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纲要》第十三篇指出,“提升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月,教育部等六个部门联合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这次《评价指南》最大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它不仅对学校、教师、学生进行评价,还把县级党委政府纳入了评价对象。
今年以来,教育部相继出台文件,对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简称“五项管理”)作出部署。5月20日,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五项管理”落实推进视频会,部署加大推进落实力度,确保“五项管理”全面落地见效。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今年6月1日施行,其中既有很多立法亮点,也有不少执法难点,更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齐抓共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自9月1日起施行,针对学生欺凌、校园性侵害等社会关注度高、对学生合法权益损害重大的问题构建了专项保护制度,完善了相应的防治工作机制。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经中央编委批准,教育部6月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承担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儿童)的校外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等,对于深化校外教育培训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2021年8月25日,教育部、中央编办等八部门印发《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着力理顺“公参民”学校体制机制,建立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各安其位、相互促进的教育格局。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
202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发布,2022年1月1日起实施,明确了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标志着家庭教育全面纳入法治实施轨道。
10月18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将在上海市、广东省深圳市、四川省成都市等12个省市区建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进一步探索深化综合改革,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11月24日,习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
2021年12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市域内县中和城区普通高中发展,进一步健全县中发展提升保障机制,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着力解决县中优质生源和优秀教师过度流失问题,积极改善县中办学条件,推动全面提高县中教育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