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分数如学生的“命”,当下的中小学生面临着升学,课业压力之大是有目共睹的,各项“减负”方案,不公布学生的成绩和名次一直是被讨论的热点。
经过教育部进行社会调查,征集民意后,终于在儿童节当天给所有学生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儿童节礼物,学生们得知消息后,免不了一阵欢呼雀跃,但是家长们却不淡定了。
虽然之前关于支持取消公布中小学学生成绩和排名的呼声此起彼伏,但是却一直未得到有关教育部门的认可,但是今年四月初,教育部正视这一问题,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直到儿童节当天,发布了这条好消息,中小学不得将学生的成绩和排名公开。
这条消息一经发布,不少学生都松了一口气。成绩和排名一直以来都是压在学生心头上的一块巨石,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会通过成绩和排名来对学生进行划分,成绩好的学生自然会赢得家长和老师的表扬,但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就不是那么讨人喜欢了,甚至还可能被“嫌弃”。
同时也有一部分家长对这一政策的公布感到开心。往常学校或者班级老师公布成绩,不仅学生会感到有压力,就连家长自身也会感到紧张,如果学生成绩好,心情至少还没有那么忐忑,但如果成绩稍微差那么一点,家长都会感到压力倍增,像是自己没有考好一样,生怕受到批评。
这部分家长还表示,学生学习最重要的是感受获得知识的快乐,而非学习之后面对考试、成绩、排名等带来的压力。升学固然重要,但是了解学习的本质才能够有长远发展。
但是另外一部分家长却表现出担心。如果学校和老师不公布学生的成绩和排名,那么学生怎样知道自己的成绩在怎样的水平,还怎么提高呢?其实家长们大可以不必有这样的担心,所谓的不公开,是不对“外”公开,学生个人和家长还是能够了解到学生的成绩,但是排名就没有了。并且老师对学生的成绩是有所把握的,也会及时与家长沟通,所以家长可以放心。
教育部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新规定,首先是出于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避免了学生之间,家长之间的互相攀比,其次也保证了学生的个人隐私不被侵犯。对于学生来讲,他们需要的是快乐的成长和学习环境,而不是作为学习和攀比的“工具”。
取消了公布成绩和排名这一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和家长对于分数的执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用在以知识点到底有没有掌握,而不是在意“如果没学会的话考试时成绩会低”,从而是教育回到最初的目的,保证了教育的本质。
同时,没有成绩和排名,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从心情上就可以达到放松的状态,更加从容地面对考试。人在放松的心情下,状态是最好的,所以学生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进步。
在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的情况下,学生之间可能会产生一个比较,学习成绩较弱的学生很有可能会受到来自学生之间的“嫌弃”,不但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关系,还可能会导致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但是取消了成绩排名,就可以避免这一情况发生。
首先缺乏成绩和排名,相应的奖励或者惩罚就会随之消失。在以往有排名的情况下,学校或老师会适当地给予排名在前几名的学生奖励。也是为了激励其他学生努力,但该项政策一旦应用,相应的奖励也就随之消失了。
其次,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变得懒散。在没有排名的情况下,学生缺乏发了进步的动力和压力,对学习可能没有原来上心,尤其是原先成绩排名就比较落后的学生,可能会自我放弃。
对于这一政策的实施真的会实现为学生减负吗?事实上,当代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的竞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如果想要实现学生“减负”,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下成长,还需要从升学等各个方面着手进行调整或者改变,否则在都想要进入好学校的前提下,仅凭不公布成绩和排名,是无法消减校园内激烈的竞争的。
近日话题:你认为学校不公布学生的分数和排名,是否能够达到“减负”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