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正,稍息”是由直说传媒策划的教育行业垂直自媒体直播对谈栏目,邀请教育行业资深的媒体名嘴老编、九宫八卦创始人郑勇,和曾经在新东方等龙头教育机构的行业资深老兵王立作为对谈嘉宾。
北京的天气近期呈现温度的骤升骤降,曾经一度高达20度,本以为进入初春时节,连柳条都初见嫩芽,却在进入3月的第一天又迎来了飘雪纷飞。京城天气迎来倒春寒的当下,曾经又是找代言,又是上春晚,又是招兵买马火热春招,又是在主流媒体广告大战的红红火火的教培行业,也不料迎来了倒春寒。
按照惯例3月开学季后,校外教培机构也应该纷纷开课。但疫情当下,各行各业纷纷复工时节,校外培训却被列为最迟复工行业,进入三月初,仍然迟迟未迎来开课的通知。立正分析说,这与近期频传的“机构倒闭跑路、家长退费难、无办学资质非法办学“等负面消息不无关联。而王立老师则认为教培行业的倒春寒,更多的是源于针对教培行业国家相关政策的收紧关联更大。
近期,教育部召开2021年春季学期学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作为“十四五”的第一个学期,全国中小学将深入开展“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这双减政策让从事教培行业的从业者听来真是寒意阵阵。
王立老师疑惑,线多年了,为什么近两年却屡遭质疑和政策的收紧?是不是吃了在线教育的“瓜落儿”?郑勇老师说,在线教育机构近期又上春晚、又拼广告,为整个社会制造了满满的焦虑。这无疑可能会引起一些社会的关注。关注背后,也势必会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曾经,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只是以家到机构之间为辐射半径,服务于周边社区的生源。同时,其教学以效果为主,真正做到培优补差。相对于在线教育来说,线下教培机构的发展可谓扎实稳健。但谁知一场疫情让大多数线下教培机构苦不堪言。迟迟不能复课带来的营收困境、资金链断裂,居高不下的房租成本和师资成本要支付,家长已经缴纳的学费还要退费。就在去年冬天,线下教培机构连连倒闭的消息接二连三的传来。这其中不乏有不堪重负、甩手掌柜的跑路的经营者,但更不乏那些真的在兢兢业业投入教育事业的创业者。
比起线下教培机构,近年来,线上教培机构风起云涌、蓬勃发展,招生手段越来越以疯狂打广告、拼眼球,和制造焦虑为主。无论你是乘坐地铁,还是公交,无论是行走还是开车,几乎是一路都能看到在线教育的广告大战,这种被制造出来的需求,无不让众多家长焦虑不安。面对疫情当下,各行各业都经历了最困难的时期,面对刚刚复苏的经济,在线教育却红红火火,又如此高调的宣传,是否会被认为不合时宜?
郑勇老师分析说,焦虑营销之所以大行其道,还是因为有刚需在先。只要这个刚需存在,焦虑就会一直陪伴着家长。正如国家出台新政实现教育划片派位入学,也是通过政策在试图缓解小升初的刚需给家长带来的焦虑感,但划片派位没有减轻家长的焦虑,反倒又升级为了拼爹、拼妈、拼购房实力,只要贴着优质学区买房子,娃上好学校的概率依然很大。
本来是分散优质教育资源,分摊焦虑和压力,但新一波儿学区房价看涨,又让这份焦虑进一步不升级。王立老师形容派位可谓是:公正,但不公平。因为优质学校并没有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分散,学校的教学差距依然存在,学生的智力差异也依然存在,优质教师、优质教学依然集中在少数学校,而优质的学生如果被分配到教学实力弱的学校,吃不饱。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被派位到教学实力强的学校,又可能“跟不上”,治标不治本。家长为了让孩子找到匹配自己的教育资源,依然还是会保持焦虑。郑勇老师则认为,想要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可能得让优秀的校长和名师走出本校,到各个集团校旗下的学校去教学。如果这个不可实现,那么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就成了一句空话,好学校要“名师挂帅”,而不只是“名字挂牌”。
立正分析说,其实,校外培训机构的存在,实际应该可以很好地减缓中小学教育资源不平均带来的家长焦虑。如果因为派位派到教学能力弱的学校,孩子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反倒可以到校外辅导班去补足教学“营养”上的缺失,俗称:培优。而针对跟不上的孩子,可以去校外培训机构重点补习教学实力未达到的缺失,俗称:补差。以这样的需求来看,校外培训机构有存在的价值,但“政策一边倒、一棒子打死”的舆论趋势,也在让更多的校外培训机构的价值被削弱。对在线教育机构的限制、约束和打压,也势必让更多的线下教培机构受到牵连。
在线教育机构是否因资本驱动、市场竞争,带来看似繁荣的假象背后,就真的一无是处呢?
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各地要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时间安排要与当地正常的下班时间相衔接,切实解决家长接学生困难问题。
根据教育部部署,课后服务可以指导学生的作业在学校内完成,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阅读、兴趣小组以及社团活动。由此可见,课后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了多种选项。这个提议虽好,但如何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谁来为学生提供服务?成为了学校面临的新问题。
据悉,学校课后三点半的辅导老师并非课任老师,多为志愿者老师。老师是否真正能像课任老师那样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为孩子有针对性的进行补习?立正认为,课后三点半的志愿者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了解会非常有限,而孩子是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和交流沟通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都是学校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而在线教育机构也许借助技术的力量确实在实现因材施教,其有效的使用大数据等工具为孩子进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及兴趣所在等用户画像,可以有针对性的实现个性化辅导。这也许恰好可以为校内的学科老师在课后三点半无法实现的教学得以补充,同时,如果这类辅导无法真正帮助孩子实现成绩的提升,家长也有自主选择权。
校外培训机构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有存在的土壤、基础和价值。如果一刀切的取缔,家长的刚需无法得到满足、焦虑无法得到释怀,还有可能带来数百万人的失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可见,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约束、规范,和打压,还需要三思。
我们不能回避在线教育对教育的贡献和改变,在线教育从一对一,到小班课,从小班课又发展到直播大班课,学科类、AI类、陪练类、编程类,几乎覆盖了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等多方面孩子的需求,发展势头的迅猛,及发展的集中,就导致了行业彼此竞争的加剧,竞争加剧也势必会带来广告的竞争、营销的竞争,看上去市场混乱。在线教育如何从纷繁复杂、一片乱象中梳理出自身发展的前路方向?确实存在一些难度。
国家出台对在线教育广告投放的约束与限制性的政策,并非是试图堵住流量入口,堵住在线教育发展的风口,限制行业的发展,而是在给虚高、虚大、虚热的市场降降温。而降温的目的,就是让行业从业者回归本位,让家长回归理性。虽然,政策的挤压和市场的竞争,会让教培机构的生存环境越发恶劣和艰难,但是那些不忘教育本位、不忘创业初心的机构,依然会有很大的生存空间。而政策对行业的约束也会进一步明确,明确的背后是对行业进一步的保护,监管也是保证那些合法机构的生存利益,约束和打压的是那些非法、不合规的机构。这无疑对教培行业来说,仍是利好的举措。
王立回忆说,曾几何时,教培机构存在一种奇怪的市场现象,有证儿的机构有人管,没证儿的机构不但没人管,甚至比有证儿的机构活得更好。未来,政策将更加明确,艺术类教培机构归口文旅局监管,体育类归口体育局监管,科技类归口科协局监管,七个部门分门别类,归口管理教育培训机构。教育培训行业将不再存在三不管地带,那些游离于管理之外的机构,将无生存空间,无空子可钻。
郑勇老师也在猜想,会不会因为政策收紧、约束监管加强,很多曾经抱着赚钱的目的进入教育行业的从业者会趁机圈钱、跑路,就此退出行业?如果唯利是图的从业者退出这个行业,那将对教育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但也要提醒家长们警惕这样伺机跑路圈钱的机构,别再冲动消费。
最后,立正稍息希望更多教育从业者回归教育本位,不要被资本绑架,不要忘了初心。同时,校外培训机构不是学校教育的替代品,学校、家长和社会,都要负起责任,从各个方面去关注教育,并通过智慧去实践和改善中国的教育现状。
“立正,稍息”是由直说传媒策划的教育行业垂直自媒体直播对谈栏目,邀请教育行业资深的媒体名嘴老编、九宫八卦创始人郑勇,和曾经在新东方等龙头教育机构的行业资深老兵王立作为对谈嘉宾。每期一个行业话题,帮助读者或教育从业人梳理教育热点、热议话题涉及的信息,加以解析和详说。用诙谐幽默、轻松风趣的方式,分享业内的真人真事、大情小事,让风口浪尖、剑拔弩张、针锋相对的严肃话题,变得更具情理和充满人情味儿。
两位嘉宾都是教育行业和媒体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亲历人,至今仍然活跃在自身的战线上,孜孜不倦的感受教育行业、研究教育行业、洞察教育行业、评述教育行业的风云事儿,与时俱进的看待教育行业的转型、巨变。用老瓶装新酒、老炮儿说新事儿的方式给读者、观众展现了一对儿资深老兵面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行业的发展,用新的视角、新的语言模式和新的评说方式,用“冷”思剖析行业每天的发生的波动与是非,带着理智、带着思考。用“热”眼看待行业发生的人和事,带着温度、带着人情味儿。希望这个对谈,能够让忙碌、压力下的教育从业人,有一个稍息片刻的时间和畅所欲言的地盘儿,轻松的面对纷繁复杂的职场和风云变幻的商场。
(关注直说传媒,了解更多教育行业前沿资讯和深度解读教育行业发展趋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