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伊北京会谈确定了未来三年的中东格局,也再次证明国际大事美国及其盟友一家说了不算,必须取得中俄的配合
一、整个中俄伊三方会谈就是要求伊朗尊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不能发展核武器,且中俄向伊朗保证杜绝美国与以色列进攻伊朗,改变中东势力格局
据央视新闻消息,2025年3月14日,中俄伊北京会晤成功举行,北京会晤由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主持,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伊朗外交部副部长加里布阿巴迪分别与会
1、强调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及其时间框架的重要性,呼吁有关方避免采取升级局势的行动,共同为外交努力创造有利氛围和条件
2、重申维护《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作为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基石的重要性。中俄欢迎伊朗重申其核计划的和平性质,不寻求发展核武器,并欢迎伊朗承诺全面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全面保障监督协定义务,支持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继续合作的政策,强调要充分尊重伊朗作为条约缔约国享有的和平利用核能权利
其实,整个中俄伊三方会谈就是要求伊朗尊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不能发展核武器,且中俄向伊朗保证杜绝美国与以色列进攻伊朗,改变中东势力格局
其实,这次中俄伊三方北京会谈是俄乌冲突的衍伸,在俄乌冲突中,中俄通过背靠背的形式有效的抵住了美北约支持下的乌克兰,使俄罗斯在这场冲突中占据了主导权
伊朗已经非常清楚的看清了这一现实,尤其最近特朗普又开始隔空喊话,试图胁迫伊朗妥协,甚至发出战争恐吓
如果伊朗目前不投靠中俄,寻求中俄的庇护,美国与以色列大概率会铤而走险,尤其在犹太财团和犹太复国主义绑架下的特朗普会更极端
中俄也不愿美国彻底的主导中东,掌控原油定价权,尤其是借助伊朗牵制美国的全球战略影响力,提升中俄与美国博弈的话语权,自然中俄也愿意支持伊朗
之所以中俄伊能够会晤,且取得有效成果的关键就是目前中俄能够彻底的牵制美国,使其根本无法肆意武力挑衅
理论上,伊朗与以色列正在抢夺中东的主导权和影响力,零和博弈,毫无妥协的可能
在这一轮叙利亚、黎巴嫩与加沙之战中,以色列凭借地理优势全胜伊朗,致使伊朗极其战略被动,现在以色列试图凭借特朗普绑架美国,对伊朗战略投机,抢夺中东的主导权
如果以色列与美国这一轮彻底搞垮伊朗,必然中俄与美国博弈的话语权骤降,伊朗在以色列攻打叙利亚、黎巴嫩与加沙之战不关系伊朗政权的存亡,自然伊朗会妥协,不愿与以色列正面冲突
但是,如果美国与以色列试图胁迫伊朗妥协,甚至武力讹诈,伊朗自然退无可退,现实选择是一旦中俄伊联手,美国与以色列必然权衡利弊,首鼠两端
尤其,经过这一轮俄乌冲突足以证明中俄联手是能够有效的抵制美北约的军事打击,自然会让伊朗更有信心,但是条件是伊朗不能再开发核武器
三、只要中俄在中东摁住伊朗放弃开发核武器,但也让美国迫于中俄的压力不敢肆意挑衅,确保伊朗的政权存续,美国在中东就无法一家独大,自然在全球也会受中俄的牵制和平衡,逼迫其在诸多国际事务中战略妥协
中东无核化符合全世界的利益,甚至对伊朗也是利弊参半,如果伊朗一味的坚持开发核武器,不但会引发中东各国的核武热,而且还会被中美俄集体孤立,得不偿失
只要中俄在中东摁住伊朗放弃开发核武器,但也让美国迫于中俄的压力不敢肆意挑衅,确保伊朗的政权存续,美国在中东就无法一家独大,自然在全球也会受中俄的牵制和平衡,逼迫其在诸多国际事务中战略妥协
经过这一轮俄乌冲突,美国彻底的透支了其国家实力与在盟友中的影响力,目前符合中俄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就是持续透支美国的国际影响力,不给其战略喘息的机会,让其无法再提升影响力
对中国而言,急需确保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延长崛起的态势,而目前能够延缓中国发展的唯一因素就是美国的战略挑衅
基于此,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巧妙地平衡了各方的实力,最终不但使美北约未能够摧枯拉朽的整垮俄罗斯,而且让各方的国力与军力严重透支,尤其又为中国腾挪了三年的战略机遇期
现在美国试图从俄乌冲突中脱身,调转枪口对伊朗搞事情,如果中俄此时不再联手应对,美国与以色列必然会联手拿掉伊朗,彻底掌控中东
但这会冲击中俄的利益,尤其会颠覆中俄牵制美国的大战略,让中俄在与美国的博弈中陷入被动
基于此,中俄伊自然都有联手应对美以的意愿,且一定能够成功,这也就意味着中俄伊北京会谈确定了未来三年的中东格局,也再次证明国际大事美国及其盟友一家说了不算,必须取得中俄的配合
四、目前中俄伊相处的现实逻辑是通过三方联手来巩固各自在战略博弈中的话语权,增加与美国谈判时的话语权,但是绝对不会走向同盟,联手与美国相抗衡
但是,不可否认美国的影响力依然远远强于中国,导致俄罗斯精英阶层在内心深处特别崇拜西方,只是长期遭受西方欺凌,才由爱生恨,从而与西方展开对抗,伊朗的中产阶级以及城市人口却较为亲美,伊朗高层也有人急切渴望与美国缓和关系
目前中俄伊相处的现实逻辑是通过三方联手来巩固各自在战略博弈中的话语权,增加与美国谈判时的话语权,但是绝对不会走向同盟,联手与美国相抗衡
1997年,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阐述到美国绝不能容忍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结成大联盟。毕竟,中国与俄罗斯是世界级大国,伊朗是地区强国,三者一旦联手,对美国在欧亚大陆的战略布局将形成巨大冲击
经过近30年的演变,中国已经成长到足以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境地,这更加验证了布热津斯基的论断,导致中俄伊完全有实力平衡美国的战略打压
目前美国急需从俄乌冲突中抽身,特朗普又苦于内政而不得不牺牲其传统盟友的利益,导致美国的软实力大幅下滑
在这一背景下,3月9日至13日,中国、俄罗斯、伊朗海军在伊朗恰巴哈尔港附近区域举行“安全纽带-2025”联合演习,这是自2019年以来,中俄伊海上联合演习已举行5次
中俄伊三国与美国在不同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战略分歧和矛盾,举行联合海上军演自然会让美国在对中俄伊实施战略打压时有所顾忌,不敢过度挑衅,这就意味着,只要中俄伊集体不同意,美国很难仅凭一己之力改变中东当前的势力格局
五、中俄伊断然不会形成联盟对抗美国,更多是形成牵制,在部分领域的联手让美国无法逐步战略突破
但是,中俄伊目前都不愿把各自的战略关系固化,尤其是中国更不希望与美国走向战略对抗,期望与美国构建稳定、健康且可预期的关系
虽然目前美俄关系高度紧张,但是俄罗斯的政治精英一直在寻求与美国缓和关系,争取与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伊朗就更分裂,只要少数来自农村地区的民受政客忽悠的极端反美,精英阶层更渴望与美国缓和关系
由此得知,中俄伊断然不会形成联盟对抗美国,更多是形成牵制,在部分领域的联手让美国无法逐步战略突破
通过这场俄乌冲突和中国的持续强势崛起足以证实,国际大事美国及其盟友一家说了不算,必须取得中俄的配合,但是就现状而言,受各自战略因素限制,远未达到改变欧亚大陆战略格局的程度
只是基于目前的态势,美国主导的世界格局正在急速瓦解,远超预期,但是中国尚未做好重构一套符合其自身利益的格局,且引领世界的准备,维持当前的世界格局有助于中国的利益最大化,只是中国正在基于量的改变将其逐步修正到符合其利益最大化的态势
2005年,领导响应科学发展观,在湖州安吉余村提出著名的“两山理论”,即“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自此生态环保成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底线,使任何团体和个人绝对不能触碰的底线
生态与经济两手都要抓,在全力发展生态的基础上,领导又多次提出“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尤其几乎每两年亲自实地考察,检查作业,督促当地政府全力以赴,操碎了心
在这一背景下,最近几年湖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持续崛起,经济增长处于浙江首位,人口持续大幅净流入,大幅缩小与周边各发达城市的距离,无形中成了上海、杭州、南京、合肥、无锡以及苏州的中心与交通枢纽
同时开建十几条高铁、城际高铁、高速公路以及轻轨,大力打造“轨道上的湖州”大战略,“要致富,先修路”,这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湖州作为长三角的中心城市,只有大规模的发展交通,降低物流成本,各城市的产业、人才、资本与资源才会循着低成本的路径流向湖州,形成增量,推高房价
另外,这一轮房地产回调几乎对湖州的房地产市场重新洗牌,所有的开发商都处于崩盘的边缘,为了输血、活命都在打折甩,其实,这恰恰是个“打劫”的超级机会,妥妥的白菜价
理论上,湖州目前的房贷首付需要15%,但是开发商会垫部分首付,买房只需5万块钱的首付款,利率3.0%,在即将来临的全球史上最大的恶性通胀和资产泡沫背景下,现在高杠杆买房几乎是“抢银行”,这才是妥妥的国家发钱,而非对股市不切实际的幻想
当时,必须拘泥于长三角与珠三角,在我看来,上海以西、无锡以东,苏州以南与杭州以北这块地就是黄金铺成的,未来500年世界的中心,能抢一块算一块
这几年在领导的持续督促和市场演变下,湖州大兴土木、产业兴旺、极速发展,GDP增长率处于长三角的前列,同时修建四条轻轨与一条城际高铁
湖杭高速已开通,12月底,沪苏湖高铁开通,彻底打通湖州直达上海的通道,通苏沪城际高铁正在修建,太湖通道已提上日程
城际高铁的大面积开通必然颠覆已有的房地产模式,将城市的物理空间无限放大,且极其便捷资源的流动
上海、苏州、无锡与杭州的产业、资源、资本与人才会持续涌向价值洼地湖州,理论上湖州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基本面持续提升,具有极佳的投资价值
目前长三角的经济已经妥妥的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人类努力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活得更好、更久”
在满足住房的基本需求之后,财富阶层必然追求生态、智慧产业支撑的高品质住宿,湖州有山有水的自然环境与高科技支撑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必然会成为下一轮财富阶层所追求的生活方式
中央大力支持与长三角经济红利的持续外溢,必然会推动湖州的发展,湖州的高品质生态与住房将会成为财富阶层的首选
目前房价白菜价的现实,叠加这一轮房地产上行周期,怎么都赚钱,毕竟就是一万多块钱一平米,在目前全球集体货币宽松的共振效应下,房价被严重低估,怎么都赚钱,并且是动辄上百万的收益
凡是在本文作者丁彦皓推荐的湖州楼盘购房,可在已打折的基础上总价再减10000元
丁彦皓 房地产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投资学)博士后,专注资本市场,聚焦权益投资、资本运作、大宗期货、期权以及宏观经济等领域的研究与投资,关注国际关系、历史、哲学与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