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后,乌军挡住俄军对乌首都基辅的进攻,并在下半年夺回大片土地,包括11月重新控制赫尔松市。然而,2023年,战局变得对乌方不利,西方舆论吹捧的大反攻没能突破俄军防线,乌克兰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所获甚微。
◆“特别军事行动”2022年2月24日凌晨,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俄将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普京讲话结束几分钟后,俄军兵分多路,从乌克兰的北、东北、东、东南、南部方向同时发起进攻。其中北路俄军从白俄罗斯境内出发,一路经第聂伯河西岸的切尔诺贝利直扑乌克兰首都基辅,一路向基辅东北部城市切尔尼戈夫推进,试图以钳形攻势合围基辅;东北方向俄军则从俄境内出发,对乌克兰科诺托普—苏梅—哈尔科夫一线展开进攻;东部方向俄军一部分从顿巴斯地区的控制线向西北方向推进,一部分往南直逼亚速海港口城市马里乌波尔;在南线,俄军从克里米亚半岛攻入赫尔松州,并向西北方向的尼古拉耶夫州和东部的马里乌波尔分头推进。
◆俄军奇袭基辅受挫开战首日,北路俄军出动数十架武装和运输直升机,沿第聂伯河突袭距基辅约10公里的戈斯托梅利机场,试图在此开辟着陆场,从而让俄军机械化部队能够直接空运至基辅外围。然而这次大胆且冒险的作战行动没能像俄军设想的那样发展,驻守机场的乌军进行了顽强抵抗,配备重型装备的乌国民警卫队第4快反旅随后抵达机场,形势逆转。接下来近一个月,多路俄军试图攻占基辅未果。
◆激战马里乌波尔2022年4月份,俄乌双方在顿涅茨克南部港口城市马里乌波尔的交战开始白热化。俄军动用轰炸机、重炮对马里乌波尔进行了猛烈轰炸,至4月下旬,乌军被压缩至亚速钢铁厂周边,随后双方在这里进行了持续近一个月的激烈交战。5月21日,最后一批531名乌克兰守军投降,俄军完成了对马里乌波尔的全面占领。6月24日,在俄军的全力进攻下,乌政府下令从北顿涅茨克有序撤军。
◆乌军大规模反攻2022年7月底,乌军在赫尔松州开始组织反攻,9月7日,乌军在哈尔科夫发起大规模突袭,到9月8日深夜,乌军突破俄军防御阵地近50公里,随后夺取哈尔科夫州首府库皮扬斯克,切断了俄军在伊久姆地区的主要后勤线日,俄国防部承认俄军已经从哈尔科夫撤出。
◆乌军夏季大反攻折戟2023年6月初,乌克兰在三条战线上几乎同时发起了反攻。经过几个月的准备,装备了北约国家德国豹式坦克、美国布拉德利战车等装备,被乌克兰寄予厚望的反攻部队,在面对俄罗斯几个月精心布置的地雷阵、战壕、无人机、直升机的阵地,仅仅不到一周就损失惨重。而后乌军改变战术,采用轻步兵突击,在付出了巨大的人员和装备损失之后,在几个方向上推进了几公里到10多公里不等,远远不及预期。随着乌军的装备和人员损失和弹药的消耗,反攻很快陷入了停滞。
◆瓦格纳兵变2023年6月24—25日,瓦格纳武装力量控制罗斯托夫地区包括机场在内的军用设施。并且向莫斯科进发。然而仅仅一天后,在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斡旋下,普里戈任同意和谈,并把瓦格纳转移到白俄罗斯。8月23日,普里戈任乘坐飞机坠毁遇难。
◆乌军深陷弹药危机2023年7月起,乌克兰陷入了弹药短缺危机,而北约国家产能有限。因此7月拜登总统批准了向乌克兰提供集束弹药,9月又批准了提供陆军战术导弹系统,但是未能改变乌克兰缺乏弹药的状况。由于西方国家的去工业化,整个西方炮弹企业都加班加点生产,仍然无法满足乌克兰对炮弹的需求。
◆俄罗斯转守为攻2023年10月7日巴以冲突爆发,西方的注意力集中到巴以双方。美军原本要给乌克兰的弹药转运到了以色列,导致乌克兰援助断崖式减少,乌克兰战场上陷入全面被动防御。10月中下旬,俄罗斯在巴赫穆特、阿夫杰耶夫卡、马林卡进行了反攻。11月1日,时任乌军总指挥扎卢日内在接受《经济学人》采访时承认了此前难以言表的事实“战争已经陷入‘僵局’”。(央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