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朱有勇院士团队:让科技创新…
 这些炫酷黑科技今日在2021文…
 开福区科技创新动能澎湃
 快讯:经纬房产1800万竞得凯…
 【11月19日江湾宣讲会预告】…
 广州经纬房产咨询有限公司
 欠款10多亿 江苏经纬房产老总…
 【招聘信息】佛山经纬房产咨…
 「时政要闻」全市教育大会召…
 事关中小学生!教育部通报
 今日新闻_教育
 教育关注‖今日教育新闻
 山东教育新闻
 科学化、精准化!跨省旅游经…
 央视关注:跨省旅游重启 丽江…
 【2020云南两会】云南将安排…
 旅游业界呼吁开放跨省游专家…
 2023旅游市场喜迎开门红!跨…
 天津多地降为低风险地区!—…
 今日头条新闻
 【今日头条新闻】普京警告法…
 干预搜索结果诋毁今日头条 百…
 今日头条将增加创造者的流量…
 最全九科高考冲刺复习攻略!…
 高三学子居家如何备考?郑州…
 社区专业知识|社会工作的内…
 高三学子 请收下这份备考秘籍
 视频]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AE模板-新闻节目片头新闻字幕…
 “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在…
 我在两会Vlog|一场“近距离…
 欧联网:意大利里米尼市举办…
 中国日报2015年度国际传播图…
 11月28日三分钟新闻早知道
 11月25日三分钟新闻早知道
 国际新闻每周汇 2022年11月1…
 11月24日三分钟新闻早知道
 中国国际新闻传媒网:11月20…
 【时事热议】16岁女高中生教…
 小法时事特大考试作弊案波及…
 《时政教育》:中学生的时事…
 吉林省公共资源交易
 回顾2022|时事周刊
 表彰!2021-2022年度中国能建…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发布:…
 《人民日报》发文关注方太树…
 喜报!东大这些成果入选2021…
 接连斩获2021中国独角兽、北…
 快报 最新数据:房地产转向趋…
 2022年百城房价走势疲弱2023…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科技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朱有勇院士团队:让科技创新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5 2:58:14 | 【字体:

  在党的二十大首场“党代表通道”上,植物病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让大家知道了一项农业技术新成果:“水稻上山”。这是继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等一系列新技术之后,朱有勇作为驻村科技特派员带领团队所取得的又一科技成果。

  2015年,中国工程院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已经60岁的朱有勇主动请缨担任驻村科技特派员,在蒿枝坝村一住就是7年。2017年,澜沧县景迈机场通航后,有机组人员发现,在昆明、澜沧的往返航班上,朱有勇是乘坐班次最多的乘客之一。

  到达澜沧县后,朱有勇带领团队在一个个深山中的村寨调研,当地老百姓的贫困刺痛了他的心。冬季,每到一个村子,他们都看到同样的情景:农民们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烤太阳。朱有勇坐到农民中间,和他们一起烤太阳。“冬天的太阳很舒服,但只烤太阳怎么脱贫?”

  后来,朱有勇知道了原因。在山区和半山区,当地农民主要种玉米和甘蔗,产量极低,秋天收获之后,农民冬季不再进行生产劳动,直到第二年春天。

  澜沧拥有极好的生态:森林面积61万多公顷,森林覆盖率超过7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分明。

  一次,朱有勇和他的团队走进竹塘乡大塘子村后山,郁郁葱葱、挺拔清秀的思茅松林让他们心旷神怡。大家坐在松软的松针上休息,朱有勇用手扒开泥土,抓起来看一看、闻一闻、搓一搓,突然他意识到思茅松林下是最适合三七生存的环境。

  三七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云南是三七的重要产地,但种过三七的土地10多年不能再次种植。三七的连作障碍,使三七品质下降。

  “既要保护生态,又要让农民有收入,帮助农民把资源变成特色产业,这是我们科技特派员来这里的目的。”朱有勇说。

  由此,“让中药材回家”成了朱有勇和云南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团的科研课题。他们运用深耕多年的生物多样性病虫害防控技术,不用农药化肥,解决了三七感染病虫害致使根部坏死的问题,将林下三七不到10%的成活率提高到70%。三七采挖后,没有受到化肥、农药污染的土地可以进行黄精、重楼等其他中药材的轮种。

  如今,依靠朱有勇团队无偿提供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这一技术,不占用农田种植林下三七等中药材,成为澜沧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

  “这一科技创新成果,还将为中国的中医药发展提供一种路径。”朱有勇说,他们计划用15-20年的时间,让云南的中药材回到山林里,“药材好,药才好”。

  在蒿枝坝村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朱有勇发现,当地不种马铃薯。而冬季马铃薯种植正是朱有勇多年来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澜沧县的冬天最低温度约12摄氏度,几乎无雨,很适宜马铃薯生长。

  当朱有勇提出要种马铃薯时,却遭到反对。出生在农家的朱有勇知道,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先要和“农民打成一片”。他学习拉祜语,和农民在一起互称兄弟。他用租来的5亩地做示范,当年就结出了全村最大的马铃薯,足有2.5公斤。

  2018年,澜沧县38个村寨用冬闲田种植了3200多亩冬季马铃薯,每亩为农户增加了2500-7000元的收入。如今,澜沧县许多农户种的马铃薯比科技人员种得还好。这正是朱有勇所希望的,“培养乡土人才,是乡村可持续发展、农民富起来的支撑力量”。

  朱有勇有晨跑的习惯,每天早上绕着村子跑4公里。为了多请教问题,蒿枝坝村村民李福开始每天早起陪着朱有勇跑步。后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晨跑。“刚开始时还跟不上,后来才慢慢适应。”李福说。

  在朱有勇的学生、云南农业大学副教授黄惠川看来,这只是“诸多风景”中的一种。

  黄惠川参加工作没多久,就跟着朱有勇一起来到澜沧参加科技扶贫工作。最初,黄惠川有些“待不住”,白天跟着朱有勇漫山遍野地跑基地,晚上回到乡镇的小旅馆,打开水龙头,流出来的水都是土黄色,而每次一去就是一个多星期。

  在亲近土地多年后,黄惠川发现“身边处处是风景”:早上起床,农民兄弟们在小院楼下等着院士一起晨跑;晚上回来,房间门口挂着老百姓悄悄送来的一篮鸡蛋、一块腊肉;马铃薯收获时,大家在一起比谁的马铃薯个头最大;林下三七收获时,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跳舞。

  蒿枝坝村村民小组的“科技小院”总是人来人往,这里原来是村民小组活动室,朱有勇来了后,不仅把家安置在这里,还将“院士专家工作站”设立在这里,这也是全国第一个设立在村小组的“院士专家工作站”。

  过去,村民来这个院子多是蹲在墙角烤太阳;如今,他们争着来这里上课。截至目前,“科技小院”开办了46期农民技能培训班,累计培养乡土人才2000多名,每人的结业证书上都有朱有勇的亲笔签名。

  一批又一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来到澜沧县帮扶指导,最多的一次有31名院士同时到来,让这个直接由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地区”发展成为“云南省科技扶贫示范县”。

  2022年9月26日,中国工程院的13名院士来到蒿枝坝村,一起见证了朱有勇团队水稻旱种的新成果:405亩旱地种植杂交水稻获得了第一季丰收。

  水稻上山深受农民欢迎,2022年云南推广了50万亩,其中277人的蒿枝坝村推广了405亩,总产28万公斤,人均产量超过1000公斤。

  朱有勇院士团队接到了更多云南山区百姓的邀请,他们的工作中心从澜沧县扩大到云南全省,工作节奏比以前更快。“不是在田间地头,就是在去田间地头的路上。”该团队成员赵宇笑着说。

  如今,每当黄惠川回到澜沧,看到乡亲们的笑脸,看到蒿枝坝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漫山遍野是他们推广的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他感觉很踏实,“这些年没有虚度,这是用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成就感”。

  “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产业全面振兴是历史赋予我们新时代青年农业科技人员的历史使命。”黄惠川说,今后将牢记的嘱托,继续奋斗在农业生产一线,为祖国农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朱有勇说,“所做的一切,是希望我们中国人能将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文凌)

科技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科技新闻:

  • 下一个科技新闻: 没有了
  •  
     栏目
    普通科技新闻 朱有勇院士团队:让科技创新在田间地头开花结… (01-05)
    普通科技新闻 这些炫酷黑科技今日在2021文化科技融交会现场… (01-05)
    普通科技新闻 开福区科技创新动能澎湃 (01-05)
    普通科技新闻 表彰!2021-2022年度中国能建科技创新先进集体… (01-04)
    普通科技新闻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发布:中国热点论文数量… (01-04)
    普通科技新闻 《人民日报》发文关注方太树立民营企业科创典… (01-04)
    普通科技新闻 喜报!东大这些成果入选2021年中国百篇最具影… (01-04)
    普通科技新闻 接连斩获2021中国独角兽、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多… (01-04)
    普通科技新闻 2021年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 来看最潮最… (01-04)
    普通科技新闻 南京照明集团十年改革发展成就回眸:用情用心… (01-04)
    普通科技新闻 他通过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01-04)
    普通科技新闻 十三五科技新成就 丨 科技创新厚积薄发 (01-04)
    普通科技新闻 外媒想不到中国的科技竟然取得如此成就已夺得… (01-04)
    普通科技新闻 2022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等开始征集 (01-03)
    普通科技新闻 2022年铁路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 复兴号再创世界… (01-03)
    普通科技新闻 2022年全国科技周中科院重大科技成就展 (01-03)
    普通科技新闻 10张图回顾2022科技大事件 (01-03)
    普通科技新闻 2022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 (01-03)
    普通科技新闻 科技资讯-提供最新科技资讯动态(19)_前瞻财经… (01-03)
    普通科技新闻 资讯 全球前沿科技速递! (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