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场面向未来的深耕。随着中高考改革对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持续强化,如何打破学段壁垒,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贯通式培养,成为新时代教育者的必答题。
在集团的全环境育人愿景中,“时事播报” 作为贯通培养的核心生长点之一,正悄然掀起一场学习方式的革新浪潮。它不仅是知识的窗口,更成为链接学科思维、家国情怀、表达能力的枢纽。从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的“童声说新闻”,到小学高年级及初中生的“跨学科时事评论”,我们以新闻为媒,让真实的社会议题走进课堂,让思辨与实践浸润成长。
集团各校区已逐渐形成“时事 +”特色育人生态:幼儿园用绘本演绎社会温情,小学以播报训练逻辑表达,初中借时政锻造批判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向“思维点燃者”,学生的视野从“课本小天地”迈向“社会大课堂”。正是这些丰富多元的实践,让时事播报在集团各校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也让世纪学子在面对各类学习和生活挑战时,凭借扎实的时事素养脱颖而出,在同龄人中极具辨识度。
集团将陆续推出各学校幼儿园时事播报系列文章,展现各校区的创新实践,分享学生风采、教师家长心得,助力大家一同探索时事教育,为培育未来优秀公民、时代领军者添砖加瓦。
新学期伊始,一场独具意义的成长探索正在世纪小学校园里悄然展开。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视频中,二年级十班王子硕同学化身为专业主播,沉稳自信、绘声绘色地分享着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在全世界的惊艳亮相,这正是本学期集团大力推行的“时事播报”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会关注国事、家事、身边事,学会思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批判性思维,同时与中考、高考的要求接轨,寿光市世纪小学应集团要求推出了“童眼看世界,时事我播报”系列活动。
1.在校观看:1—4年级学生在午休后,安排10分钟观看《新闻袋袋裤》栏目。考虑到可能因网络问题影响观看时长和效果,付文娇老师带领的道法团队每日都会安排专人下载视频,按时发至群内,极大地方便了各个班级观看。
2.在家观看:每周周三、周五、周六、周日,布置学生在家观看《新闻联播》,让学生在家中也能持续关注时事。
课堂现场播报:道法课上,老师会进行引导训练,每周两节课,每节课拿出约8 - 10分钟用于播报。在安排学生播报时,遵循轮流原则,让每个孩子都有上台表达锻炼的机会。
家中视频播报:充分考虑家长实际情况,采取自愿播报的方式,录制3-5分钟播报视频,播报2-3条热点新闻,并表达自己看法。不给家长增添额外负担。要让家长充分了解此项活动的意义,只有家长真正理解并认可,才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2. 素材来源:播报素材可来源于《新闻袋袋裤》、“央视少儿新闻”公众号,也可以是每晚7点之后的《新闻联播》,丰富的素材来源为学生提供多样的选择。
3.不同年龄阶段要求: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的差异,新闻播报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置了不同难度。一二年级学生能够复述新闻内容即可,三四年级学生则需要在复述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4.成果展示与管理:建立时事播报群,级部主任和干部加入其中。每周每个班级需挑选两个优质视频发送至时事播报群,一个为道法课堂上的现场播报视频,另一个为在家录制的视频,群里统一按照“班级+姓名”的格式命名,方便管理与查看。
三周后,级部将开展评比活动,设立“最佳播报员”“最具价值新闻”“最佳评论员”等多个奖项,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和新闻素材予以表彰。评选出的优质视频还会在学校大屏幕滚动播放,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也能让更多同学学习借鉴,营造良好的时事关注氛围 。
三四年级的学生需在课前完成播报记录卡,4人一组,两人合作播报1个新闻,每节课播报两则新闻。制定评价标准,互动点评。
“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 寿光市世纪小学引导孩子们看新闻、播新闻、评新闻,让学生实现了从信息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角色跃迁。这一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批判思维等核心素养,更培育了社会参与意识和公民责任感。这种沉浸式教育创新,正塑造着兼具媒介素养与社会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让成长在与世界的深度对话中真实发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