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今天的科技就是明天的经济,促进优先发展科学技术,使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推动第一生产力发展,就能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今年9月,在市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上,《德阳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情况的调查》下称《调查》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全市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提供了翔实的情况,受到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成云的充分肯定。
提起《调查》,人们都说这是市人大关心、重视科技工作,为促进我市第一生产力大发展的心血之作——
7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贤琴、市政府副市长杨咸武和市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市科技局负责人一行开始了此次调查活动。在广汉,虽然一会儿顶着烈日,一会儿冒着大雨,但看到一系列科技成果,大家仍然兴致勃勃,乃至吃午饭时,已是午后1点过了。你看,蜀中制药充分发挥科技之力,研制、开发蜀中牌系列药品,使阿莫西林等4个产品创造中国销量第一。你看,川油宏华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创新求发展,走出了一条低投入、高产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路。连山镇,积极引进农业新科技,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到什邡,看到被省科技厅授予“技术综合开发试点镇先进单位”——元石镇的一个个科技成果,特别是慧丰机械采油公司,坚持走“科技兴企”之路,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以高新技术的集成和应用创新为重点,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先后开发出成功KGS65-105等油气进口安全截断系统系列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大家都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旌阳,看到大力实施科技兴工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用高新技术改造、嫁接传统产业,培育壮大了一批主业突出、管理水平高、核心技术竞争力较强的重点企业,形势喜人。绵竹全面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不断加大科技兴农、科技兴企和科技促进社会发展的力度,逐步把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科技进步在全市经济增长中的显示度和促进作用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取代劳动力和资本上升到首要位置,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让大家深受鼓舞。中江、罗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施科技兴县战略,使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日趋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调查组备感欣慰。
调查组先后深入6县(市、区)的12家企业和6个乡镇,现场考察,听取汇报,详细座谈,深入探讨,全面、细致、深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通过深入的调查,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很快写出了《调查》,对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科技部门认真落实《科技进步法》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措施坚强有力,保证了《科技进步法》的贯彻实施。一是市委、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科技战略目标,适时成立领导机构,充实和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成云,市委副书记、市长方小方分别担任市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市科教领导小组组长,并亲自参加国家举办的科技培训活动,亲自联系重大科技新产品研究和技改项目,亲自参与重大科技课题研究,关注着《科技进步法》的贯彻实施;二是市、县(市、区)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能进一步强化,做到了县(市、区)、乡(镇)、村都配备了科技副县(市、区)长、副乡(镇)长、副主任分管科技工作,部分企业也配有专业人员负责科技的领导和协调工作;三是全市还确定了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目标责任制,定期考核,并将结果纳入其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此外,市上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决定》等7个政策性文件,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得到了优化,财政对科技的投入逐年增加。市上每年对科技创新成绩突出、经济贡献大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进一步调动了全市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个全市上下重科技、求发展、争效益的新格局已基本形成。
——突出重点,带动一般,新的经济增长点日趋显现。市委、政府提出发挥好我市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建设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强老支柱,培育新支柱,延伸产业链,打造德阳工业品牌,提高了德阳的知名度,发展带动了为重装基地配套的中小企业150多家。同时,赢得了国家科技部的首肯,将德阳列为“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试点城市”,德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被国家科技部批准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增强了我市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竞争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又在电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领域,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市已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8家,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2003年已达到43.5%。同时,通过深入学习,大力宣传,提高了全民的科技意识,依靠科技发展经济的观念已基本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也被群众普遍接受,为全市贯彻《科技进步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总结成绩,发扬光大;找出不足,攻坚克难。在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存在的问题,让人警醒的同时,市人大常委会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建议:第一,要进一步加大对《科技进步法》的宣传力度。提高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重要意义的认识,宣传要广泛深入,特别是一些农村,发展农业科技必须提高农村群众的科技意识。第二,要依法保证、加大对科技经费的投入。各级政府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保证科技经费落实到位,实实在在地用在科技发展上。为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市上还应尽快建立“中小企业创办基金的配套资金”、“产学研专项资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基金”。第三,要进一步加快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我市需要的东西很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其中关键是高层次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市上应制定更加优厚的政策引进人才,留住和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营造更好的用人环境,促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更快发展。
今天的科技就是明天的经济。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法》工作的深刻认识,高度重视,必将大大促进我市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法》,充分发挥我市科技优势,促进生产力大发展,保持我市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