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临近,合肥第三批次集中供地也将来临,而近日关于此次土拍也传出了不少小道消息
近日,据微博@合肥川哥爆料,合肥第三批次集中供地规则将迎来史诗级调整,4条政策每一条都正中每一个购房者的心。
第一条政策将所以出让地块实行毛坯销售和毛坯交付,不允许加精装售卖,这一点上在一定程度上是维护了购房者的利益,一是房价可能会相对便宜,目前市面上很多精装房项目以“免费送精装修”来吸引购房者,实际上,很大一部分的装修费直接被加进了房价。其次,对于不需要装修的购房者来说,可以省下不少钱。
二是装修费用支出明确,毛坯房装修,所有环节都要亲力亲为,即使选择装修公司,装修费用总成本可以掌控。
三是装修质量有保证,由于精装房的装修是开发商量产的结果,一个楼盘项目共有几百套房子,装修质量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此次合肥还将首次实行现房销售政策,据微博@小鳄鱼在合肥爆料,该项政策将用在政务区821小区地块上,入市时间可能会到2025年。
2018年10月份。合肥市房管局网站就挂出了《关于加强新建商品房现房销售管理工作的通知》。
明确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新建商品房现房销售前,应当到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新建商品房现房销售备案手续。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优化、简化备案手续,鼓励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实行新建商品房现房销售。
2021年底,《合肥市“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发布,规划表示要“完善商品住房预售管理制度,适时开展商品住宅现房销售试点。”
目前,房地产开发规模较大,就某一项具体房地产开发项目而言,如果购买的是期房的话,大家根本不知道一两年之后到交房的时候会出现怎么样的变动,也不知道会不会如期的交房。特别是有些高负债率的企业,甚至会出现开发商“跑路”的情况,致使大家购买的房子成为“烂尾楼”。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合肥第三批次集中供地官方信息尚未出炉,网传信息与实际情况可能有差别,仅供参考。
8月16日, 淅江省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关于公布2022年杭州市区第三批住宅用地集中出让的公告》。公告显示,第三批住宅用地集中出让共19宗,面积1568亩。
轮供地有来自钱江新城二期、滨江、艮北、庆隆、笕桥等热门板块土地出让,19宗地块中,杭州主城区占15宗,萧山、临安、富阳均无地块出让。
据悉,本次挂牌出让宗地设定土地中止价、上限价格(溢价率不高于12%),当土地竞价未达到中止价时,按照价高者得的原则确定竞得人;当土地竞价达到中止价时,网上竞价中止,转为在此价格基础上通过线下一次报价的方式确定竞得人。
8月18日,北京市规自委发布2022年度第三批次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公告,共18宗地块等待出让。
值得注意的是,18宗地块中有13宗地,将在达到最高限定地价之后竞现房销售面积,竞现房销售比例超过70%。
所谓的预申请机制,是指北京市规自委提前通过预申请公告的形式公布地块信息,如果地块被企业预申请,则顺利进入挂牌环节。预申请公告包括每宗地的竞拍方式、土地合理上限价格及各类竞拍内容上限、房屋销售价格、方式以及相关竞买规则等内容,便于企业提前开展研究。
北京作为全国楼市新政的先行者,这次集中供地出现大规模竞现房销售或有示范意义。
目前土拍市场可以用一个次形容,“冷到冰点”!让楼市未来的发展也变得扑朔迷离。
曾经那一场场腥风血雨般的土拍,但如今尽皆已经远去,与此次土拍的场景难以重合。
唯一能倔强的,可能就是楼面地价并不算低,热门区域依旧火,出让地块还能勉强成交。
从合肥前两次的土拍情况便能看出,央国企已是主力军,民企身影屈指可数,县域土拍底价成交,流拍的流拍,取消出让的比比皆是。
目的很明确:总部放点水、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让点利、国企央企出点力,三位一体,把这两年扛过去,把新常态建立起来,顺便让大家适应和接受新常态。
再者,集中拿地本质上就是“烧钱”游戏,这决定了土地拍卖市场必然是头部房企的角力场。“两集中”供地新规实施下,央企背景的开发商及部分民营龙头地产商资金实力雄厚,明显获得更多土地,行业资源优势将进一步集聚。
继2020年试点实施“三道红线年又推出了土地“两集中”新规,房地产市场调控再度升级。
“两集中”实行以后,土拍市场逐步回归理性,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参与“两集中”土拍或意味着将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
“土拍”呈现“冰火两重天”景象。新的集中供地出让模式,打乱了不少房地产企业的拿地计划,提高了其对地块的把握和资金的安排难度,部分房企颇有措手不及之感。这映射出政策转型时期房产商的复杂心理。
为应对“两集中”供地新规,房地产企业不仅要重点对城市发展潜力、市场周期进行更精确研判,最大化利润空间和竞价力;同时,合作开发、收并购、旧改转化等都将成为增加土地储备的重要模式。
地方政府控制土地溢价率的同时,拍卖价格也要能够覆盖自身的拿地支出,毕竟收储土地成本高昂。如何才能实现房价不涨、地价不亏,新的土地拍卖方式必然在各方反复博弈中形成。经过两轮的拍卖实践,新的土地市场规则有望进一步成熟完善,土地市场逐步向理性回归。
在“两集中”土拍新规下,房地产企业在竞拍月份要缴纳大量的保证金。同一时段支付巨额土地出让金,无疑对其现金流匹配和融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归根到底,集中拿地还是烧钱的游戏,这也决定了土地拍卖市场是头部房企的角力场。
2016年,为应对全国不断刷新历史的新地王,各大城市开启新的土拍规则,“熔断+抽签”、“熔断+竞自持”、“熔断+竞现房销售比例”等相继出台。
2019年,杭州首开先河,升级土拍规则,不仅限房价、最高单价,还采用“封顶+竞自持比例”方式,引得其他城市纷纷效仿。
土拍市场向来是房价走势的风向标,一方面代表着开发商对于城市、片区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则代表着该地块未来的售价,也因此“地王”亦或是土拍高价成交往往被房企和置业当做宣传背书。
房地产市场不是不能冷,过去二十多年,和现在差不多冷的情况我们也碰到过,最后也都过来了,但如果接下来,光靠国企托底,是不现实的。
这里有房产资讯,也有趣味互动;感知人文生活,分享干货知识;你想看的,这里全都有。大事小事看大话看庐州楼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