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全国各地小学教育领域动态频出,从师德师风建设到人工智能课程实践,再到体育与艺术教育的深化,展现了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多元探索。
江西师大附小柴桑分校今日召开师德师风教育警示大会,强师队伍的职业规范与道德底线。会议结合《九江市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负面清单》等文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要求教师“守纪律、明底线、知敬畏”,以高标准规范自身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同日,教育部在京启动“教育家精神2025年巡回宣讲”活动,苏东林院士、农加贵等优秀教师代表分享育人故事,倡导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育实践,为教师队伍注入精神动力。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持续推进,多地学校将AI融入日常教学。例如,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辅助课堂设计,重庆礼嘉实验小学利用智慧教育资源库生成个性化教案,推动教学方式革新。
专家指出,当前中小学AI教育面临师资力量不足、课程体系碎片化等问题,需加强教师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发适合学生的低成本算力工具,实现“做中学、创中学”的实践目标。
体育改革:贵阳贵安自本学期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南明区中小学课间延长至15分钟,保障学生活动时间。此举呼应“健康中国”战略,促进学生体能发展。
艺术教育:延吉市举办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培训班,59名教师通过中国画、陶艺等五大画种的实践培训,提升艺术教学能力,推动美育与学科融合。
湖南省常德市两所小学今日召开省级课题开题论证会,聚焦“双减”背景下的作业优化设计与“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探索核心素养落地的创新路径。此外,全国班主任发展大会提出“五育融合”理念,倡导德育与学科教学、家校协同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针对部分地区中小学可能面临的“招生危机”,官方回应将通过整合公立教育资源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同时,教师队伍需应对未来生源变化,提升专业素养以适应教育新生态。
2025年的小学教育正朝着“全人培养”目标迈进:以师德为根基、科技为助力、五育为框架,构建多元融合的教育生态。未来,如何平衡创新与公平、技术赋能与传统育人,仍需教育者与社会各界持续探索。
作为教育者,愿实现儒家人生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