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青漫谈》刊物汇编司法行政青年对时政热点的评论、政治学习的心得和主题征文的随笔文章等,创刊以来,汇编青年文章26期共404篇,展现了金司青年的新风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撰写的精彩片段吧!
浇筑匠心敢担当。年轻干部必须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努力让高标准成为常态,让高质量成为目标,让高效率成为自觉。行政复议案件涉及法律法规面广量大,作为办案人员既需要敢吃苦、能吃苦,潜心钻研行政法理,专心研读行政判例,熟悉各行政执法单位的工作职能与执法流程,让自己尽快成长为风吹身不倒的迎风竹、雪压脊不弯的傲霜枝;更需要注重源头化解矛盾,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充分发挥行政复议作为社会“减压器”的功能,努力让行政复议真正成为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在这个无限接近中国梦的时代,作为青年干部,要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更要发扬钉钉子精神,练就铁肩膀、硬作风,向下扎根,向上成长,努力为法治建设事业贡献青春力量,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司法行政工作中,人民调解、公共法律服务、民主协商议事等等,这些工作每一项都应“接地气”。用人民听得懂的、静得下心的调解技巧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基层,深刻践行习“坚持将非诉讼机制停在最前面”的理念;为人民提供形式多样、普惠丰富的公共法律服务,实现家门口的法律服务,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深入推进基层民主协商议事,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提升基层群众自治能力,推进基层民主协商议事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些接地气的工作,无一不体现着我们司法行政人始终将人民二字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司法行政人敢于攻坚克难,发挥承上启下、统筹协调的重要作用,整合各类法律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创新治理服务模式,当好党委政府法治建设的参谋助手。将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打造成面向群众的主阵地,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更好地发挥司法行政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作用,真正将人民二字落在心间。
在基层从事人民调解,常见的往往是鸡毛蒜皮、鸡飞狗跳,既有狗血的事件、鸡贼的算计,也有以德报怨、宽容大度。在一些调解案件中,我们还会在某一个瞬间,感受到来自人间烟火中的滚烫温暖。
那一部老手机中有什么?又代表什么?或许是珍藏多年的旧照片、长年的叮嘱短信和语音,曾经种种尘封的记忆、母子之间相依的情感积累……都在手机中得到固化,让那些瞬间变成了永恒,代表了老人家最珍贵的回忆。生活细碎,万物如诗,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共同铸就了一个叫家的地方,亲情的厚重透过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即使岁月流逝,依旧如空中飘荡的气味,缱绻不散,让往事历历在目,或许就如简·奥斯汀的一句:在记忆里面,总有一些瞬间,经历时没什么特别,回想时却胜过万语千言。
善意的调解将为民的理念渗透到工作之中,这不仅是调解工作意义所在,同时也是一份温暖的力量。正如《慈悲与玫瑰》一书中所说的:人有的时候是需要在人间烟火中生活的,那里有一种叫责任心的东西。
十年成就鼓舞人心,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回顾这十年,我们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这十年,我真实感受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这十年同样也是我青春的十年,十年前的我,怀揣着法律人的真诚信仰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一路经受历练,一路不断学习、进步、成长。从基层司法所到业务科室,见证了司法体制改革的变迁;从刑法修正案到刑诉法修改再到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亲历了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发展完善;从侧重犯罪惩治到注重犯罪预防,感受到了我国司法理念正在不断更新,新时代法治建设正在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社矫二十年,法治引领,砥砺前行。在新时代新形势新起点上,我们要始终坚持党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绝对领导,在法治轨道上科学有效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将习对社区矫正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根本,去深刻认识、系统谋划和全面把握。
我们不仅是法律执行者,更是心灵的重塑者和社会关系的修补者。在社区矫正工作者身上我看到了他们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的奉献精神,白纸作画、筚路蓝缕的奋进历程,以法为矩、启航新生的工作业绩;看到了他们为了教育、感化、挽救社区矫正对象而穿梭在大街小巷、工厂企业、田野乡间等各个角落时所耗费的心力;看到了他们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心理疏导、落实困难帮扶救助时的良苦用心。法治为民,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倾听、引导、帮扶和重塑。
“严”字当头,设立权力上不敢腐的“高压线”。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为民造福,用得不好或滥用就会滋生腐败,危害党和人民事业,因此对于那些滥用权力的行为应该从严查处,强化执纪问责,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他们。各级的纪检监察部门,要立足岗位职责,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有案必查,有查必果”,盯紧工作重点岗位,努力发现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压缩权力行使的任性空间,将“严”的要求贯彻工作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对于顶风违纪的典型腐败人物,也要敢于点名道姓通报曝光,遏制不正之风的滋生蔓延,让每一个公证人员的心中,都能自设权力上不敢腐的“高压线”,倒逼他们在工作当中始终保持着畏权、慎权、敬权、严以用权。
担当担责,锤炼过硬的工作作风。机构改革后,司法行政工作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对司法行政人员的履职能力和履职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不断创新司法行政实践,担当担责,确保高质量推进司法行政工作。要永葆干事创业的锐气,以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心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卯足创业干事劲头,造福一方人民。要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直面新时代的新挑战,不断推进基层法治建设再上新台阶。要夯实善打硬仗的底气,要下大气力苦练内功,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做到厚积薄发;注重实践培养,从细微小事做起提升自身能力,练就铁肩以担道义。
很长时间我一直有个困惑,我们这代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国家社会发展,相较于祖辈来说有了巨大的改善,我想用“翻天覆地”“天壤之别”这些词来形容其中的变化也毫不夸张。但我们这代青年却反而不如祖辈那样乐观、不如他们那样积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眼里没有了光”,精神失落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我想去探寻究竟是什么支撑着那个年代的中国青年们,即使生活在战乱纷飞、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中国,但仍能充满希望、满怀激情、不怕牺牲的努力奋斗。
那么,个人的信仰最终的落脚点在哪里?是“红星”,是“人民”。回到我最初的那个困惑,我们现在青年为什么容易迷茫,容易“空心”,我想是很多时候我们将沿途的奖品当成了最终的风景,忽略了我们到底为了谁、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我们的初心和信仰在强调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被带偏了。殊不知,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信仰中,我们就已经获得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健全反腐败抓早抓小机制切勿不以为意,轻视“嗡嗡苍蝇”。“苍蝇”虽然微不足道,但是数量众多,繁殖率高,传播疾病,破坏力不容小觑。“苍蝇见血”说明苍蝇的贪欲,嗜血成性;“蝇头小利”表明苍蝇的唯利是图,不放过丁点好处;“蝇营蚁聚”揭示了苍蝇的聚众性,不顾廉耻。“苍蝇”并非高高在上,就盘萦在老百姓的身边,嗡嗡作响,害人不浅。“苍蝇”四处钻营,趋附于“大老虎”,为虎作伥。等到环境适合,时机成熟,“苍蝇”摇身一变,就成了“大老虎”,为害一方。反腐既要打“老虎”,也要拍“苍蝇”。尤其是基层的“苍蝇”,一定要灭除彻底,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坚守是最强音。机场每日近20个航班,逾2000名旅客入境。而我们作为2022年春节后的第一批金山机场驻守组工作人员,从晨曦初亮到夜幕沉沉,“航班不停,岗位不歇”,“白加黑”是机场驻守的常态。
“党旗一线迎风扬,疫情防控勇担当”。站在国门口,看着悬挂在值守点前的国旗、党旗,我心中不禁百感交集。正是无数“逆行者”的真心与热忱才能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正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才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卓著成效。历经寒冬,必将迎来春暖花开,惟愿祖国山河无恙、人民幸福安康!
始终坚持能吃苦肯奋斗、脚踏实地、自我拼搏的根本实践。记得初入司法局时,初生牛犊、还未真正明白法治意义的我在新年贺词中写道:“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以责任和担当织就法治建设的捕梦网,以激情和理想做司法行政的追梦者,以奋斗和奉献做法治中国的圆梦人。让我们岁月不老,芳华不负!”彼时的我尚不知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重。如今,三年过去,这三年,我见过了律师公证为民纾困,见过了法律援助为民解忧,见过了法治教育为民答惑,见过了人民调解为民消愁,才愈发感觉到,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新时代,作为司法行政人,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的我们责任有多重:要让法治元素看得见,法治声音听得见,法治服务找得到,法治保障受得到。这是我们法治人的毕生追求,是我们的无上荣光,亦是我们的重大责任。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让我们以吃苦奋斗的作风、脚踏实地的身影、自我拼搏的姿态,在祖国大地上,书写法治中国的壮美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