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坚持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城市管理部门承担着公用事业保障、市政设施管理、环境卫生管理、行政执法等工作,事关城市形象和群众利益,迫切需要以科技创新带动行业发展,改善民生福祉。
河南省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紧迫需求,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在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郑州市城市管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在思想观念、技术设备、管理工艺等各方面谋求创新,使公用产品更具竞争力、服务质量更让人满意、管理水平更匹配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要求,取得显著成效。
2018年,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出台《科技创新激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首次将科技创新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评先表彰,设立城市管理“科技创新能手”“优秀论文”奖项,构建城市管理科技创新“智库”,对“在城市管理领域内,通过项目研究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实施小发明、小改造等岗位技术创新,依托项目研究撰写论文论著,开展科学技术普及”等进行激励。明确专门工作处室,协调督导系统科技创新工作,建立“目标引导—日常督导—考核表彰”科技工作机制,强调科技创新目标量化,加强科技项目跟踪服务,在科技奖项评选表彰中引入专家评审,同等条件下,对纳入城市管理科技创新“智库”的科技工作者,在职称评聘、绩效考核、培训考察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并要求所在单位视情况给予适当奖励。
《办法》实施以来,每年专题研究科技创新工作,先后评选表彰扶涛涛等23名城市管理科技创新能手,实现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突破,新建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级科普基地、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市级科技型企业各1个,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个,涌现出穆林、张威、霍坤义、杨振国等一大批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技术能手。和笑天等入选中原千人计划,侯凤林、铁新纳等获评巾帼科技带头人。现有博士后工作站1个、国家级科普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市级科普示范基地1个、市级社科普及基地2个。
郑州市城市管理系统先后开展项目研究149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级科技项目3项、市级各类科技项目13项、自主研发项目63项、技术引进项目49项、岗位创新16项。取得专利授权143个,其中发明专利8个、实用新型专利134个、外观设计专利1个,取得著作权授权27个。
把“争创技术研究中心,努力搭建新型研发平台”写入科技创新年度目标,在燃气、热力、供水、污水和污泥处理等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领域,加快创建研发平台,狠抓关键技术攻关。
2020年,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同意建设河南省污废水及废气新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清洁供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城市管理系统五大公用企业——郑州华润燃气股份有限公司、市污水净化有限公司、郑州自来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郑州热力集团有限公司、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实现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覆盖,对推动行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十二五”末相比,2020年供水量达4.62亿立方米,提高40.66%,南水北调供水覆盖率提升至93%以上;天然气年供气总量由不足10亿立方米增长到近15亿立方米,新增用户100万户,燃气普及率95%以上;集中供热入网面积1.98亿平方米,实际供热面积1.17亿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90%、增长22%;污水处理能力新增85万吨/日,临时堆放污泥全部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处置。
针对企事业单位之间科技创新水平差距较大的现状,分别设置科技创新定量目标,对科研立项、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岗位创新等分类管理,加大日常考核力度,持续充实城市管理科技创新“智库”,不断提升各层次单位的科技创新水平。城市隧道综合管理养护中心先后创建省、市城市隧道养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境雕塑建设研究所创建市城市雕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政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成立科学技术协会,为郑州市城市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和改制单位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了参考和范例。
市政设施功能日趋完善。道路、桥梁、隧道、河道和照明、环境卫生等设施管养单位,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城市景观蝶变升级。
市容风貌明显改善。结合环境卫生、停车秩序、户外广告、绿化提升等专项整治,积极运用科技元素,根治城市顽症。在智慧停车、智慧市政、综合执法等7个领域进行智慧城管建设,33.25万个停车泊位实现“一键导航、无感支付”,4716辆渣土运输车和2604个施工工地实现在线座公厕全部录入“郑州公厕地图”。
2018年以来,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累计开展市民“走进水厂”“走进污水处理厂”“清洁高效供热宣传普及”和科技人员“走进大学校园”、“科普进社区”等城市管理创新体验科普活动61次;开放“科普教育基地”,“请进来”体验科技创新,“走出去”扩大展示交流,先后派出技术人员1000多人次,直接服务社会各界群众1万余人次,积极宣传增强科学意识,坚定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信心,唤起社会各界对技术创新、节水节能、低碳环保的高度关注;曾获郑州市全民科学素质活动优秀案例奖,入选《“十三五”郑州市〈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优秀案例》。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广泛推进科学技术普及,助力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恢复。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水气暖网上报装服务水平;推行无人机巡检,确保高压燃气管线安全平稳运行,LNG智能装卸系统实现员工与外来人员全流程零接触;安装无人机防御系统,创新消毒设备,保证水源地及饮用水安全;推行智能化热力站门禁,实现“手机摇一摇”进站房,“管网之眼”远程无线实时监控管理供热管网工程,设备巡检机器人多角度监控温度及设备情况;编制《城镇污水处理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并获上级部门肯定,在全省印发推广。
留住乡愁记忆 催生城市蝶变——重庆大田湾-贺龙广场-文化宫片区保护提升工程开放投用
近日,重庆市城市更新的重点项目——大田湾-贺龙广场-文化宫片区保护提升工程正式开放投用。
日前,湖北省咸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咸宁市装配式建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调整扩大装配式建筑实施范围和区域。
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着力推行和构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衡量城市治理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新坐标,锚定目标、持之以恒,探索形成了多种特色做法。
央视新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精准施策 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