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化市第三期“一线实干”讲习所活动中,市委书记叶冬华充分肯定了今年我市中高考所取得的成绩,强调要用古代兴化人文之辉煌,点燃今日兴化教育之梦想,让兴化的教育与厚重的文化底蕴相匹配。红桥教育人为摆脱教育的洼地位置,树立“实干兴教,勇创高地”的精神,自立自强,打响高考突围战。兴化市安丰高级中学在2020年高考中,达本科线分,本科进线率创近十年历史新高。
学校党总支、校长室结合兴化市安丰高级中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和今后一段时期学校的工作目标: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点滴积累、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系统思维、固本培元,为红桥教育发展赢得尊严。为此,我们已经并将继续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以实践:
学校以加快育人模式转型为主线,以培育文化自信人才为目标,在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学校只做“感受得到”的德育,聚精会神做优德育细节。结合“四大校园”建设,学校每月在全校学生中进行月度“平安之星”“规范之星”“整洁之星”“文明之星”评选,在学校总的德育框架之下,工作重点分解、重心下移,形成各年级为主体、各部门配合的全程德育管理的机制,即以年级组为核心,以学校各职能部门为单位,建立各年级独立的德育框架。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管理者,全员德育蔚成风气,和谐校园正在形成。
把握校园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走道、教室的名人字画“润物无声”。利用升旗仪式的显性教育功能,组织好每周的升旗仪式,认真抓好国旗班训练,精心组织国旗下的讲话。突出爱国主义、团队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常规教育。以班主任量化管理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鼓励先进,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有力提升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和品位。
学校狠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进一步优化学校良好的校园风气,开展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要内容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周”主题活动,力争使校风、学风、校容、校纪有较大改观,并以此建立我校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高一年级继续以“规范教育”为支点,以“规范行为”为目标,致力培养合格的高中生;高二年级继续以“发展教育”为支点,以“陶冶情操”为目标,致力培养成熟的高中生;高三年级要以“理想教育”为支点,以“健全人格”为重点,致力培养优秀毕业生。当前重点推进工作:一是学生统一着装校服;二是规范学生手机携带与使用及相关违规处理程序;三是红黄蓝三色胸卡佩戴(红色为寄宿学生,黄色为早进晚归的走读学生,蓝色为普通走读学生)。
以市局《兴化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为依据,以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月活动为动力,以高效益的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细化教学常规,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向科研要效益。脚踏实地、高质量、高效益地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各年级组要立足工作实际,在总结往年学业水平测试、高考成绩分析的基础上,本着“一年高考三年抓”的总体思路,加强对广大教师的检查、督促,做好对广大学生的学习动员、观念转化工作,使我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学校要求每个教师既遵循学校提倡的“SW-幸福”课堂教学模式,又要结合校情以及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提高课堂质量。
学校坚持以课程改革为引领,以特色厚实校园底蕴,大力实施以文化课加体艺特长“双轮驱动”办学之路,努力实现学校发展质态全面提升。学校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重点,组织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抓实大课间活动不松懈,增强体质,培养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形成学校体育活动的特色窗口,进一步拓宽了学生成才的渠道。
全校师生以富有水浒特色的典型本土文化资源为课程,研发一系列的精品校本教材,创设有特色、有品位的育人文化环境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深入开展以“国学经典进校园”为主题的特色课程活动,是向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创建舒适、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以此为契机,学校通过不断推进课程基地建设,努力打造学校特色发展,进而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特色发展。
红桥是安中的地标,红桥是安中人的图腾!红桥精神,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我校围绕全面发展做文章,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执行力,让学校的各项管理都有章可循,改变工作的随意性和应付性。全体师生传承安中教育者的大情怀,担起兴化教育的安丰板块责任,让安中品牌更响、更亮。
用昔日红桥教育之辉煌,点燃今日红桥教育之梦想。在市教育局的领导和支持下,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凝心聚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改革,进一步调优状态,铆足干劲,弘扬“垒土成垛,择高向上”的兴化精神,为红桥教育发展赢得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