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是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七大任务之一,会议强调,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及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新的一年,相关部门将如何推进科技政策扎实落地?科研单位及企业又将如何做到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一起来看系列报道“2022经济前瞻”。
2021年,中国科技创新稳步推进,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在载人航天领域,神十二、神十三相继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站航天员首次出舱,天地通话、“天宫”授课,每一项都在世界科技舞台上留下了浓重的中国印记。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 汤溢:从航天事业来说,主要还是独立自主,我觉得这点是很强的,就是国外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从一些公开的报道上看到,我们很多都是依靠自己的实力去自主研发、钻研这样的。
独立自主不仅是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主基调,也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实现科技安全、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前提。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位居世界第12位,比去年提升2位。专家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提及科技政策,表明新的一年,国家将继续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创新投入。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 鞠建东:所以我们首先需要去突破产业结构升级的堵点,突破西方国家对我们产业升级的“卡脖子”的点,这种“卡脖子”的点需要去建立创新的生态,实现我们的产业安全,实现我们的产业升级,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任务。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直接关系到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压舱石”。以当前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例,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组织科研精锐力量,开展应急攻关,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硬核科技力量”。作为科技抗疫的“国家队”,国药集团表示,他们将持续投入,为防疫情、稳经济保驾护航。
国药集团副总经理 曾兵:我们针对奥密克戎毒株,也在积极地从我们说的三条技术路线,齐头并进地研发针对奥密克戎的一个新型疫苗。特别是在基因重组和mRNA这两条技术路线上来不断发力,希望产品能尽快上市。
来到位于北京望京的一家科技企业,我们看到了一款他们自主设计的物联网边缘计算产品,这套系统可以实现对变电站的无人化巡检和智慧检修。在中国,有众多这样的新兴科技企业,他们已经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给了这些企业很大的动力。
江行智能CEO 庞海天:因为我们也会申请一些科技部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项目,在国家的各个口其实对于科技创新以及科技创新的企业主体都是有一些相关的方向在进行引导的。这也让我们更加有动力、更加笃定,不断去做这种创新的工作,因为我们知道这个是国家所鼓励的。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明年科技部的工作主轴就是抓落实,真正把优势科技资源配置到“稳字当头”的发展基调中,配置到最紧迫最急需的地方,切实提高科技创新效能。
科技部部长 王志刚:怎么样能够在这个落实中间,不断地看政策还有哪些需要迭代,需要反馈和需要完善的地方,这样使政策越来越逼近科研创新的规律,逼近广大科技人员的需求,这样才能形成更好的政策生态,来使得中国真正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包括来自全球的广大科研人员的科技和创新的沃土。
总台央视记者 张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根据科技部的计划,新的一年,中国将积极开展政府间的科技沟通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创新治理,建设“创新丝绸之路”,进一步扩大科技对外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