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滨湖教育全面对接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建设,主动融入“五湾五城”区域发展新格局,优质资源不断扩容,教育改革纵深推进,办学质量稳步提升,教育高质量发展各项指标走在了省市前列,百姓“学有所教、学有优教”期盼有效满足,教育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增值赋能作用日益彰显。
“做好教育布局规划,是一项百姓高度关注的民生工程,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乎百年大计,我们要以对历史、城市、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全力做好这项工作。”在全区教育布局规划论证会上,区委书记孙海东如是说。
滨湖区是全市最早以区县为单位编制教育布局规划的区域,“十三五”以来已完成两轮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建设。为做优做精新一轮教育布局规划,滨湖区适时转变思路,树立“跳出教育看教育、服务大局做规划”的理念,强化“教育+城市”发展的导向,将教育布局规划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城市发展、产业调整一体谋划、同步考量。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推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教育布局思路,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形成多方联动、合力保障的全新工作机制。
在具体布局规划过程中,既严格执行国家刚性政策标准,更聚焦各板块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精准落笔——
对河埒、荣巷等人口密度高、可利用空间相对不足的成熟型老城区,树立“螺蛳壳里也要做道场”的理念,用好精细绣花功夫,统筹运用新建改扩建等措施,绘好提标改造和资源扩容的工笔画。
对正由城镇向城市快速转型的山水城等开发中区域,充分考量区域历史沿革和城市开发的需求,有效优化调整教育布点,及时补足教育资源,强化资源集约利用,勾勒传承优化的新蓝图。
对市区两级重点规划打造的蠡湖片区,全面考量“未来之城”发展需求,超前谋划教育布局,提前规划建设幼儿园、小学、初中完整教育体系,下好教育配套先手棋,努力以当下的积极作为,夯实新城未来腾飞之基。
2022年,全区教育布局规划基本调整到位,河埒中学、育红小学龙山校区等改造项目全面完成,南京师范大学滨湖实验学校九龙湾分校奠基开工,胡埭中心小学原址改扩建、稻香实验幼儿园整体加固改造及南泉、葛埭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等项目加快推进,胜利幼儿园溪北园区异地新建、育红小学公益校区原址改扩建等民生工程有序实施。
“华东师范大学将把优秀的管理和专业资源注入学校,打造一个既高质量又有特色的学校,实现高校办学与地方经济、文化、教育的共享共赢。”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无锡滨湖学校签约仪式上,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华东师大教育集团主任戴立益这样表示。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无锡滨湖学校的落地,是滨湖教育优质资源“西进”的又一重大战略布局,将有力服务于度假区产业转型和人才引驻。
近年来,滨湖区抓住新校筹建契机,不断推进与国内顶尖高校的合作共建,继2021年“华师大附属无锡滨湖学校”花落滨湖之后,2022年,“南京师范大学滨湖实验学校九龙湾分校”正式签约,至此,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与滨湖的合作办学基本实现了多点覆盖,一方面,高校资源的注入,促使新学校高位起步、高点生长,缩短了成长周期,另一方面,优质的教育配套也对板块的产业升级和人才吸附起到了有力支撑作用,后续,滨湖将立足百姓优教期待、锚定“五湾五城”功能定位,进一步引建优质教育品牌,加快形成“南优、中强、西好”的发展新格局。
滨湖区紧盯当前教育改革新趋势和学校内涵发展新需求,拓宽共建思路,用足用好高校前沿教育资源,深化拓展,精准对接,与南京师范大学共建省市首个区级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成立“滨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太湖高中“太湖书院”正式开班,与南京大学开展“双高”课程合作,试点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新模式;
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共建实习基地,全面拓宽校地共建平台,以点带面促进滨湖教育发展能级和水平的整体跃升,让每一个孩子共享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更富特色的教育。
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实施形式多样的校际合作模式,有效发挥优质校、品牌校辐射引领作用。作为较早实施集团办学、联盟办学的区域,滨湖及时总结经验成效,适时优化改革思路,2022年创新实施K12教育高质量发展联盟建设,组建首个幼儿园、小学、初中十二年一体化办学共同体,推进相邻区域、不同学段之间的贯通衔接,打造育人全链条,进一步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
5天,8场讲座,10次学员论坛,“带案例、带问题、带想法”开展学习交流,撰写每日心得体会、调研报告、培训总结……2022年暑期,校园长、书记“政治能力提升”培训刚刚结束,全区教育系统首期年轻后备干部培训班紧跟开始,层层遴选产生的首批80名学员,经历了多轮理论与实践的淬炼打磨,打开了“头雁领飞、雏鹰展翅”的干部培养新局面。
近年来,滨湖区始终将“人才强教”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强力推进,实施“分层进阶、双规并进”培养举措,打好引才、育才、用才组合拳。2022年,全面启动了“教育系统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三年行动计划”,通过集中培训、组织帮带、跟岗墩苗等多种形式,努力培养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适应需求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
在抓好管理队伍建设的同时,区教育局全力推进学科骨干的分层培育,区级层面设立“教师发展办公室”,不断优化“新入职教师培训、希望之星班、名师工作室、特级后备班”四级研训体系, 2022年入围市卓越教师培养计划4人、市特级后备班3人,创建市级名师工作室7个、省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2个,“新教师三年成长培养计划”,教师在市级以上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一、二等奖20多人。同时,创新教育人才招引举措,出台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育实施办法,新招录教师的“双一流”高校占比、研究生占比逐年提升,有效激活了人才发展的一池春水。
确立“四有好教师”导向,突出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党旗在课堂上飘扬”系列活动,通过骨干教师、研训员上示范课,引领一线教师立足岗位,比奉献、比能力、比作为;大力弘扬“初心守道、润心扬善、潜心治学、悉心育苗”新时代滨湖教师精神,针对不同年龄、层次教师开展新形势下职业道德教育。2022年,组织全区教师开展“我为良师”大讨论,创新开展“过清廉教师节,树廉洁新风尚”活动,加大“优秀教育人才”“从教满三十年教师代表”等典型宣传,构建了人才持续涌现,事业薪火相继的良好格局。
“抓好双减改革,根本上就是要让学习回归学校主阵地,真正把学生的负担减下去,教育质量提上来,促进每个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永胜对推进“双减”改革有清醒深刻的认识。
自2021年国家全面实施“双减”政策以来,滨湖区严格贯彻落实政策要求,制定区级实施方案,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改革举措,中小学课后服务实现“两个全覆盖”,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面压降,学生和家长负担有效减轻。
在“规定动作”到位的基础上,滨湖创新“自选动作”,各校充分挖掘拓展育人资源,设立体育、艺术、美育、科普等“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研发开设各类校本课程近600门、组建学生社团1000多个,如——
育英锦园实验小学“菁彩”学生社团、蠡园中心小学“志美”课程、峰影小学“画信”课程等,为学生在课后服务时段提供了绘画篆刻、民乐舞蹈等特色教育资源;南师大滨湖实验学校蠡湖小学部利用智能化平台,为每个孩子“私人定制”服务课程,为有需求的家长提供弹性接送服务;河埒中学积极探索教学新样态,有效构建“WISE慧学共同体”,减负提质成效明显。
在严格落实“双减”“五项管理”等政策的同时,滨湖教育不断开创素质教育新路径,创新实施了“体育运动进生活”“高雅艺术进校园”“前沿科技进课堂”等活动,如——
在全市率先推广校园冰雪运动,成立青少年冰雪运动培训示范基地,组建24个滑雪校队,“滨湖中小学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经验在“学习强国”平台宣传推介。
2022年,4名学生获省运会金银牌;4所学校分别获评“十四五”省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示范学校、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2个,获评省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江苏好少年”“优秀少先队员”学生近200人,获评省市团队、德育各类先进集体30多个,滨湖学子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蓄势待发、精彩亮相。
区教育局针对不同学段,确定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小学初中特色文化培育、教育内涵质量提升、高中高品质发展等科研项目。与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中国教育报刊社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常态化合作共研机制。
2022年,区教育局先后召开了全区教育质量会议和内涵建设推进会,旗帜鲜明提出了“强科研、提质量、打品牌”的工作导向,一年来,全区新上榜省市优质幼儿园9所,新增省市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11个,数量质量位列全市第一。为优化科研机制,完善工作职能,今年区教育局对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新设“教育合作交流、教育信息研究”等部门,“行政统筹、教研主抓、校本推进”的区校一体化教科研工作机制日趋完善。
“车辆安全隐患、驾驶人安全隐患、车企安全隐患三个全面清零,一车三方联动式监管,车辆运营全时段动态监控……”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的校车管理体系,是滨湖全面做好“平安校园”建设的一个缩影。
让家长放心把孩子交到我们手里,是滨湖教育人全力坚守的底线年,区教育局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协同教育领域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开展全覆盖安全检查30余次,检查单位1385家次,排查解决安全隐患241个,组织应急演练80多次、集中培训10余次,全面完成校园建筑消防水平提升、校园智慧技防建设等工作,21所学校高标准通过市“平安校园”验收。
区校两级结合交通安全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常态化开展各类安全教育,利用“无锡滨湖教育”微信公众号适时推送国家安全教育、夏季防溺防灾、防范校园欺凌等专题报道。全面落实“法治进校园”,普遍建立学校法律顾问制度,每所中小学均配备了法治副校长,织密织牢校园安全稳定防护网。
由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出台了《关于做好青少年生命健康关爱的工作方案》,加快构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障体系。区教育局制定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明确了16项重点工作任务。
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配备实现100%覆盖,每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测,建立了与卫生健康部门、专业机构、家庭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2022年2所学校分获市心理操比赛特等奖、一等奖,在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2所学校获评“全省教育系统优秀家长学校”。
今年,区教育局启动实施了学校教室照明提升工程,完成了首批10所学校421间教室灯光改造,新冠疫苗全程接种、适龄女生HPV疫苗首剂接种全面完成,保障每一个孩子阳光成长、健康成长,在滨湖是一件件扎实而有成效的举措。
保障困境儿童少年、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权益,是教育人的应尽之责。目前,全区共建成特殊教育融合教育资源中心21所,实现了所有板块的全覆盖,其中6所学校为市级示范校;2022年共资助家庭困难学生2600多人次,资助金额380多万元,发放免费教科书110多万册,覆盖学生7万余人次。
回眸过往,滨湖教育的每一次跃迁、每一步跨越,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同频共振,瞩目未来,滨湖教育人将以“开窗放入大江来”的气魄、“争折东风第一枝”的意识、“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精神,奋楫争先,笃行不怠,全力服务“五湾五城”发展大局,让高质量的教育成为新时代滨湖最闪亮的名片。
原标题:《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区教育局:融入“五湾五城”大战略 绘就美好教育新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