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浙江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试题(C类):材料作文题(四)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0/11 19:18:12 | 【字体:小 大】 |
作为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科技成果转化一直广受关注。从去年开始,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相关政策,破解转化难题。毋庸讳言,难题依旧难解,还需持续努力。近日,美国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王永雄做客《文化讲坛》,结合自身统计学的科研经历和实践,讲述了该校科技成果的商业转化模式和成功案例,并为国内高校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提供借鉴。
参考上述材料,结合当前社会实际,以“科技成果转化”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当我们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快速前进时,有些人却已经忘记了创新的初衷。科技创新不仅要存在于实验室里,不仅要流行于科学界,更要深入寻常百姓家,更要贴近现实生活。在科技创新兴起的背景下,如何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现实生活,让人们享受到这些成果带来的好处?已然成为了科技创新之路的一大障碍,如何跨越这个障碍,打通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显然已经很成为了实现创新驱动的最紧迫任务。
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需打通“政产学研用”一体化通道。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必定会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过程中逐渐得到完成。但市场化是个渐进成熟的过程,而提高科技转化率又显得十分急迫,因此必须从制度层面来寻找突破口。高校主管部门应与各级政府协同出台支持政策,还应不断探索完善政府、学校、市场协同推进的科学机制,鼓励高校与地方政府创新合作方式,依靠政府引导、市场机制调节推动高校教师与企业双向选择,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承担生产和经营中的风险,共享“科技创新”带来的利益。
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需避免科技资源分配“政出多门”。一个国家是否能够在已有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科技资源,向未知领域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是促进科技、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科技项目立项种类繁多,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发布立项通知,容易造成课题重复申报和重复资助,削弱了单项资助力度。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制度保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的顶层设计,避免科技资源分配政出多门、九龙治水、条块分割,科技计划“碎片化”。
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需让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相关政策的应运而生,让科技创新工作者真切感受到了国家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但还需要继续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做好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加减法”。应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关键技术的小试、中试和新技术产品样机示范;设立专项基金,对关键技术成果转化的支持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所需的资金支持问题。同时,还应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后支持机制,放开对兼有处级及以上行政职务的核心科技人员的持股限制,鼓励科技人员不仅注重科技成果本身,还将致力于科技成果市场化以后的效益问题。
习曾指出“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不仅关乎着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关乎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更加关乎着我国改革事业的成败,在创新发展的理念指引下,加快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是现实的需求,更是时代发展的呼声。
备考浙江事业单位考试的同学可以查看浙江事业单位招聘栏目,了解近期各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信息内容。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