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近期很多粉丝朋友都在问我明年到底会怎么走,普通人要做的动作到底是什么?
总之,市场情绪拉扯博弈的很多,我也来说一些看法,还有更详细的文章无法展开,我会在我闭门直播中和大家聊聊。
阳性之后多数人哪怕不用集中隔离,也得居家隔离至少 5-7 天,这就导致多数家里有老人孩子的更不敢去密集的场所了。
放开后,生产和消费端反而有所下滑,预计等到确诊峰值结束,生产和消费才会逐渐复苏。
按照现在专家的预测,我们在未来 1-2 个月会出现确诊高峰,随后峰值会回落。
而经济也会在峰值回落后慢慢复苏,预计明年下半年,才会是全力冲刺经济的阶段。
无论是购房门槛还是房贷利率,再下调的空间越来越小了,政策工具上只剩下松绑一线以及货币棚改化了。
上周,武汉、济南、厦门、等城市不就应松尽松,除了一线城市的坚实堡垒之外,强二线城市松绑限购已经不是新鲜事。
所以这段时间的买房成本一定是今年也是未来几年内最低的,这一定会刺激一部分已经有钱也有名额的刚需入场。
实际上,我也得到消息,苏州、武汉、深圳在近期的成交表现上都非常突出,虽然深圳一周 500 套的成交是假消息,但成交回暖也是事实。
而且每年 3 月份左右,都是楼市小阳春,今年是疫情阻隔,但明年刚需会重新出动。
核心城市最快 3 月份就会筑底完成,而大部分二线城市,基本到年中就企稳了。
篇幅关系,不一一列出,清楚回暖的时间节点,可以让大家精准踏准周期,如果你想了解你所在的城市在明年什么时候才会有回暖的迹象,可以扫码加我微信来详聊。
今年土拍可以用拉胯来形容,还能拿地的基本也是央企、国企,毕竟大多数民企还困在三条红线的困境里,苦苦不能自拔。
但今年救房企的信号发出之后,明年房企现金流自然不紧缺,拿地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这对市场端是有传导作用的,按照以前的历史规律,一旦土拍火热,对地块附近的楼盘有直接的拉升作用,也会带动市场情绪。
土拍热也是市场 炒作 的一种方式,另外卖地本身就是地方收入的大头,对地方经济有直接提振。
而部分开发商也从策略中醒悟,开始转换赛道,比如深耕三四线城市的碧桂园,已经撤出换仓。
短期 2 个月时间,仍然是以价换量的时期,深圳这波成交回暖,基本是靠降价带动的。
很多房东们都明白,一线城市属于老破小的高光时刻已经结束了,想要赶上明年的小阳春,这波肉是得割一割。
另外就是困在三四线城市或者是县城的房东们,也都想趁着这波赶紧换一把仓,短期也不会贸然选择涨价的。
但大部分人不是绝对性的多头,看到市场下跌,别人挂牌心慌了,自己也挂牌,一旦价格上涨,卖家比鬼都精,立马涨价,由空转多。
深圳就已经出现这样的情况,近 1 周市场成交好转,立马有业主要反价卖房。
深圳投资客的敏锐程度确实是最高的,但一旦涨价,市场刚需又会观望,如果没有确定性的利好,尤其是收入的提高,刚需和改善也不见得会出手。
楼市后续得看普通人手里有没有钱,说白了经济好了,普通人也就有钱了,这就是我一直强调关注经济数据和走向的原因。
到 2022 年 11 月末,全国的住户存款达到了 118.5 万亿元。而在去年 11 月末,这个数字为 101.4 万亿元。
也就是说,在过去 1 年时间里,住户存款大增了 17.1 万亿,同比增长 16.9%。
当然,收入可能会出现结构性的偏差,比如 20% 的人掌握了 80% 的财富。
但有句残酷的话不得不说:一个城市的房价天花板,本就不是普通人群的收入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城市的中高收入群体决定的。
房价也会小波上涨,但最后会卡到某个阶段,因为市场的买卖双方会博弈,卖家要提价,也要考虑买家的承受力能力。
炊烟袅袅,大江东去,浪淘尽,而淘不尽的依然是周期的跌宕和历史规律的重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