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陕西发布、西部网等报道,1月12日,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2022年成绩单时透露,2022年国家超算西安中心一期建成投用,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获批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1月,陕西官方新闻发布会上披露,陕西省“科学高效配置创新资源,筹建、部署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统筹建设4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创建方案已上报国家。”
1月13日,西安市发改委透露,预计西安2022年全年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市经济呈现出“加快恢复、质效提升、动能增强”良好态势。
解读:随着“科技创新”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也成为各地布局的重中之重。
此前,中央层面明确提出,“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使之成为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全球科技创新要素的汇聚地。”
目前,国内已有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广东深圳四地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同时,布局建设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3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武汉、成渝2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西安、南京、杭州、济南、青岛、沈阳、兰州等地均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或科技创新中心。
而西安能拿下这张“入场券”,与其创新实力密不可分。2022年,西安研发投入强度达5.18%,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二。同时,西安推动国家阿秒光源、分子医学转化中心等大科学装置建设,加快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
反过来,这张科技创新资源“王牌”,也填补了西北地区布局的“空白”,无疑有助于提升西安在全国创新大局中的显示度,为城市发展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得先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