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至今已有两年,旅游圈里也依旧跌宕起伏,热闹不断,坚韧的旅游人在守护中和行业共存。又过一年,还记得那些引发行业“地震”的大事件吗?
2021算得上是“元宇宙元年”了。今年9月开始,股市里凡是和元宇宙搭上边,都先后迎来了几轮暴涨。股民的狂欢只是个开始。当大多数人还对什么才算元宇宙傻傻分不清时,互联网大佬们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资本扩张,当然,旅游业也不能落下。
不过,虽然宣布要做,但大部分旅企还处于不知如何下手的懵懂状态,还是主题公园先开了这个头。迪士尼、华侨城纷纷宣布引入元宇宙;12月中旬还有消息称首家元宇宙主题乐园将落地深圳光明小镇;11月18日,张家界元宇宙中心在武陵源区大数据中心正式挂牌、大唐不夜城还要携手太一集团打造全球首个基于唐朝文化背景的元宇宙项目。
出境游,多少旅行社难言的痛。在疫情正式造访的两年时间里,主营出境游的众信、凯撒两个业界巨头一度尝试牵手,但最终以失败告终。12月8日晚间,众信旅游发布公告称,阿里网络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以4.41元/股,分别受让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冯滨,持股5%以上股东郭洪斌所持有的众信旅游3700.94万股股份、1776.43万股股份,共计受让众信旅游5477.37万股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6.04%,股份转让价款2.4亿元。
卖股份的日子还要继续多久,谁都不知道。不过,换个角度看,有人接盘还是说明资本对市场仍然看好,未来仍旧可期。很明显的信号就是,今年9月阿里旗下飞猪旅行战略投资了小猪民宿,加上众信,阿里已经抄底了不少优质旅游资产。小米还投资了尚美,未来旅游也将成为互联网大佬的角逐赛道。
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公布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出土了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受此影响,四川三星堆景区门票的预定量和搜索量出现大幅上涨,三星堆博物馆后续的一系列IP授权及推出,更坐实了这种文化现象。
据三星堆博物馆景区管委会产业发展部部长任韧介绍,截至目前的两场三星堆遗址再发掘直播观看量达6500万,累计观看量超过了一个亿,博物馆全年客流较疫情前翻了一倍多。
10月中旬,多个地区接连出现疫情反复现象。根据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友介绍,该轮疫情传播链条比较清晰,10月17日以来全国报告的133例感染者中有106例与旅行团传播有关系,总共涉及到13个旅行团和自驾游的小团体。一时之间,旅游圈“谈团色变”。
9月20日,北京环球度假区赶在黄金周前开园。根据公开信息,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日均可接待游客1.5万人,周末的游客量达到3万人左右。正式开园后,其周边的酒店以及各种餐饮企业等也迅速被带火。开业的几个月来,环球影城也引发了不少游客热议,十一假期后就有报道称北京环球影城人均消费或超3000元。
熔断机制,也叫自动停盘机制,是指当股指波幅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交易所为控制风险采取的暂停交易措施。熔断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旅游里,还是用在航空领域。10月中旬开始,我国陆陆续续有零散的疫情确诊,许多地区又一次进入了“战时”状态。10月24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再次强调严格实行跨省游熔断机制。11月3日,云南省宣布暂停全省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根据文旅部最新消息,今年元旦及春节期间各省将严格执行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管理“熔断机制”。
10月18日,海洋公园界的“一哥”海昌海洋公园宣布向私募基金出售旗下武汉、成都、天津和青岛4个主题公园项目100%股权及郑州在建主题公园项目66%的股权,且并无附带产权负担,交易对价65.3亿元。此前海昌海洋公园共运营11个主题乐园,也就是说,海昌一举出售了自己近半数的主题公园项目,其中武汉海昌极地海洋公园、成都海昌极地海洋公园、天津海昌极地海洋公园、青岛海昌极地海洋公园均已运营逾10年。
海昌方面表示,此次交易后将主要发力上海及三亚项目,走轻资产运营的路子。从以往项目不难看出,此前海昌海洋公园更倾向在全国“遍地开花”,此次调整后重心明显向重点城市收缩。
“一号文件”: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日,国务院发布“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文件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文件明确指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加大农村地区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力度。
2021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并批准实施国务院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提出,要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推进红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旅游演艺等创新发展,提升度假休闲、乡村旅游等服务品质,完善邮轮游艇、低空旅游等发展政策。
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发挥农村资源和生态优势,支持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乡村产业的发展;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的建设。
7月5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大力发展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开展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分批次遴选、建设200家以上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0月19日,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名单已公布,全国共有120家入选。
8月8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要求各相关部门和沿线省份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在此文件发布前,2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颁布了《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的通知》,重点支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3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2021年工作要点》,部署了35项2021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重点工作。
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奏响了中国文化旅游版图跨区域发展的集结号,局部与整体,区域与跨区域,不仅要演好“小独奏”,更要演绎“交响乐”,不仅要构建“美丽中国”版图,展示国家形象,成为输出中国地理与历史文化的窗口,更好切实保护好国家自然和人文遗产资源、推动国土空间的高效合理利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10月8日发布,规划范围为黄河干支流流经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相关县级行政区,国土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2019年年末总人口约1.6亿,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强化区域间资源整合和协作,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建设一批展现黄河文化的标志性旅游目的地。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系统研究梳理黄河文化发展脉络,充分彰显黄河文化的多源性多样性。开展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系统阐发黄河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建立沟通历史与现实、拉近传统与现代的黄河文化体系。打造中华文明重要地标,深入研究规划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支持黄河文化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11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
这一年,从三星堆到汉文帝霸陵,从考古盲盒到唐宫小姐姐,无论是考古的重大发现,还是文物“出圈”,都成为人们关注和热议的“文化现象”,这是文化的回归。文物“活”起来需要创意赋能,文化“火”起来需要众人抬柴,只有守正出奇,不断创新,将传统与时尚融为一炉,满足当代人的精神消费和审美情趣,文物与文化才能真正活起来,滋养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