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市“两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佘春明提出了实体经济、现代服务、乡村振兴、基建支撑、科创驱动、城市品质、文化自信的“七强之路”和精神赋能、健康保障、教育振兴、公正尊严、环境优良、稳定平安、增收有道的“七富之举”。富强滨州建设的内容再丰富、路径再清晰。全市践行“七富七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锁定目标,奋力攻坚,化解了一些长期没有妥善解决的难题,破解了一些长期制约发展的瓶颈,办成了一些谋长远、看未来的大事要事,推动滨州一系列趋势性、关键性、务实性变化,主要经济指标和民生指标增幅进入全省前列,富强滨州建设全面起势、整体成势。
面对防疫与发展“双重”考验,滨州早谋划、快行动、重统筹、抓落实,以强有力的措施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转型发展主动仗,交出了统筹常态化防疫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合格答卷。滨州在全省有病例的市中发病人数最少,实现了住院患者“全治愈”“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在全省率先启动企业复工复产和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集中开工;在全省最早出台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意见、指南以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系列惠企暖企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在全省率先达到100%,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滨州锚定“体制机制创新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以改革应对变局、破解困局、开拓新局。强力推进“7+3”重点改革攻坚任务,坚持建立“1+10+N”改革协同推进体系,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泉。持续破解长期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滨州模式”。2020年10月25日上午,新时代体制机制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暨“滨州实践”高层研讨会在滨州开幕。当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等领导和专家,以及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一百多名改革战线的同志参加会议,研讨和总结新时代地方深化市场化改革的成绩与未来趋势,交流改革经验,推广滨州市为代表的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经验。会议充分肯定了滨州“全领域流程革命、全生态改革创新”的发展理念,肯定了独具特色的“滨州实践”。
2020年7月31日,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城市的意见》,提出把推进产教融合、实业创新“双型”城市作为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性任务,以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联盟、产教融合示范园区为重点,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构建服务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滨州着力打造“五院十校N基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贯通,构筑起支撑未来发展的源动力、主引擎。“双型”城市,成为滨州的新定位、新架构,一个城市新概念、新提法,一种区域发展新路径、新模式。
2020年8月15日,“滨州人才节”启动仪式暨人才发展专题报告会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滨州人才节”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承办,主题是“选择滨州,共创·共享·共成长”,以节为媒、以智结缘,广纳四海智者,汇聚八方智慧,构筑人才发展的新智城。“滨州人才节”作为人才的专属节日,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以后每年举行一次,打造成滨州人才工作的特色和品牌,为富强滨州建设贡献智慧力量。滨州实施“百名高端专家、千名硕博士、万名大学生进滨州”工程,省内首创设立“滨州人才节”,建成投用人才公寓、青鸟驿站,积极构建“引育留用”人才服务生态。2020年1-11月份引进高端专家135人,大学生11601人,其中博士60人、硕士1304人,呈现人才“净流入”态势。
6.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一期项目全面竣工投用,开创重点项目推进“滨州速度”
2020年9月25日,第二届滨州市企业家大会在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主报告厅召开。这是渤海先研院建成后的首次亮相。而在随后到来的9月30日,渤海先研院迎来它的重要时刻——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回顾一年来的建设历程,从2019年初提出战略构想、当年9月领衔全市重大项目强势开工,假期不停步、疫情不停工,到一期工程全部主体封顶,渤海先研院项目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开创了重点项目推进的“滨州速度”。首届滨州人才节、新时代体制机制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暨“滨州实践”高层研讨会、2020渤海科创发展大会、2020年山东省科协年会、黄海科学技术研究院成立仪式等,相继在渤海先研院举行。
7.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 “智者智城”的文化软实力、服务支撑力、综合影响力不断增强
顺应人民新期待,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打造“智者智城、志在滨州”城市品牌,“品质滨州”越来越有“诗和远方”的生活气质,“智者智城”的文化软实力、服务支撑力、综合影响力不断增强。市主城区实施125项城市基建项目,打通断头路15条、断头桥4座,新增城市公园、口袋公园40处,新建城市绿道(健康步道)50.84公里,新增改造绿地面积151万平方米,“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成为城市标配。高标准筹建会展中心、体育中心等功能设施,开展城区城际公交提升工程,公交线%,主要城际公交票价下降33.3%,群众出行便捷度、舒适度显著提升。市域治理更完善,我市作为全省唯一的市,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在全国文明城市同期全省市级创建中,群众满意度测评列第1位。
8.聚焦农业结构、农村治理、农民生活等领域,努力补短促强,“三农”工作取得新发展
2020年11月份,滨州代表山东省接受中央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督查,中央督查组给予充分肯定。聚焦农业强,“粮食加工”加快向“食品生产”转型,“食域滨州”区域品牌不断叫响。49项省重点水利工程主体全面竣工,全市重点骨干河道实现全流域、全覆盖治理。聚焦农村美,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累计建成省级示范村97个、市级示范村309个。实施农村废旧房屋残垣断壁“清零行动”,拆除废旧房屋3万余处,清理残垣断壁1.1万余处,工作经验得到农业农村部认可并全国推广。聚焦农民富,实施农民收入“四增”工程,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市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60%以上。2020年1-11月份,农村居民收入同比增长4.6%,列全省第7位。
9.滨州与中海油集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渤中19-6凝析气田项目登陆滨州,滨州双招双引获重大突破
2020年12月28日上午,滨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渤中19-6凝析气田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济南举行。渤中19-6凝析气田位于渤海中部海域,目前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约2000亿方、原油和凝析油储量超2亿方。根据协议,中国海油渤中19-6凝析气田登陆点位于滨州市北海经济开发区临港高端石化产业园。据初步测算,项目达产后,年直接产值200亿元左右,同时可带动滨州市天然气、石化上下游产业企业向精细加工方向发展。该项目产出天然气在满足滨州当地供应前提下,还能辐射山东省、京津冀地区及雄安新区,优化能源结构、完善能源供应保障。该项目的签订,也标志着滨州“双招双引”工作实现重大突破。
10.滨州港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秦滨高速无棣埕口至沾化段正式通车,大高机场3条航线首航,滨州交通呈现纵横畅通、立体连通格局
京沪高铁复线和济滨高铁已完成现场定测、地质勘探,沾临、济高等高速公路加快建设,秦滨高速无棣埕口至沾化段正式通车;滨州港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作为省会经济圈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已纳入省政府发展规划;大高机场升级扩建民用机场,2020年12月30日“滨州大高——北京密云”航线和“滨州大高——烟台蓬莱”“滨州大高——日照山字河”2条“环鲁飞”有关航线开通,这标志着滨州进入航空时代。全年预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50亿元,同比增长87.5%,投资总量、建设规模创历史之最。滨州“六高五铁十专线九高速”纵横畅通、机场港口立体联通格局即将形成,国家主干道高铁枢纽城市和环渤海中心城市战略地位奠定凸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