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光临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论坛。从2001年的每一年春天,我们的科技功臣都会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嘉奖。它已经成为中国科技界的一大盛会,也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一件大事。2004年度的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今年3月28日隆重召开,与往年一样,一些有突出贡献的获奖者将走上我们今天的科技论坛。让我们看一下历届论坛的精彩回顾。
他们不是明星,却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他们不是健将,却有着勇攀高峰的精神。这里是他们展现才华与激情的舞台,这里是国家科技奖论坛。来自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前沿学科的科技精英走进论坛。他们艰辛的探索历程,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感动了每一位观众。从新千年初始的首场科技论坛,国家科技奖论坛经过5年成长岁月,它又将迎来新一届的演讲嘉宾,他们是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与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获奖者。
主持人: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关心中国科技的发展,颁奖大会结束后国家科学技术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奖励委员会秘书长程津培专门为本届论坛发来贺词。 请看大屏幕。
程津培贺辞:各位获奖代表、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晚上好!首先,我代表科技部,向获得2004年国家科技奖励的全体人员表示衷心的祝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奖励工作的实行,促进了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崇尚科学、尊敬人才的良好风尚。
获得了2004年国家科技奖励的项目,从总体上水平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的获奖项目的总数有明显增加,特别是同时我们产生了两项国家技术发明的一等奖,打破了过去六年来技术发明一等奖一直空缺的局面,可喜可贺。
许多获奖项目,还能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解决了一批事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热点、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此外,获奖人员的结构进一步的优化,海外的回国人才获奖的比例有了明显提高,这都表明了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创新创业的机制进一步的形成,一支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正在逐步壮大。
一个伟大的时代,一定是一个创新思维不断萌发、优秀人才不断涌现的时代,我们相信随着科技奖励制度及其评价体系的进一步改革和改善,将会有更多的优秀成果涌现出来,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已经连续举办了几年的国家科技奖励论坛,很好地宣传了获奖的成果,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弘扬了获奖者的创新和奉献精神,对于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我衷心的祝愿这个论坛能越办越好。谢谢!
主持人:我们今天论坛的主题是,以科技自主创新,打造国家核心竞争力。我们邀请了6位主讲嘉宾就这一主题发表精彩演讲。
自1998年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以来,我国设立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项中,技术发明一等奖已经连续6年出现空缺。今年这一局面终于有了历史性的突破,有两项技术发明荣获一等奖。
主持人:有请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主任陈传宏来宣读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的评审意见。
陈传红: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评审意见是: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授予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项目。该项目突破了国外传统制备技术模式,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制备工业平台,打破了少数发达国家的市场垄断和技术封锁,解决了我国急需的高性能航空制动用材,并为我国航天发动机提供了关键材料,材料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飞机降落时,高速加上它自身重量所造成的巨大惯性,使得飞机起落架上的刹车片要承受巨大的摩擦力和一千度以上的高温。如果刹车片承受不住考验,飞机就会冲出跑道,机毁人亡。 就是这种飞机上最关键的零件,我国曾经全部要依赖进口。今天,我们已经能够自行生产出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刹车片,从此改变我国航空事业关键部件需要进口的尴尬局面,为我们改变这一局面的就是中南大学炭/炭复合材料课题组的领军人黄伯云校长。
陈传宏: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评审意见是: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授予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项目。该项目冲破了国际上复合材料强韧化理论误区,提出了陶瓷基复合材料新型强韧化理论。整体技术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材料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从而打破了国外高技术封锁,对我国先进武器装备的跨跃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
用一种神奇的方法,把两种脆性的物质结合,演变出另一种极具韧性的材料。软与硬,脆与韧,看似完全不能兼顾的性能,却在一块材料上同时体现,即便施加3000度的高温,仍不改性。虽强韧如钢却比铝还轻。制造出这样一种材料,曾是世界上许多材料学家的梦想。今天,中国一位女科学家,用她敏捷的思维、准确的判断, 带领一支优秀的团队,取得了具有世界领先的发明成果,她,就是西北工业大学的张立同院士。
主持人: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邀请本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航空航天材料专家,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张立同院士登上讲坛!
主持人:欢迎黄校长和张立同院士来到国家科技奖论坛。国家技术发明奖连续6年空缺,今年你们带领着团队终于实现了突破,祝贺你们。请二位谈谈这次获奖的感受。
主持人:那我们国家现在自己研制出来了,还有些航空大国反过来向我们买飞机刹车片,为什么?
黄伯云:与国外的相比优越性。……打了一个漂亮仗。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研究方向。
黄伯云:2000年,两套方案都不成功,临近交工日期,有人动摇,坚持下来,一步一步找原因,重头再来(围绕技术难度来讲) 终于2003年试飞成功。
主持人:张立同院士,您的科研课题听上去与黄校长有些相似,都是研制用于航空、航天器上的材料。那么您研制的材料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能呢?
说明词A:这是用我们自己发明的方法制造出来的陶瓷复合材料,只有几毫米的厚度,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这是一块我们家里用的陶瓷片,我们在上面钉钉子,肯定会碎的。现在我们给它钉上钉子,看看怎样。
说明词B:这要是木版,一个钉子就会裂了,而它三个上去,不碎,也不裂,说明它硬而不脆,有相当的韧性。如果制作得很薄,那就是这样的柔性的形态。
主持人:这个材料的性能的确挺奇特的,那它到底能用在什么地方呢?能不能给我们举个例子呢?
2、航空领域有句话为了减一克而努力工作。提高性能、降低成本。
主持人:我们了解您最初的研究方向是铸造,那您为什么又改变了主攻方向选择了陶瓷复合材料这个项目?
张立同:陶瓷材料重要,仅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就取得成果,发明制造出这个材料。
主持人:我们在前期采访中了解到,您的科研经历非常顺,没有什么大的挫折和失败,您认为女性在科研中有什么优势吗?
张立同:从女性的细腻引出发明的思路和准确的方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组织团队细心照顾。
主持人:我还是想问一下张立同院士,您怎么能让这种陶瓷复合材料硬而不脆,韧而不软?
张立同:1、深入浅出讲解,钢筋混凝土、土里加草丝,这……让陶瓷和纤维结合。主持人:这种材料国外有吗?
点评:实际上发明有两层含义:不仅是发明没有的东西,技术方法上还有发明的问题创新的问题。国外在高技术领域的垄断,使得我们只有依靠技术自主创新才能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