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针对非五城区户籍家庭(含港澳台)在福州五城区购房,无需提供近两年内满12个月医社保或纳税证明或落户,即可购买一套福州五城区144平米以下的普通住宅。此外,长乐户籍也属于福州本地户籍,拥有长乐户籍的购房者可在福州五城区购买两套住宅。而福建省住建厅则回应称,以福州市房管局发布的消息为准。
此前,福州已下调了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比例。福州自2月1日起,第二次申请纯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款比例由50%调整为40%。首次申请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款比例为30%,根据2022年2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福州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调0.4%。
从市场趋势看,疫情影响了近期的楼市,除一二线核心城市外,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依然低迷,而本来出现小阳春苗头的城市因为疫情出现了温度缓升。总体看,市场出现了一些底部企稳迹象,但完全企稳尚需政策利好推动。预计稳增长政策将持续加码,各部委大概率进一步出台配套政策,行业格局将显著改善。
3月30日,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发布通知称,接受碧桂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50亿元中票注册;接受旭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0亿元中票注册;接受重庆龙湖企业拓展有限公司50亿元中票注册;接受广州越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亿元中票、30亿元中票、20亿元中票、20亿元中票注册,合计金额250亿元。
此外,3月29日,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自律管理服务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举措的通知,通知提出,持续做好民企发债融资服务。提升民企注册发行服务效率、优化民企债券注册发行便利、丰富民企债券市场化增信模式,鼓励市场机构加大民企债券业务投入。
作为房地产行业化解风险、实现出清最有效的市场化手段,房企间的项目并购得到金融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已有多家房企发行了并购债,多家优质房企被银行授予并购融资额度,多家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也加入发债募集资金化解房地产行业风险之列。据不完全统计,开年以来,各种渠道的房地产并购类融资已超1500亿元。
多位市场人士表示,当前房地产企业的短期风险在逐步释放过程中,从中长期看,对经历调控后的房地产行业充满信心,相信经历调整和分化后能够改善自身资产负债、提高自身管理的企业在未来具有竞争力,房企融资环境正在持续改善。
当前民营房企普遍面临着短期的流动性困难,而恢复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是帮助企业摆脱困境的重要手段。发债主体从国央企逐渐扩大到优质民企是一个积极信号,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的政策出台,帮助民营房企重新打开债券融资的渠道。
3月30日,中梁控股发布2021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合约销售金额1718亿元;平均去化率70%,回款率超过85%,为公司发展提供充足的现金流保障。
报告期内,中梁控股确认收入761亿元,同比增长15%;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为29.9亿元;归属股东净利润27.02亿元,同比减少27.81%。2021年交付面积为91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
报告期内,公司有息负债为402亿元,同比下降26%;加权平均融资成本9%;净负债率从半年度的56.1%进一步下降至35.4%,继续保持行业低位;现金短债比大于1,三道红线继续维持黄档。
土储方面,年内集团连同其合营联营公司的土地投资总额为人民币526亿元,共获取85个新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1000万平方米。截至报告期末,总土储6000万平方米,其中长三角占比近50%。
房地产行业开局“惨淡”。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一季度,百强房企操盘金额为14381.9亿元,同比大降47%,全口径销售金额为16279.2亿元,同比降幅也达到了47.1%,业绩表现不及2020年的同期水平。其中,一季度有超过8成百强房企累计业绩同比下降,近4成房企的降幅超过50%。
具体来看,2022年1-3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162.6亿元,同比下降47.2%;其中销售额超千亿房企2家,较去年同期减少3家;超百亿房企46家,较去年同期减少30家。TOP100房企权益销售额均值为119.5元,权益销售面积均值为85.1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47.6%和48.1%。
3月单月业绩表现也印证了房地产行业持续的下行压力。百强房企单月销售操盘金额仅5115.4亿元,环比虽增长27.4%,但增幅明显低于往年同期。百强房企销售业绩同比降幅达到52.7%,较1、2两月进一步扩大,其中较2月降幅扩大5.5个百分点;相比1月业绩规模降低2.6%。
除了销售端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外,多数企业流动性压力也将持续。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2年一季度行业100家典型房企的融资规模同比大幅下降52.5%,特别是2-3月境外融资近乎“停滞”。2022年至今,有约75%的房企融资规模同比减少,其中有近4成企业同比降幅超过50%。
实际上,在目前行业风险未出清、仍有企业债务违约及暴雷的情况下,一季度金融机构放款较为谨慎,短期内规模房企整体的融资规模仍将保持在低位。
规模房企销售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房地产行业大背景近乎萧条,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行业信心不足,需求端持续观望,进而导致企业自身推盘及营销积极性不高。
可以看出房地产行业仍处在深度调整期,多部委密集表态释放维稳信号,部分城市因城施策分类放松调控,但政策端利好仍需要时间传导,短期内市场整体的供求和成交仍未有明显转暖迹象,预计市场底或将在二季度到来,届时成交或将筑底企稳,同比跌幅也将有所收窄。
4月2日,衢州市住建局发布《关于促进市区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通知》,其中,取消了限购政策,同时松绑了限售政策。衢州成为全国首个全面放开楼市限售限购政策的城市。
具体看,《通知》包括支持合理住房需求、优化区域限售政策、完善住房预售管理、试行地下空间现售、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强化网络舆情引导管控等六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方面,《通知》表示,非本市户籍家庭、个体工商户以及由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企业,视同本市户籍家庭执行相关购房政策。
据了解,过去外地人在衢州市购房需要1年社保,企业禁止购房,而这次政策取消约束政策,即和本地户籍购房者一样享受同样的购房权利和机会。
同时,在优化区域限售政策方面,《通知》表示,本通知发布后市区新出让地块新建商品住房、已出让地块中尚未网签的144平方米及以上新建商品住房不限售,土地出让公告里有特别约定的除外。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此次衢州取消“两限”充分体现了对衢州市场松绑的导向,将进一步减少购房顾虑,进一步促进购房市场的活跃,对于房企的去库存也有积极的作用。对比全国近期各地政策松绑,类似郑州、福州是取消了限购,哈尔滨和青岛即墨则是取消了限售,而衢州政策更为全面,是松绑力度更强的城市代表,具有信号意义。
这意味着新政松绑了限售政策,对于新出让地块的新房、已出让地块但未网签的大户型新房取消了5年限售规定。
近期,全国多个城市发文放松当地限购限售政策,包括郑州、哈尔滨、福州等。而衢州成为今年全国首个同时放松“两限”的城市,具有非常强的信号意义。预计随着政策底部的出现,市场成交的底部也逐渐开始接近。
4月7日,据仲量联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北京甲级写字楼市场强势复苏,租金水平达到拐点,由负转正,环比上涨1.2%,迎来全市平均租金三年来的首涨。具体来看,九个子市场租金均保持平稳或实现正增长,其中丽泽金融商务区的租金环比增幅最高,为7.5%。
对于北京甲级写字楼租金上涨的原因,仲量联行的专业人士表示表示,受冬奥会、两会情况限制,部分租户去年末搬迁计划积压至今年一季度,导致今年一季度需求较为活跃,其中今年一季度净吸纳量接近15.7万平方米,超过2020年全年净吸纳量的两倍。
在租赁需求方面,金融行业依旧为全市租赁活动主要支柱之一,大型知名金融租户对行业需求贡献较大。TMT行业扩张势头延续,今年一季度以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搬迁与扩张需求为主,其中300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型面积需求占今年一季度TMT行业成交总量的57%。
随着租赁需求增加,北京甲级写字楼市场整体空置率下降至10.2%,创过去10个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丽泽金融商务区子市场的空置率下降7.5个百分点,为今年一季度空置率环比降幅最大的子市场。
对于未来北京甲级写字楼市场的走势,仲量联行专业人士表示,2022年北京甲级办公楼市场将持续发力实现进一步复苏,租户方有利的市场窗口已于去年关闭,目前转为均衡市场,预计全年租金涨幅达6.7%。
在房地产市场整体环境由紧缩转为适度宽松,房贷方面也逐渐“松绑”下,北京房地产市场显现出了一定热度,步入3月传统楼市“小阳春”。
从成交数据来看,3月北京二手房成交15771套,相比2月的8260套新增7511套,环比增长90.93%。其中仅3月29日,二手住宅实现网签1285套,创272天以来单日新高。
除二手房外,新房成交情况则相对平稳。目前新房市场以改善性住房为主,很多购房人在卖房后置换成居住条件更好的新房。北京市住建委数据显示,3月前三周,北京新房市场成交量分别为474套、769套、1072套,呈现逐步攀升态势。
根据麦田房产数据,3月份北京二手房市场购房者看房活跃度明显提升,比上月增加47.6%,其中3月下半月日均带看量比上半月热度持续提升。此外,市场观望情绪也在减弱,购房者决策周期也在缩短,3月份客户平均成交周期比上月缩短4.4天。
同时,市场上持续升温下,价格预期有所增强。麦田房产数据显示,3月份北京成交房源中,议价空间环比缩小0.9个百分点。随着成交量回暖,部分热门板块价格预期有所变高,一些热门小区挂牌价呈现出一定上升迹象。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3月份二手房的升温虽然明显,但主要成交仍旧集中在热点区域,更多的在非核心区市场,相比2021年3月二手住宅22172套签约量,今年3月成交同比降温28.87%,依然保持在温和偏上区间。此外,目前市场不断释放好消息,放贷速度也在加快。目前,北京纯商业贷款房贷利率仍维持LPR上浮55个基点(首套)、105个基点(二套)水平,放款速度最快已经缩短1个月以内。
按照以往经验,房地产市场在回暖过程中二手房早于新房,一线城市早于其他城市,因此北京二手房市场的“小阳春”是一个积极的企稳回升信号。不过受到疫情反复的影响,市场全面回暖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4月11日,从江苏省苏州市房地产市场和交易管理中心获悉,苏州市限售放松,二手房限售由5年改3年,新房转让年限不变,自取得不动产证起3年内不得转让。此外,苏州还放宽了非户籍居民家庭的购房条件,非户籍居民家庭在苏州市区、昆山市、太仓市范围内申请购买第1套住房时,社保年限要求从原来的三年内连续缴纳2年社保调整至累计2年社保。
时隔近三年,苏州二手房限售政策终于放松。2019年7月24日,苏州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工作意见》,针对苏州市区(姑苏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范围内的二手住房实施限制转让措施,规定二手住房通过市场交易购房人新取得不动产权证满5年方可上市交易。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苏州楼市就开始持续转冷,新房和二手房均处在高库存的状态之下,据链家网数据,苏州市区二手房库存量超过6万套。疫情影响下,今年一季度苏州市区的二手房总成交9853套,而往年一季度二手房成交基本过万套,所以苏州此时放松限售是很有必要的。
同时业内专家分析,从苏州市场的总体供求来看,由于近几年人口的大量流入加之产业发展,市场的需求量总体保持在一定高位,而去年下半年的市场降温则是受全国层面环境影响,一旦全国的政策风向发生转向,则极易推动苏州当地楼市热度重新提升。在此背景下,苏州调控放松的节奏偏谨慎亦是试探性,一旦市场出现明显复苏,则无需出台更多放松性调控。
注:以上新闻部分来源于财新、新浪地产、中国房地产报、21世纪经济报道、克尔瑞地产研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