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2020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在京召开,主题为“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传播”。论坛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光明网支持,来自各新闻单位、科研院校、医疗卫生有关部门的200余人参加了大会开幕式。
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表示,希望广大科技新闻工作者立足“人民”不动摇,始终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俯下身、沉下心,用群众身边的典型去说服群众教育群众,书写人民业绩,讲好中国科技故事;立足“科学”不动摇,虚心求教相关行业的科学家,多综合科学的观点,特别是要不信谣、不传谣,主动发声,解疑释惑,敢于辟谣;树立“共同体”思维,增强团结,加强合作,更好地做好全媒体时代下的科技传播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专家侯立安作了题为《科学家精神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中发扬光大》的报告,他认为,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既传承了老一辈科学家精神血脉,又蕴涵了新时代特点。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疫情防控中要勇于攻坚克难,发挥科技在战胜疫情中的关键支撑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作了题为《弘扬抗疫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的报告,他认为,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疫情防控局面,构建了全民参与严密防控体系,通过超常规的社会隔离管控措施,实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阻断了病毒传播链条。通过调查研究,他结合古代医药典籍,制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疑似、发热、密接和确诊等四类人进行分类管理,成为了中国抗击疫情的亮点。
中国记协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翟惠生作了题为《突发公共事件的媒体责任》的报告,他认为,科学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活,当今时代的科技传播要做到守正创新,科技新闻报道既要遵循科学规律、求真务实,又要反映时代特点,结合当下的传播手段和受众的审美习惯,摒弃概念化与喊口号,娓娓道来地讲好科技故事。
开幕式上,2020年科技传播奖正式颁出。今年,为了表彰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会员在抗击疫情期间,传播防疫抗疫知识、报道医护工作者、科学家事迹、发布我国科研进展以及国际疫情动态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今年的科技传播奖评选围绕疫情与传播展开。经评审委员会评审,本届科技传播奖共有7名优秀个人、3个优秀团队获此殊荣。
获得优秀个人奖的分别是杭州阿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马舒建,新华社国内部科技采访室主任、高级记者陈芳,武汉科技报社董事长、社长、总编、书记陈海涛,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系主任、副教授吴志远,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办公室主任鲁国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研究员张宇与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健康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吴一波。获得优秀团队奖的分别是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公关部、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湖南科技报社。
优秀个人奖获得者代表陈芳在发言中表示,科技创新从未像当前一样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厚植科普土壤,讲好中国的科技创新故事,科技传播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她认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科技传播既要适应网络时代的灵动与锋芒,也要保持力能扛鼎的沉着与厚重。科技记者要树立“大科技”概念,当好科技传播的主攻手,讲好创新中国故事,唱响新时代奋斗者的“好声音”。
论坛还设有八个分论坛,主题分别为“越过寒风•聚力融合——第十三届新媒体节全国科技新媒体年会”“VR技术科普应用研讨会”“‘探索星辰大海 逐梦航天强国’——第二届太空文化青少年教育论坛”“5G时代的科技创新传播”“新格局下的健康传播”“数据新闻与建设性新闻”“全媒体时代科技报健康科学传播”“疫情报道的科技素养与伦理反思”。(记者 赵清建)
中国科技馆举办“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创新发展论坛暨“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开幕活动
2月24日,“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创新发展论坛暨“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开幕活动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科技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宝马中国联合主办,旨在充分交流文化、艺术和科学融合发展的意义,深度挖掘文化传承与发展创造的可能。
业内人士指出,数据资源助力交通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同时也给整个产业链带来了新的活力。
在河北省三河市第九小学,志愿者借助20余组科普展教品,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学课。
首例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患者出院。北京安贞医院医疗团队为该患者植入的人工心脏结构精巧,“体重”仅186克,大小接近于一只怀表。
除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外,西部(重庆)科学城还抢抓重庆建设电子制造业两大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机遇,加快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骨髓移植即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用来治疗多种恶性血液肿瘤和地中海贫血症等血液单基因遗传病。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邱锡鹏团队最新发布的国内第一个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也被称作中国版ChatGPT。
柔性电子器件在人体健康检测与分析以及可穿戴设备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电梯能替代火箭把人和物资送往太空吗?这可不是电影《流浪地球2》独有的“狂想”!火箭已很常用,太空电梯却还停留在科幻中,它还能成线
美国研究人员使用人工智能(AI)模型揭示了可能影响人类认知进化的基因组突变。
柔性电子器件在人体健康检测、可穿戴设备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应用前景广泛。
V-K型CRISPR相关转座酶(CAST)基因编辑系统在原生宿主蓝细菌中受控于一类新型MerR-type转录调控因子CvkR。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进程中,把握数字经济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