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部最新消息:2019教育大变动中小学生的“苦日子”来了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9/25 8:32:28 | 【字体:小 大】 |
今年的教育改革场面是十分的壮大,改革也是一波接一波,令人目不暇接,但是每一次的改革都引起了家长和老师的广大关注,毕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而老师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考上自己心仪的中学或者是大学。随着改革的风声此起彼伏,家长们对教育部的消息也是格外关注,就怕孩子成为改革的“试验品”。对于教育的改革,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存在疑问,那就是怎么改?要改些什么?对孩子来说有些什么影响?孩子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近日,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中考改革,涉及到中高考及小学。多少莘莘学子寒窗苦读,只为在中考高考中脱颖而出,因此对于那些学子来说教育的改革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中考考试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孩子的应试策略、重点学科都有哪些变化,对于这些问题,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因为教育改革首先考虑到的是公平,因此即使在课程的考核或者是科目的变化,科目分值的变化,题型的变化都不会影响考试的公平性原则。
对于中国这个教育大国来说,考试的制度和科目都应该有所创新,都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目标。中小学教学必须改革,帮助学生形成智慧学习习惯,摒弃记忆学习习惯,提高应试效率和成绩,推动素质教育。近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文件中提出要增加一门新的课程,这门课程就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加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帮助实现高素质人才的转化,注重孩子的从小的培养。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也就是说他的地位适合普通的中学的课程是有同样的地位,也会列入考试的范畴,如果不合格也是会影响升学的。这门课程的增加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有利有弊,弊端就是,对于中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学习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实践课程的开设会对时间的安排有所影响,他们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精力在增加的这门课程上,因此中小学生的“苦日子”来了。
并且这门课程是必修课程课程,采用的是学分制,只有合格才能获得相应的分数,这些分数将会纳入高考的综合素质评价中,影响高考成绩和录取。这门课程的成绩将会录入学生的档案,跟随学生一直到高考结束,作为高校录取的依据之一。
不过这门课程的设置也是有好处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活动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课内外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素质教育的开展对于人才的选拔也是有好处的,通过素质人才的培养,会让更多普通学校的高素质的学生能够进入重点高中就读。这么课程的开展,不仅有利于老师发现优秀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也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中高考的改革,对于中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现在的升学考试,比如:中考、高考,更是让大家开始费心费力,不仅是学生操心,家长也是会对这一类改革的信息更加关注,因此改革对于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十分的重要,这是个全民关注的大问题。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