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202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的通知》指出,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宣传主题为
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希望为改善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提供一些实用且易学的方法。
如今不少父母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忘记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
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心理专家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亲子关系。
孩子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所以会逆反,比如父母要他好好读书,越说他越不读。只有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父母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
孩子的年龄和心智有其年龄段的特点,不要过分强调一致性,父母和老师不要总拿孩子之间硬性地比较,而要鼓励自己的孩子成为他希望成为的人。
做父母的是将“情”放在第一位,还是将“理”放在第一位。家庭是应该讲“情”而不是只讲“理”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正处在青春逆反期孩子的教育。
老师和家长要允许孩子犯每个年龄可以犯的错误,这是心理医生在临床中慢慢总结出来的,犯这种错误的结果往往是好的。
那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而不是障碍。孩子没有经历过痛苦,就容易被痛苦打倒,经历了才能学会管理和释放情绪。
孩子的心思是在和孩子的交流中体察到的。想让孩子对我们没有戒备,老师家长平时需要多把目光聚集在孩子身上,多问自己这些问题:
青少年本身处于叛逆期,学业压力、亲子矛盾等易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学校和家庭如果没有及时引导,反而采取了偏激的教育方式,则更容易适得其反。搜索信息、网络宣泄、情绪反常、悲观倾向、兴趣降低、近期频繁遇到重大危机、整理东西、长期高压,如果青少年身上出现这样的信号,可能是在发出求救。
一般来讲,孩子出现情绪问题两周以上,老师家长就要正视孩子存在心理问题的可能性。
1.跟孩子的朋友、同学了解孩子最近的心理状态,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孩子出现情绪的异常反应。
2.主动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鼓励孩子表达内心的感受,可以询问孩子是否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
3.如果孩子表现出抗拒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也可以跟专业心理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请求心理老师及学校的帮助。
4.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父母要理性地接受:“孩子是真的病了!”它像躯体疾病一样,需要积极治疗 ,要积极地帮助孩子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对未成年的孩子,父母最好陪同一起去见医生,一起了解孩子的病情进展、药物以及心理治疗的效果,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综合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央视网、首都教育、北京市石景山区社会心理联合会公众号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什么情况,千亿AI龙头冲击涨停!5.5G来了,核心增量环节曝光,高增长股揭秘
构建课内外一体的阅读体系!2023年课改中国行(临沂)公益师训会来啦!
机构:从2024年开始,iPhone系列机型的平均寿命将达到8年!网友热议
研值100%!郑大现“学霸女寝”:集体保研985,获得奖学金4.1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