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声丨于东霞:打通玉米增产增收最后一公里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2/24 16:10:00 | 【字体:小 大】 |
来自农村、心系土地,过去一年,如何提升玉米产量、帮助农民增收,仍然是全国人大代表于东霞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东北,大田作物是靠天吃饭的,如果遇到干旱年头,玉米减产非常严重。所以,水对于保证玉米产量非常重要。玉米产量,向谁要?一年来,于东霞一手拉着农户,一手请来农业大学的专家,走访调研东北多地玉米种植情况。她发现,在许多地方,玉米大多在缺乏灌溉条件的旱地大田里种植。
如果玉米地能像蔬菜作物一样,用上水肥一体化,那是天大的好事。打破靠天吃饭,做到旱涝保收。“水肥一体化”,于东霞自己就是受益者。几年前,她将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引进合作社,实现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配方,不仅节水、节肥、节省人工,还能提高作物品质。
如果玉米地也用上水肥一体化的设备,玉米就能增产200多斤,一亩地就能增收200多元,同时还能减少农药化肥的成本投入。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于东霞的新建议,关键词就是“水肥一体化设备补贴”。
于东霞:现在能把一亩地的水肥一体化设备投入控制在100多元。老百姓自己投入一些,如果国家再能补贴一部分,打通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这样就能实现玉米增产、农民增收的双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