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一阵大家都在忙着过节,表面上一派欢庆祥和的气氛,但暗地里却波涛涌动,非常凶险。最近发生了几件大事,愈发预示着2023年将会是不平凡的一年,首先是日本央行调整了收益率曲线,这大概是最近财经界最爆炸性的新闻,要知道日元曾经长期以来是全世界低成本资金的最主要来源之一,还长期被大家当做避险货币,但是现在日本央行调整了日元的收益率曲线,其实意味着日元变相加息了,也就是日元这个低成本的货币资金来源也即将不复存在。过去40年里,这个世界的一切经济和金融运行规律都是建立在便宜资金随手可得的基础之上的,现在便宜资金的来源渐渐被关闭,这种釜底抽薪意味着整个经济和金融运作的模式都将会被重塑,当基础被动摇了,整栋大厦就有坍塌的风险。
第二件事情,无论是美国央行、加拿大央行、日本央行还是欧洲央行,过去一年都面临巨大的亏损。比如根据美联储6月份披露的报告,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美联储所持有的美债以及MBS,也就是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出现了3,300亿美元的账面亏损,而日本央行在3~9月的半年内,账面亏损金额高达8,749亿日元,约合62.9亿美元,这还是在日本央行宣布调整收益率曲线之前,现在这个调整宣布了以后,日本国债价格又是一轮暴跌,亏损肯定又被放大了。大部分人都不太熟悉当代金融运作的底层逻辑,所以听说央行会亏损,可能会觉得有点难以理解,我尽量尝试用简单粗暴的逻辑把这事解释一下。
现代货币理论是以债务作为发行货币的依据,央行一手收进来国债,另一手就发出去等额的货币。现在进入加息周期,央行要从市场上收回大量货币,从而减少货币的供应量,提高货币借贷的成本,怎么收回货币呢?当然就是反向操作就好了,也就是央行这个时候要把国债抛出去,其实就是我们熟悉的taper的概念,也往往称之为央行的缩表操作,就是QE量化宽松的反向操作,央行大量卖出国债,供应增加就会导致国债价格下跌。当国债价格下跌到低于当初央行买入的价格,自然就会形成亏损。
参考这一张图,这是美联储在过去8年间所买入的十年期国债的价格曲线表。可以看到美联储买入的十年期国债价格大约在118美元到140美元之间波动,均价大约是128美元左右,但是目前美国的十年期国债价格约为114.6美元,美联储在这个价格上抛售,这相当于大约会有10.5%的亏损,所以美联储现在是实实在在的在亏损,而且亏损的幅度并不小,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可是央行货币发行权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亏损一点又怕啥呢?而且加息周期总是暂时的,等到再次进入降息周期的时候,国债收益率降低,国债价格上升,那个时候央行账面上的资产价格又会再次膨胀,就把今天的亏损给抹掉了。
那问题就在于这些国家的央行还有没有能力在适当的时机再次逆转货币政策,重新进入降息周期。讲到这里,你可能更纳闷了,货币政策难道不是各国央行说了算吗?无论加息还是降息,还不是他们一句话的事,这只能说世界太平的太久,我们已经把央行加息和降息的操作看作理所当然了。其实央行想要降息是有先决条件的,条件达不到就降息或者说搞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无异于是自寻死路。为什么这么说?这就要回到现代货币,也就是法币的基础发行逻辑上,为什么美联储印的那张绿纸全世界人人都认,拿到哪里都能买回货真价实的商品呢?
美元霸权其实并不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满打满算也才50年的历史而已。因为在1971年之前,美元所遵循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就是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国政府和美联储保证美元能够随时兑换等值的黄金,也就是说黄金是硬通货,而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变成了附着于黄金之上的第二个硬通货。但是美国政府禁不住超量发行货币的诱惑,再加上六七十年代,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军费开支庞大,就偷偷的印钱,导致美元的信用最终崩塌。1971年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关闭美元和黄金的兑换窗口,其实就是美国人对全世界公开违约了。
所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1年就崩溃了,这之后经过了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沙特倒向美国,美元成功绑定了中东的石油,从而再一次给美元找到了锚。但实际上使用美元只是美元的表象,根本还是在于美国通过强大的国力,用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保障了美元底层的债务信用。简而言之,就是在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垮塌之后,美元从原来的黄金为锚作为发行依据,切换成以美债为锚作为发行依据。1971年以前,美元以黄金为抵押物,那大家当然都认美元,但是1971年以后,美元与黄金脱钩了,美元的发行变成了以美债为抵押物,大家为什么还要认美元呢?
因为第一我美国佬拳头大,谁不认我就收拾谁。第二还是我美国佬拳头大,所以只要你手上拿着美元去买东西,假如有人敢于拒收,我就去收拾他。第三,我美国的经济最发达,生产的商品最丰富,也能够确保你拿着美元可以换到任何需要的商品。基于以上这三点,全世界人民也就认了美元,因为没办法,国家间的贸易需要一种通用结算货币,美元虽然不完美,但除了美元之外,还没有第二种货币能够做到美元这个程度,所以除了美元也没得其他的选择。
于是美元1974年锚定了中东的石油,1975年美国结束了越战,之后又通过几年时间,在80年代初逐步控制住了高涨的通胀,美元逐渐坐稳了世界货币的地位,开始向全球提供流动性。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全球贸易和分工的不断深入,以及各国贸易往来的不断扩大,世界各国对于流动性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也就是对于美元这种世界货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当然是美国求之不得的。美国人就算啥都不用干,只需要开动印钞机,疯狂的印美钞输出美元,为世界各国提供流动性,同时用这张绿纸片换回各种货真价实的商品,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美国人在过去40年着实是赢麻了,这还不止。再加上,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美国的基准利率开始从高位回落,也必然伴随着国债收益率的持续回落。国债收益率与国债价格是成反比关系的,美债收益率的不断回落,也就意味着国债的价格在不断上升。而刚才我们讲了,美元的发行依据是从黄金切换到了国债,当国债价格上升也就意味着美联储的资产在上升,从而可以发行更多的美元。不仅如此,由于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美债也成为了全球资产价格的锚,美债价格自80年代以来的40年期间一直持续上升,意味着全球的资产价格也在持续膨胀,于是美元的扩张在全球形成了一轮又一轮反复膨胀的财富效应,全世界的人都觉得资产越来越多,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越来越富。
当然首当其冲的是美国人,美国攫取了这个过程当中绝大部分的财富增长,而其他各国要根据其在美元格局中的地位,以及与美国同盟关系的亲疏远近,有的可以跟着吃点肉,有的能够喝上汤,但更多的则是在美元体系中成为被盘剥和被敲诈的对象,往往一场危机就席卷本国人民几十年辛苦创造的财富。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说央行并不是想要降息就能降息呢?原因就在于这个世界上任何的信用货币基础都是在于信用,而法币的命门则在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怎么毁掉信用货币的呢?
首先当一种信用货币,也就是法币确立的时候,不管它是用什么样的形式确立的,比方说通过与黄金挂钩也好,与某一种资源挂钩也好,或者是通过政府的公信力,甚至是国家强制推行所建立的也好,在一开始的时候,法币是被赋予了特定的购买力的。接下来如果法币的发行能够比较节制,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比较快,出现的局面就是特定金额的法币总是能够购买到特定数量的商品,如此法币的购买力就能够得到保持。即便有轻微的贬值,比方说像过去十几年,每年平均通货膨胀率只有2%~3%的水平,大家都是可以接受的,都不会对法币的购买力产生怀疑。
但是如果有一天有可能是发行法律的政府起了贪心,开始超额发行法币,又或者是社会生产力受到了阻碍,出现经济的停滞不前甚至萎缩,结果就还是那笔特定金额的法币,却买不到原来能够买到的同等数量的商品。从表面上看起来就是商品涨价了,这种情况就会刺激人们想要尽快把手里的法币花出去,换成更加保值的商品,需求增加了。为刺激商品的价格进一步上涨,与此同时,所有生产环节上的人力成本,因为有了商品涨价的预期,为了维持原有同等水平的生活,就要向雇主要求更多的工资,而工资的上涨反过来又会增加商品的成本,就更进一步的推高了商品的价格。
如此一来就陷入了一个通货膨胀的循环。这种循环如果不能被及时以强力措施中断,最终就会引发恶性通胀,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最后该国的货币崩溃,钱会变成一张废纸,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和央行所要极力避免的。历史上这种恶性膨胀导致货币崩溃的例子非常多。从一战之后,德国的维玛共和国到解放战争时期发行的金圆券,再到津巴布韦,委内瑞拉这些国家的货币。总之无论国政府哪国央行,只要发现了法币不是与黄金挂钩的,而是某种程度上的信用货币,那么通货膨胀就一定是其死穴,一旦进入无法遏制的恶性通胀,就相当于得了癌症,宣判了这种信用货币的死因。
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也差点陷入这种危险的境地,后来是美联储天降猛男保罗沃尔克一口气将利率加到了20%以上,才最终打断了通胀的攀升。那么美元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到今天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货币的基准利率都是在持续下降的,也就意味着通货膨胀率在此期间也是控制得很好的,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的这20多年,通货膨胀率一直被压制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上,美联储是怎么实现这一点的?这就涉及到美元的核心秘密了。
关于通货膨胀,我们都熟悉这样一句话,通货膨胀的本质就是超量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那么想要控制通货膨胀,要么就是忍住超发货币的冲动,要么就是生产出足够多的商品,但是美国人是绝对忍受不住超发货币的诱惑的。美国在过去三年里超发了多少的美元,这一点大家都有目共睹。那么如何做到在超发美元的同时,还能够确保不发生通货膨胀呢?难道美联储在开启核动力印钞机印刷天量美元的同时,也有能力提供相应数量的超量商品吗?一定程度上是这样的,但不完全是,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成为了全球唯一的老大。
在这种单极形态下,美国主导将全球化贸易大分工发展到了极致,推动全球的生产力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就意味着生产出了更多的商品,尤其是东方某大国,在几十年的经济崛起过程中,通过释放本国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工业化红利,为全世界包括美国在内,长期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商品,这种天量廉价商品所带来的通缩效应,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美元超发所造成的一部分通胀效应。但是仅靠这一点还不够,因为毕竟印钞比生产货真价实的商品容易多了,生产的速度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印钞机的速度。美联储的真正不为人知的秘诀在于他们将超量货币追逐有限商品中的那个商品,将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替换成了一类特殊的商品,这种特殊商品我们称之为资产。
这涵盖了从房地产到国债到企业债,再到各种花样翻新,林林总总的金融投资品,也就是说虽然美元一直在大量超发,但是超量美元所追逐的商品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被替换成了各类资产。虽然美元超发的速度很快,但是这些资产也在疯狂增长。过去40年,自从里根政府引领美国走向新自由主义,华尔街的金融天才们就发明了无数的脑洞大开的金融玩法,各种金融创新和金融套利工具,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纸面富贵,成为了吸收超发货币的一个个蓄水池,再加上房地产和国债这样的传统的金融蓄水池,这就让超量发行的货币总是能够对应到超量增长的资产,于是等式两边再一次达成了平衡,美元通货膨胀的忧虑似乎被彻底消除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尤其是从次贷危机前后到2021年这十几年的时间,大家所目睹的一种情形是好像美元无论怎么超发,都不会引发通货膨胀。美元已经练成了金刚不坏之身,而这也是现代货币理论得以盛行的原因之所在,当负债摇身一变成为了资产,成为了美联储发行美元的依据。那么无所不用其极的增加负债,也就变成了从各国政府到各类金融机构,再到个人的一致追求。于是我们看到在过去这几十年里,银行都是追着你要放贷给你买房,你十几年前买的那套房产,虽然到今天它的土地大小没有变,中央还是那块砖,瓦还是那块瓦,而且建筑都已经破旧贬值了,但资产价格还是翻了一番,甚至更多。
而这背后的底层逻辑就是因为各国的政府,各国的央行、各国的银行金融机构都需要通过这种资产价格的增长来创造更多的负债,这已经变成了现代金融社会从上到下的刚性需求。可是讲到这里你我恐怕都要问的一个问题是,这种游戏能够一直玩得下去吗?没关系,美国的那些权力核心阶层,包括美联储,他们早就为这种游戏设计了一套缓冲机制。既然美元的发行依据是债务,而债务的增长又依赖于资产价格的增长,那么为了确保美国人所掌握的核心资产价格能够有一个坚实的增长内核,那就每隔几年时间,通过美元潮汐收割一轮全球的优质资产,用以填充美联储和美国的资产负债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正是因为美国人把这几个关键环节都拿捏得死死的,所以才创造这样的奇迹,就是美元在疯狂超发的同时,美国和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居然同时保持了史上超低的通货膨胀率,而且持续保持了几十年的时间。但是今天美国所面临的局面是怎样的呢?当我们把这一点看清楚了,就自然能回答美国这一轮通货膨胀究竟能不能压得下去?美联储的这一波加息能否成功?加息还会持续多久?以及世界是否会陷入一次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之中,这些核心的问题了。
首先既然通货膨胀是超量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在传统商品这一端,现在处于大家都懂的原因。美国正在扰乱供应链,强迫世界走在逆全球化的道路上,这也就意味着全球的生产效率在触顶之后开始走下坡路,商品的生产比以前更少了。而在双方摊牌之后,兔子也不愿意再像十几年前的次贷危机那样,继续用大量廉价商品去填补超量美元增发所带来的商品缺口。其次,自2022年初大毛和二毛干起来了以后,毛熊公开抛弃美元,用卢布绑定天然气这类硬资源撬开了美元霸权的一角。
到了年底,兔子又去了一趟中东,眼看着也要挖石油美元的墙角,再加上最近几年美元的超发确实太过分了,严重透支了美元的信用。如此一来,然后美联储加息在市场上抛售美国国债,最需要有人接盘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买入更多的美债了,相反的还要不断的抛售手上的美债。最后再看商品里面比较特殊的那部分,也就是资产的部分,尤其是核心资产,也就是全国资产的定价之锚,美国的国债。刚才一开篇我们就讲了,在加息周期,美联储的操作是抛出国债来回收美元,而抛售的国债会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国债价格下跌,美联储低价抛售国债也就导致了亏损。
而美联储手上持有的国债是发行美元的依据。既然这个依据在缩水,也就导致美元的价值在缩水。所以别看在过去大半年的加息周期中,美元指数一路高歌猛进,坚挺的一塌糊涂。但实际上那是美国政府和美联储通过种种手段给美元一直在打强心针。美国在世界各地煽风点火,都是在给美元吃壮阳药。然而真相是如果没有这种一刻不停的吃大补药,美元可能早就贬值的一塌糊涂了,美国国债价格的持续下跌会导致美元所锚定的资产价格缩水。而美债作为全球资产价格之锚,它的缩水也会导致全球各类资产的价格跟着缩水。
要知道各类金融资产很多都是加了高倍杠杆的,有些金融衍生品的杠杆甚至高达数百倍,也就意味着当美债价值缩水的时候,这种缩水效应会在这些资产价格上被放大几十甚至几百倍,所以美债价格上哪怕蝴蝶煽动一下翅膀,都可能会引发某些金融投资品的价格发生海啸。最近几个月陆续发生的英国养老金的事情,以及由此牵连的瑞士信贷的危机,还有最近黑石曝出的雷,包括加密货币交易所ftx的崩盘,其实底层都是相同的原因。而现在日本央行已经在被逼无奈之下上调了日本国债收益率曲线,相当于变相启动了加息。
有一种说法,全世界经济的三大泡沫,分别是美国的股市,中国的楼市和日本的债市。所以接下来日本国债这个全球三大危机之一会不会被就此引爆,并进而牵连到美国的股市,从而引发全世界范围内的一波金融危机。这个事情的概率已经越来越不像是一只黑天鹅,而更像是一头灰犀牛了。美国在2022年初启动加息时,原本的思路是想要通过一波快速而剧烈的加息,迅速拉爆世界上一些中等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和经济。当这些国家的股市、债市和楼市都崩溃,甚至汇率也崩溃的时候,就可以趁机入场抄底,横扫一波优质资产来修复美国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从而满血复活。
但是实际操作的结果却是全球的发展中国家,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斯里兰卡缴械投降,但这点体量还远不足以给美国塞牙缝呢?相反的倒是在英国、瑞士、加拿大和日本,这些美国的盟友那里频频爆雷,差点就要一把火烧到美国自家头上了。所以靠近年底的时候,美国才不得不开始改变策略,将之前的快速暴力加息改为放缓加息节奏,但是在高利率上持续一段时间,美国既希望于通过这种持久战来拖垮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这个策略能不能奏效?
卡尔认为对于一部分新兴国家,美国还是可能得逞的。因为那些新兴国家欠了多少债务?这些债务的构成是怎样的?在什么时间有多少外债会到期,这些信息都被掌握在美国人以及美国所控制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手里。所以相当于牌桌上的牌对于美国来讲是透明的。但是另一方面,从日本央行的这次操作来看,日本已经连目前的压力都已经忍受不了了,而日元曾经是全球最大的便宜资金来源之一,在过去十几年里,日本央行长期助纣为虐,搭着美元的顺风车,也跟着耗了不少的羊毛。
如果这次日债危机真的爆发,那拖下水的绝不仅仅是全球的日元资产,美债和美元想要做到全身而退,几乎也是不可能的,被引火烧身的可能性非常大。当然如果美元和美债无法自保,那美国人必定是要拖全世界给他垫背的,危机一定会席卷全球,对世界金融市场和经济的打击程度将至少不亚于2008年的次贷危机。所以在接下来的2023年,如果美元的贬值幅度可控,美债能够勉强支撑住,那对于全世界来讲算是个好事。即使是美国的真实通胀率一直下不来,卡尔其实也预测美国的通胀率绝不可能再回到之前的2%~3%的水平,而是会长期处于4%~6%之间的一个区间。
但即使如此,美国人还是可以通过修改统计方法等作弊的手段,名义上的通货膨胀率压下来,从而结束这一轮加息周期,并尽快过渡到下一轮的降息周期。这样一来美国会通过一个比较长的通胀周期来收割全世界的经济成果,通过持续给美债掺水,从而减少美债的兑付压力。这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讲,当然也不是好的结果,但却是一个比较平稳的过程。比起美债危机爆发,美国拖着全世界陷入全面经济危机的局面来说,两害相权取其轻还算是一个更可以接受的选项。
当然话说是选项,但是身在局中的博弈各方,恐怕谁也没有操控全局的能力,这是一个艰难的博弈过程,而且变数很多,很可能当中某个黑天鹅的事件引爆就会改变整个局势的走向。这在历史上也不是发生过一次两次了。最后说一下,在这个局势中受影响最大的其实是中产,包括中高产阶层,因为低收入阶层本身就是光脚的,手上也没什么资产,即使出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资产价格出现断崖式的暴跌,对他们直接影响也有限。而对于身处金字塔塔尖的资本阶层,他们避险的手段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想象,所以也不会受到实质性的影响。
而且危机当中可能还是他们借机收割优质资产,扩大优势的机会,反倒是所谓的中产阶级,虽然手上持有有限的资产,但是一方面在席卷全球的危机中,可能扛不过资产价格的暴跌,当资金链断裂就不得不放手。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最后落得两手空空。
那么普通人该如何保住自己的财富,甚至利用好可能发生的危机实现阶级跨越,财富自由呢。我给大家的建议是:
第一,卖掉无效的负债 比如过高负债的非自住的房产和炫耀性豪车,如果你的家庭收入大部分用于还贷,而这些所谓的伪资产又不断的消耗家庭的现金流,应该果断卖掉,修复家庭的负债表。
第二,投资自己的大脑,提高财商认知 股神巴菲特在近期的采访中被问到普通人如何抵御通货膨胀,渡过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巴菲特说道:抵御通胀的最好方式是提升自己,没人能夺走你的才能。如果你为社会做了一些又价值和有益的事情,那么美元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
第三,留存一定的现金 一方面给家庭做一个风险备用金,以防止家人和自己的突发的疾病或者意外。一方面等待时机,如果市场发生剧烈的波动,可以有足够的现金去买入优质资产,而这种机会非常少见,等你看到了再想办法筹钱那肯定已经晚了。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老一辈的人总是教我们要省吃俭用的过日子,把工资省下来去存钱。而自己却从未变得富有,其实赚钱是需要等待机遇的,去问问那些大富豪哪一个的财富是一笔一笔赚出来的?基本都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一下子赚到了根本花不完的财富。诚然,这种机遇也需要一定的运气,毕竟个人的努力和国家力量与时代风口相比不值得一提,但是这并不是主张不努力,而是你的努力是帮助你在机会来临前,能第一时间冲上去抓住它。
目前随着城市的开放,大家还在经历着阵痛,但最终一切都会恢复正常。尽管现在还有各种困难需要去克服,口罩三年有一些怨气可以理解,但问题是哪个国家的崛起会不经历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呢?
不过我还是相信那句话,叫做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成功,即使面对充满迷雾的前景,我还是愿意跟你一起做一个乐观者。
这里是卡尔财经说,卡尔财经说是一个专门分享财商知识和提高认知的频道,感谢您的观看,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赞关注加转发,你们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