君的个人微信号:jiejujingji,欢迎大家来和解局君沟通、交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房产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房产新闻:

  • 下一个房产新闻: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房产新闻 房价刚跌6千房产局长就搞降价约谈楼市终极博弈… (11-16)
    普通房产新闻 “不要再降价了”!约谈10家房企防止楼市恶意… (11-16)
    普通房产新闻 【重磅】天津住房限购新政出台!要买房?先落… (11-15)
    普通房产新闻 天津贝壳房产知识|买房≠落户 先买还是先落要… (11-15)
    普通房产新闻 天津落户政策大揭秘想落户天津必须知道这几点… (11-15)
    普通房产新闻 在天津买房需要户口吗?天津有哪些比较不错的… (11-15)
    普通房产新闻 2020天津购房政策!天津市最新落户条件 (11-15)
    普通房产新闻 合肥某楼盘每平米降价6000元卖房被约谈 (11-15)
    普通房产新闻 合肥某盘每平米降6000被约谈!西安要求现房销售… (11-15)
    普通房产新闻 楼盘降价6000元平米被政府约谈回涨房价不能降… (11-15)
    普通房产新闻 合肥楼事:安徽某房企降价6000元被约谈 扰乱当… (11-15)
    普通房产新闻 武汉某楼盘降价6000元遭老业主反对目前已停止…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