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两会话题|吴敏代表:引导青少年关注时政新闻激发爱国热情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25 18:35:34 | 【字体:小 大】 |
“近几个月香港修例风波,我们看到青少年成为暴力活动的主体,主要是因为对我们的国家、社会缺乏了解。”如何帮助青少年正确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效提升青少年政治素养,培育青少年的爱党、爱国主义情怀?上海市人大代表吴敏建议,学校和媒介通过形式丰富的活动,提高中小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关注热情,加强培养青少年收看时政新闻的习惯,“让青少年讲好时政故事”。
图说:要重视校园时政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关注时政的校园氛围。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 摄
虽然当前社会对时政教育的认识已不断深化,但在实践中仍然面临诸多瓶颈。作为台盟上海市委副主委,吴敏代表在调研中发现,不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家长,对时政教育的意识并不高,青少年对时政的关注不够。“中小学生收看《新闻联播》的比例可能还不到20%。客观来说,《新闻联播》也不适合中小学生看,低年龄儿童更加看不懂。”
和近年来各高校思政课的创新相比,中小学生的思政教育如何有效衔接、循序渐进?“《中国诗词大会》那么热,很多小朋友都去参加比赛,从而激发了他们对古诗词的热情,这说明对于青少年来说,引导是有用的,关键要用合适的、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吴敏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她看来,在青少年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用合适的方法引导他们关注国内外时政新闻,对于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至关重要。
吴敏建议,重视校园时政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关注时政的校园氛围。学校可以经常开展时政知识评比活动,通过树立榜样,发挥思政教育模范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逐步养成关注时政的习惯。同时,也可以在学校、市级等不同层面开展各类时政知识竞赛,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媒体上进行时政知识大竞赛,激发学生关注时政新闻的热情。
“比如,媒体可以举办时政故事大赛,引进一些激励机制,鼓励青少年参与;学校可以通过联赛、文艺演出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青少年对时政新闻的热情,引导他们讲好时政故事。”吴敏说,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对国家、社会的了解,在和国内外青少年交流中,讲好中国发展的故事。
|
时事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个时事新闻: 国面中时政的重要性 下一个时事新闻: 没有了 |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