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两年来全国有11万家旅行社歇…
 疫情倒春寒旅行社的生死存亡…
 20字优美句子摘抄
 名言警句摘抄大全20字以上
 最近的新闻50条每条20字(最…
 读书名言大全摘抄20字 小学生
 2月20日公考时政常识积累10条…
 国际足联:拒绝!
 注意!亚钾国际将于2023年1月…
 中国始终倡导和平利用外层空…
 《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国…
 美媒独家消息:泽连斯基要求…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门票…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
 国家军事博物馆
 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2022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近期时政热点新闻20条范文三…
 坚持第九版 落实二十条
 梁万年:我国抗疫取得的重大…
 建地方急需专业最高补贴200万…
 时政新闻最新简短摘录2022
 2022最新时评文范文300字三篇
 时政热点简短2022年5月4日_热…
 今日时政素材5篇_2022年5月2…
 2022热点素材:解封放开、与…
 新闻评论2022最新5篇800字(…
 神舟十五号发射直播时间几点…
 贵州举行解读特困人员救助供…
 20岁女飞行员徐枫灿“万里挑…
 安徽举行政府督查工作《实施…
 省委秘书长谈36年秘书生涯:…
 重生零九她入手房地产与银行…
 请大家记住到目前为止唯一没…
 因多家中介乱涨价宁德市房产…
 你们认真看过房产中介的朋友…
 中介乱象揭秘-房产频道-和讯…
 打牢现代化建设地基 用好教育…
 【2021年中考核心时政】十九…
 上海:下周起中小学除初三高…
 北京市招聘40人非京可报教师…
 思鸿网校:2022下教资笔试新…
 从携程三季报看旅游业的一些…
 文化和旅游部:2022智慧旅游…
 防控“新十条”注入“强心剂…
 聚焦成都文旅新场景 成都市将…
 亚洲文化合作论坛部长座谈会…
 5月1日劳动节的来历是什么 劳…
 50字作文练习册:如何描写孤…
 50字作文练习册:如何描写风…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旅游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两年来全国有11万家旅行社歇业!资深旅企负责人如何看待2022年?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17 18:52:18 | 【字体:

  “今年可能有很多酒店会倒闭,尤其是地产企业委托管理的酒店,大概15%会倒闭吧。”

  “(乌镇、古北水镇)业绩将到达亏损的临界点。”拥有国内两大顶级景区的顶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陈向宏回答。

  这两位中国旅游行业的资深企业家在近日中国旅游协会召开的旅游行业部分企业家及专家座谈会做出如此暗淡的表述。会上众多企业家对2022年旅游业的恢复预期普遍信心不足,直言如今市场情况比2020年还糟糕,恐怕很多旅游企业难以撑过这一年。

  陈妙林指出,2022年旅游业复苏举步维艰,疫情防不胜防,随时叫停旅游活动,而经济下滑势必导致居民旅游消费支出锐减,从而加剧旅游业的困顿。而2020年的救市举措已经取消,去年的经营亏损消耗了大多数企业“存粮”,如今弹药不足的状况将难以维系新的发展。

  “旅游行业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我们现在根本不想去谈什么后疫情时代。疫情几时结束还不知道,我们最重要的是当下怎么活下去。”陈向宏的焦虑也在与日俱增。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今,全国共有1.1万家旅行社歇业。大量旅行社人才流失。

  企业的呼声在加大,旅游市场会在2022年迎来新一轮救市吗?一起听听资深旅企负责人们怎么说?

  面对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国内旅游业、航空业积极抗疫、顽强自救、创新发展,屡闯难关。今年,尽管疫情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但我们对文旅部关于2022年国内旅游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重要目标充满信心。

  为了控制疫情传播,减少人员的聚集和流动,旅游业、航空业的发展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今,全国共有1.1万家旅行社歇业,是遭受疫情打击最大、最重的一环。

  面临疫情的严峻考验,全行业积极履行抗疫责任。春秋旅游、春秋航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第一时间无条件为旅客“、退款”,累计承担退款损失41.32亿元。

  在疫情常态化、持久化的形势下,我们根据文旅部的要求,制作详细的旅游防疫指南,要求每一位员工仔细查验游客的健康码、行程卡,主动提醒游客洗手消毒、佩戴口罩,实行分餐制、倡议使用公筷等均成为导游必需的工作环节,防止疫情通过旅游活动传播扩散。疫情至今的两年里,总共服务了四千多万人次的游客、旅客,没有一个客人一名员工在行程中被感染。

  继连续两年失去了出境游的支柱利润后,2021年,受到春节“就地过年”防控政策、国内疫情多地散发等影响,加上暑运又值台风、多地疫情叠加,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共宣布38次跨省游暂停,旅游、交通运输行业中最旺的春运、暑运出行接连遭受重创。

  但是即便如此,国内庞大的出行市场、超强的经济韧性仍然为旅游行业复苏提供了机遇,这让我们备受鼓舞。(今年五一假期同比疫情前客流完全恢复,收入恢复近8成,恢复程度及节奏基本符合预期。纵观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26.89亿,比上年同期增长39.1%,已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58.5%。国内旅游收入共计2.3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5%,已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54.4%)国内旅游恢复整体向好趋势没有改变。

  我们春秋更是坚定信念,持续加大投入,在这两年新增引进20架飞机,新开30多个航点,新航线条,助力国内大循环航线年水平。

  面对疫情考验,春秋着眼市民和游客在文化性、生活化、求知欲以及体验感等方面的共同需求和碎片化旅游时间,大力开发“低价高频”的本地游市场。

  创新推出“微游上海”系列产品,在2020年3月上海恢复本地游时占得发展先机。根据市民和游客的体验反馈和需求变化,对产品不断更新,如2021年9月推出的第六代产品“建筑可阅读专线车”,通过“观光车+微旅游”形式,将上海特色建筑转化为旅游资源,大大提升了微游频次,深受市场欢迎。目前,“微游上海”产品数量已达百余个,游客满意度基本达到百分之百。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当前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大问题。旅游业产业链长、对经济带动效应强、就业吸附能力大,对经济刺激见效快,对提振需求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建议党和国家尽快制定疫中持续应对、疫后刺激复苏的产业发展规划。

  二、延续、完善旅游业纾困政策,包括中期银行贷款、发债增信等资金支持、继续发放纾困补贴、稳岗补贴,延续相关优惠政策等。

  旅游是重要的产业,就业人口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世界各国都积极帮助旅游业应对困难,如法国设立团结互助基金,符合要求的旅游业中小企业或个体经营者均可申请补助,免除各项租金费用。西班牙政府专项贷款担保,专门用于受疫情影响的旅游业和相关运输业企业的流动性需求。意大利政府紧急拨款用以重点扶持受重创的旅游业。春秋境外分公司所在的很多国家政府都通过拨付款项,为旅游业雇员每月发放工资补贴。

  我国政府从2020年开始向旅游业提供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纾困政策,在当前情况下,希望能够延续和完善各项纾困政策,让更多旅游业企业能够坚持到胜利的到来。

  建议国家能够统一全国的疫情防控政策,制定统一的防控预案,体现“快、稳、准、暖”科学精准的防控要求,避免“自行加码”等工作盲目性,并且借助“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全国防控信息统一、互通,如健康码作为真实、有效的电子身份凭证,建议推动防疫健康码与航空公司、铁路部门、旅游部门等旅客、游客信息、行程码信息对接,一码展示疫苗接种等信息,存在风险的旅客很容易被识别,效率高且安全可靠。

  作为文旅行业的一份子,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们在跌宕起伏中前进发展,在不断关停重启中探索前行,走过了极不平凡、实属不易的一年。这一年里,旅游业者被称为“在深渊里仰望星空”的人;这一年里,我们守住本心、树立信心,克服畏难心、恐慌心。

  这一年,旅游企业不断关停重启,反反复复,信心不断受到打击。报复性消费反弹迟迟未出现。华东地区,7月南京、8月扬州、9、10月福建、11月常州、12月宜兴、浙江,期间上海一直零零散散,再从西安到天津、河南。

  恢复态势低于预期,国内旅游人次及收入大体回缩到2014年水平(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2021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为34.31亿人次,旅游收入3.02万亿元,同比增长19%和35%,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57%、53%)。

  以拈花湾景区的数据来看,2021年,拈花湾景区购票入园人数145万,实现收入3.67亿元;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61%和74%;比全国的数据要好一些。生存冲击、经营冲击、规模冲击、心态冲击、人才冲击;收款难、转型难、创新难、突围难。活下去,不倒闭就是底线。

  在此情况下,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疫情对整个旅游业的重大创伤,以及旅游业本身长期存在的供需错配、结构失衡、投资低效等现象。 另一方面,旅游业是一个传统的行业,疫情是一个放大器,放大了旅游业面临的问题。时代倒逼旅企转型;疫情倒逼旅企转型;市场倒逼旅企转型。转型的关键,要按照市场的法则,做任何项目,都要算好一本账。 不光高大上,还要叫好又叫座。

  1、疫情防控进入新常态,在科学精准防控的基础上,呼吁逐步放开低风险地区的各类旅游业务;春节后,春暖花开的时候,建议政府在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要营造有利于中远程旅游消费的市场环境,持续释放鼓励出行、鼓励消费的市场预期。

  2、建议就旅游业的各细分领域的复苏情况,譬如旅行社仍困难重重、恢复缓慢,分类施策、精准施策,更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延续2020年的税收、人力等扶持减免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其找准市场定位,创新旅游产品,创造盈利模式,实现自身的转型迭代。

  2021年开元的400多家酒店营业收入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8%,但是利润非常不乐观,除了两家森泊乐园酒店还有盈利,但是比计划的盈利也大幅度减少,我们计划盈利是2.4亿元的利润指标,到8月底完成了1.4亿元的利润,但是到10月、11月、12月都是亏损的,到现在为止还有8000多万元的利润。这是两家森泊乐园酒店的情况,那么开元其他的400多家酒店全部亏损。

  虽然2021年营业收入有8%的增长,但是为什么2021年比2020年会更加难过呢?原因有这几个:

  第一,2020年1-4月份,我们的大部分酒店都是处于关闭状态,我们的人力、能源成本大幅度减少。更重要的是,2020年政府出台了对旅游企业的各项支持政策,比如社保基金免交跟缓交7000多万元,加上房地产税等一些政策性的税收优惠, 所以2020年酒店还是有点微薄的利润,2021年出现全面的亏损。

  第二,2021年疫情时断时续,特别是几个最好的高峰时间,我们错过了增加营业收入的好机会。 比如2021年的1月份春节,8月份又出现疫情,到了10月份又开始新一波的疫情。 所以这个时断时续的疫情对我们酒店的压力很大,2021年比2020年的开支要大得多,再加上各项政府的优惠政策全部取消。

  第二,经济的下滑减少了旅游消费的支出。11月份开始,我们疫情解除的几个地区,旅游消费是大幅度减少。我们预计2022年的旅游消费将是不乐观的。

  第三,全国酒店业的负债率是75%,2020年的资产回报率全国的酒店只有4.2%,2021年的数据现在没有出来,估计是4个点以下。大量的酒店会入不敷出,抵不过银行的贷款利率,那么将会导致很多酒店休业关门。

  第一,希望政府部门对旅游企业进一步关心,特别是要增强旅游企业的信心。现在旅游企业普遍信心不足,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们企业管理的景区是全国典型的目的地景区,业态比较全面,既有酒店,乌镇与古北水镇两个景区的酒店差不多超过5000间,也有观光旅游、餐饮,还有会议中心、会展,旅游行业面临的困难,我们都能触摸得到。

  两年前,记得当时再过几天就到大年三十,我那时是决定关闭乌镇景区的。这两年来疫情不断地反复,景区开开关关,作为企业老总,给下属鼓劲说“春天来了,这是最后一个难熬的年份”,但是说实在的,自己也是信心不足,而且焦虑感在不断增加。

  第一,游客量减少。乌镇2019年960万游客,2021年368万游客,比2019年下降60%。古北水镇2021年206万游客,比2019年下降50%。

  第二,景区的效益减少。在过去的2021这一年里,我们自认为在中国的景区行业中情况算较好的,企业管理的两大景区都没有出现亏损,都还有利润,但是与往日不能相比,乌镇疫情前税后净利超过8亿元,今年是降很多。

  第三,员工的收入减少。乌镇有4000名员工,古北水镇有3000名员工,只发基本工资,员工承受不了,我们也于心不忍,所以我们一方面发工资,另一方面让员工把2022年的假期通过借假休完,如此熬过来 。

  第四,我们的信心减少。 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我们从业者的信心减少,外界对我们行业的信心也减少。

  第一,成本的增加。景区固定的成本无法减少,但又没有营收,所以成本大幅度的增长。

  第二,负债的增加。原来我们企业管理的两个景区没有很多的负债,但目前负债率比原来有所上升。2021年期间,景区开业需要至少提前两周时间安排员工上岗,做好开业准备,但景区关闭却要求一夜之间完成,所以现在的状况是财务的筹划根本无从说起。

  第四,稳定员工的难度增加。我们景区很多的员工是双职工,有房贷和车贷,疫情前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疫情期间只发基本工资后就难以维持。员工都很爱企业,但是迫于家庭经济负担,也只能选择去一些生产型、制造型企业工作,所以稳定员工的难度很大。

  第一要保防疫,很庆幸两年来两个景区7000多名员工都没受到感染,我们要继续对游客负责、对员工负责。

  第三要保资产,就是间歇关停开放的景区如何保持资产的正常状态,如果疫情仍然没有好转,我们面临的困难确实很大。

  第四要保稳定,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保团队的稳定,比如企业的双职工,我们一定确保至少其中一位员工上班。

  第一,要呼吁全社会提振对旅游行业的信心,这点尤其重要。我认为旅游行业将会是疫情好转后恢复最快的行业,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全社会的信心,旅游行业是经济行业的晴雨表。

  第二,希望政府出台实实在在的纾困政策。房土两税免交、养老保险金缓交等政策,来帮助解决我们切实面临的问题。同时,希望能解除或临时解除一些对我们旅游行业的传统限制,比如对一些政府会议召开的限制政策要更加灵活。

  第三,要创新,旅游行业的恢复不是一种简单的恢复,而是一种改变的恢复。疫情影响下,游客的出行方式、选择方式、消费方式等都在发生改变,所以我们也要在自己的领域上进行大力创新

  最终我们应该强调线上线下的融合,没有创新,我们就没有出路;没有创新,我们就适应不了疫情后旅游行业的变化。

旅游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旅游新闻:

  • 下一个旅游新闻: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旅游新闻 两年来全国有11万家旅行社歇业!资深旅企负责… (12-17)
    普通旅游新闻 疫情倒春寒旅行社的生死存亡! (12-17)
    普通旅游新闻 从携程三季报看旅游业的一些新变化 (12-17)
    普通旅游新闻 文化和旅游部:2022智慧旅游适老化示范案例 (12-17)
    普通旅游新闻 防控“新十条”注入“强心剂” |旅游市场“乘… (12-17)
    普通旅游新闻 聚焦成都文旅新场景 成都市将打造更多创新旅游… (12-17)
    普通旅游新闻 亚洲文化合作论坛部长座谈会举办 胡和平提出四… (12-17)
    普通旅游新闻 旅游资讯-中国旅游的一股清流一张门票玩两天你… (12-17)
    普通旅游新闻 《中国旅游新闻》20160803 中国旅 资讯 (12-17)
    普通旅游新闻 2023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从不被模仿的冰雕景观… (12-17)
    普通旅游新闻 吉林:冰雪为冬季生活增色添彩 (12-17)
    普通旅游新闻 资讯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 (12-17)
    普通旅游新闻 被曝游客“挤厕所过夜”泰山应对负面舆情的方… (12-16)
    普通旅游新闻 山东泰山第7轮舆情汇:3人精彩受表扬1人黄牌被… (12-16)
    普通旅游新闻 泰山景区辟谣! (12-16)
    普通旅游新闻 上游评论 雪乡“碰瓷”泰山景区被群嘲地方旅游… (12-16)
    普通旅游新闻 大量游客滞留泰山风景区、部分游客出现急躁情… (12-16)
    普通旅游新闻 2017年十大旅游新闻事件回顾 2017年有哪些旅游… (12-16)
    普通旅游新闻 新经济观察丨旅游业信心逐步恢复中 多个旅游平… (12-16)
    普通旅游新闻 2013“旅游这一年” 十大热点新闻事件盘点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