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您为什么想去做志愿者?”“您能和我们说一下当时接到任务时的情形吗?”“从上海出现疫情开始,您有多久没回家了?”
一个个问题随着稚嫩的童声问出,镜头另一边的被采访者缓缓道来,这是闵行区实验小学的学生正在采访对话抗疫一线的家长和老师,进行着午间新闻播报。
在校期间,闵行区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就有收听午间新闻的习惯。每天午餐时间,熟悉的新闻播报前奏一响,教室里顿时就安静了下来,同学们竖起耳朵仔细聆听。而居家学习期间,午间新闻不仅没有断更,如期而至,还带来了很多抗疫一线的故事,带给了大家更多感动。
“因为我们的部门叫做应急管理局,应急顾名思义就是应对急难险重的各类情况,这次我们主要负责防疫物资的调拨和分配。我3月8日那天离开家,当时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孩子抱住我,我一根一根掰开她的手指,我说妈妈必须要去单位了,真的很舍不得。”朱庭萱妈妈在接受小记者梅馨月采访时讲述道。
听完妈妈的讲述,小记者又采访了朱庭萱的想法,她说:“我已经好久没有见到我妈妈了,但我知道她在做很重要的事情。”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妈妈在电话里说的:“为了把小孩送回学校,我们要团结抗疫!”
“我们社会需要恢复正常的秩序,我们工作不仅要把小朋友们送回校园,还要把整个生活带回到正常的轨道。世界上方方面面都是环环相扣的,我们现在的努力是为了让社会回归到它应有的样子。”朱庭萱妈妈随之说道。
短短的3分钟的采访,学生们听了深深动容。“像这样的对话采访还有很多,我们希望通过新闻播报的形式,让学生更加了解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努力与付出。”闵行区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彭鹏谈道。
“这些新闻讲得真棒,有的时候,我忍不住听两遍、三遍,不知不觉中饭都多吃了一点。”
最期待每天午间的新闻时刻了,听着新闻,看看窗外,是我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
“有的内容我特别感兴趣。我会一边听,一边和爸爸妈妈聊一会儿,就像在学校,老师跟我们聊一样。”
一场场新闻播报,把宅在家中的小伙伴联系了起来,仿佛他们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园,回到了老师和同学身边。而播报任务的完成,让参与播报的学生们得到了全面综合的发展。
从收听新闻,到播报新闻。为了引导孩子们保持对时事新闻的关注,促进居家孩子之间的交流,好多班级纷纷办起了自己的线上“新闻发布会”,成立专门的节目组,鼓励学生收集、编辑新闻。学生们虽然人在家中,但眼望世界,用自己的声音传播正能量。
为了让新闻播报的活动顺利开展,学生们认真研究电视新闻主持人播报的状态,反复排练,还有的在播报过程中加入了连线场外记者的环节。
低年级孩子也学着开启了线上“新闻发布会”,第一期节目稍显稚嫩,但版块清晰,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第二期节目已经加上了班徽logo,有了固定背景音乐。小主播还和大家约定,节目开始的背景音乐一响,大家要做到“桌面净,坐端正,认真听”。
像这样丰富的线上活动还有很多,为学生的居家学习生活增添了仪式感。“我们也在进一步探索基于网络背景的教研新模式,将一些线下活动搬至线上,让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可以线上畅所欲言。在这种特殊环境下,我们看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依旧这么生动和精彩、充满活力。”闵行区实验小学畹町校区执行校长范向华谈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