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习在广东考察,首站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湛江。
五年前,赴广东考察时,要求把汕头、湛江作为重要发展极,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这次在湛江,考察了4个地方,从海洋渔业、生态保护,到港口运营、水资源配置,从耕海牧渔,到调丰补缺,每一处都事关民生福祉,每一处都承载战略考量。约》。在全球红树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下,中国红树林面积不降反增。
2020年完成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红树林面积2.71万公顷,较2001年增加了近5000公顷。
去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在武汉举行。在视频致辞时说,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
从一片红树林,到一个国际合作平台,彰显着中国推动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决心和担当。
徐闻港地处琼州海峡黄金通道大陆端咽喉,是全球最大的客货滚装码头。年吞吐能力为车辆约320万辆次、旅客约1730万人次,实现水路、陆路、铁路、城市公交无缝对接。2020年开港以来,新航线直对海南省海口市新海港。从这里出发,粤琼两地海上航程缩短一半,能更好地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
舟楫相通,古已有之。徐闻古港,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从徐闻等地出发,来回全程一万多海里,沿途经过17个国家,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海上交通线之一。徐闻城因港而兴,盛极一时。
港口,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晴雨表”。曾指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在以往的国内考察中,他多次看港口。2017年,在广西北海市的铁山港考察时,强调,写好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港口建设和港口经济很重要。
徐闻港,是推动广东海南相向发展、“双向奔赴”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连接点。一个港口,既牵系重大国家战略,也承载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徐闻港,重点关注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的情况。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强交通、能源、水利、农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
大水桥原名大水溪,水势洪大,湍急无比。为防止汛期给沿岸带来压力,当地截堵大水溪蓄水,在徐闻县城东面建起大水桥水库,1958年7月竣工,最大坝高27米,总库容1.27亿立方米。
长期以来,粤西地区特别是雷州半岛是全国闻名的苦旱之地,自然调蓄能力弱,丰枯变化大,水资源短缺问题困扰当地人民。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从西江干流取水,通过泵站加压提水,穿过云开大山,联通10座水库,调水至雷州半岛,输水线公里,供水范围包括云浮、茂名、阳江、湛江四市,覆盖人口超过1800万人。工程于去年8月开工建设,总投资超600亿元。
高度重视水利工作。2014年3月,他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新时代解决新老水问题、保障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1年5月,在河南南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资源的战略意义不容小觑。正如所说,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
这次到广东,是习今年以来首次国内考察。在《时政新闻眼》看来,的广东之行至少承载着三个层次的战略考量。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就来到广东,发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动员令。此后,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2018年和庆祝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2020年,他又两次来到广东考察。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再赴改革开放重要地标,是宣示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广东是举足轻重的经济大省。五年前,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广东在四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其中第一个就是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党的二十大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是此次赴广东考察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本月开始,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此次考察前夕,出席主题教育工作会议,重点部署这件事关全局的大事。这次主题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并且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广东之行,是以实际行动以上率下、作出示范。
的广东之行,还将去往哪些地方,关注哪些重点,《时政新闻眼》持续为你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