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瞬息万变的局势中,重要新闻时刻影响着各国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我们为您精心盘点昨夜今晨的国际热点事件,带您快速了解全球范围内的关键动态与趋势。
欧盟拟对美部分商品加征25%关税,涉及钻石、摩托车等数十类产品,反制美国钢铝关税。清单中波本威士忌等商品被移除,因忌惮特朗普威胁对欧盟酒类征收200%关税。欧盟官员称将调整反制措施金额,预计本周获批,部分关税4月15日生效。双方或最终通过谈判达成妥协。
玻利维亚总统阿尔塞4月7日警告,美国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政策缺乏技术依据,是危及全球经济平衡的单边行动,可能引发全球性经济衰退。他指出该政策违反国际贸易自由原则,旨在维持美国对新兴经济体的主导地位,将产生破坏性连锁反应。玻利维亚反对此类措施,将推动贸易多元化,深化与南方共同市场及金砖国家的合作。
墨西哥总统辛鲍姆4月7日表示,虽不排除对美国25%钢铁铝制品关税实施对等报复,但将优先通过外交磋商解决争端。经济部长埃布拉德本周将赴美谈判,墨方力求避免报复性关税以保护本国工业。数据显示,墨西哥是美国第三大钢铁进口来源国,2024年对美出口钢铁320万吨。墨钢铁协会警告,该关税将威胁其75%钢铁出口(价值21亿美元)。美国自3月12日起实施该关税政策,被批将破坏全球贸易秩序。
欧盟委员会7日提议对部分美国进口商品征收25%关税,计划5月16日生效,但将波旁威士忌排除在清单外。此前欧盟宣布分两阶段实施反制措施,首阶段关税4月15日启动。成员国将于9日投票表决该提案,若通过,两阶段关税将分别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实施。此举是对美国钢铝关税的回应。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7日再次表达对俄罗斯持续袭击乌克兰的不满,称美方正努力促成俄乌结束冲突。此前特朗普曾因俄乌停火进展不顺威胁对俄石油加征关税。俄美3月底在沙特会谈后达成暂停打击能源设施的协议,但近期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违反协议。俄方否认特朗普对普京“非常生气”的媒体报道。目前谈判仍在进行,但停火前景尚不明朗。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7日要求欧盟必须购买美国能源以削减贸易逆差,威胁称“一周内可砍掉3500亿美元”。此前特朗普已签署行政令对欧盟产品加征20%关税。欧盟委员会则提议分两阶段对美国商品征收25%报复性关税,首阶段4月15日启动,但将波旁威士忌排除在清单外。欧盟成员国将于4月9日投票表决反制措施,若通过将按计划实施关税报复。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于4月12日与伊朗进行直接高级别谈判,但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强调谈判需有条件,不会不惜代价。伊朗外长表示目前尚未举行任何谈判,愿以间接方式接触。此前特朗普曾致信伊朗最高领袖敦促谈判,伊朗通过阿曼回信拒绝直接谈判但开放间接渠道。特朗普警告若伊朗不配合将面临军事行动。
阿尔及利亚国防部4月7日晚宣布对马里关闭领空,称马里多次侵犯其领空。此前马里、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因阿尔及利亚击落马里无人机事件召回驻阿大使。阿方表示,3月31日马里无人机侵入其领空2公里后被击落,并强调此类事件并非首次发生。此次领空关闭决定加剧了北非地区的紧张局势。
以军近期在加沙地带展开密集军事行动,过去24小时已造成57人死亡、137人受伤。袭击波及代尔巴拉赫医院周边流离失所者营地及汗尤尼斯记者帐篷,导致包括1名记者在内的多人伤亡。以军首次在“莫拉格走廊”开展行动,意图分割加沙地带施压哈马斯。与此同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赴美与总统特朗普会晤,将讨论人质释放、关税及伊朗等问题。目前以方尚未对袭击事件作出回应。(149字)
埃及、法国和约旦三国领导人7日在开罗举行峰会,呼吁加沙地带立即停火,确保巴勒斯坦人获得全面人道援助,并执行1月19日停火协议。三国反对驱逐巴勒斯坦人和吞并其领土,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接管加沙治理,承诺协助落实“两国方案”。三方还支持近期阿拉伯和伊斯兰会议通过的加沙重建计划,并将于6月法沙会议推进具体措施。
美国联邦上诉法院4月7日裁决恢复政府效率部对教育部、财政部和人事管理办公室三家联邦机构敏感数据的访问权限,推翻了地方法院3月24日颁布的禁令。此前地区法官博德曼曾禁止该部门获取这些机构持有的公民个人信息。此次上诉法院判决暂缓执行地方法院限制令,使政府效率部得以重新获取相关数据。
英国首相斯塔默7日宣布放宽混动汽车转型政策,将禁售时间从2030年延至2035年,并降低电动车制造商排放违规罚款20%,罚款收入将用于本土产业投资。此举旨在应对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冲击,保护本国汽车制造业。斯塔默强调工业振兴与国家安全是政府核心要务,新政策被视作英国维护汽车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埃及提出加沙停火新提议,建议冲突双方实现40至70天停火,哈马斯分阶段释放8名以色列人,以色列释放部分巴勒斯坦人员并允许人道援助进入加沙。该提议旨在调和双方此前要求,哈马斯代表团将赴开罗会谈。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同日会见美总统中东特使,以方称尚未收到提议具体内容。
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7日公开反对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强调欧洲绿色转型和汽车产业依赖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他指出,若缺乏中国供应,欧洲汽车业将难以维持正常运转。匈牙利政府决定参与针对欧盟此项关税措施的法律诉讼,表明其在中欧经贸关系中的立场。
多个联合国机构7日联合呼吁国际社会紧急行动拯救加沙巴勒斯坦人。声明指出,以色列封锁加沙已一个月,导致210多万人面临轰炸和饥荒,人道物资堆积却无法进入。联合国要求各国领导人立即采取措施维护国际人道法,保护平民,恢复停火并确保援助畅通。
2025年4月6日,日本冲绳数百民众冒雨在那霸市举行“重庆大轰炸”纪念集会,反对战争、铭记历史。92岁亲历者粟远奎现场讲述1938-1944年日军轰炸造成3.8万余人伤亡的暴行,呼吁抵制军国主义。多个反战团体批评日本政府回避加害历史,要求彻底反省侵略罪行,回归日中邦交正常化初心。集会强调正确历史教育的重要性,警示只有正视历史才能避免重蹈战争覆辙。
美国俄勒冈州一架小型飞机4月7日在西南俄勒冈地区机场滑出跑道坠入库斯湾,机上5人全部获救并接受治疗。事故发生后,公共安全人员正控制危险情况并确保飞机安全撤离。机场主跑道商业航班暂停运营以配合调查。救援部门于当日6时12分接到自动警报后迅速响应。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135字)
美国副总统万斯在福克斯新闻采访中称中国人为“乡巴佬”,引发广泛批评。他在讨论对华贸易政策时称美国“向中国乡巴佬借钱购买中国制造”,被批种族歧视且无知。网友指出中国拥有先进高铁、电动汽车及完善医疗体系,讽刺万斯言论愚昧,建议其亲赴中国了解实情。舆论谴责这种白人至上思维,强调中国悠久的文明史早已超越美国。该言论令美国国际形象受损。
格陵兰岛新总理延斯-弗雷德里克·尼尔森于4月7日获得议会正式批准,标志着新一届自治政府开始运作。尼尔森作为自治议会第一大党主席,在3月28日联合其他三个政党组成政府,该执政联盟占据议会31席中的23席。格陵兰岛作为丹麦自治领地,享有高度自治权,仅国防和外交由丹麦政府负责。这一政治过渡体现了该地区的自治进程。
全美周末爆发超千场示威抗议活动,反对政府近期加征关税、解雇联邦雇员、削减医疗拨款等政策。抗议规模为特朗普就任以来最大,涉及华盛顿、纽约等主要城市。民众对移民驱逐等政策强烈不满,抗议浪潮引发全球股市震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