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融合快充会烂尾吗?
 国外排名前20科技网站和博客
 国外科技感强的网站
 国内首条“丝路海运”电商快…
 国内物价运行总体平稳——解…
 1~5月国内汽车累计销售超106…
 2023年1月18日周三《新闻联播…
 特稿:2023年全球有哪些科技…
 美英澳执意推动核潜艇合作 引…
 国际锐评丨剥开美英澳的层层…
 外交部:美英澳三国口口声声…
 文博会扩大“国际朋友圈” 海…
 美国旧金山毒品泛滥、暴力犯…
 加拿大火烧10多天纽约成空气…
 据媒体新闻当地时间9日意大利…
 11天→10小时这条路红了1000…
 双休日上海主打晴热午后局部…
 新闻第一线年汽车往事
 【微特稿·时事与军事】索马…
 【微特稿·时事与军事】土耳…
 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
 打破“失踪”传闻?乌国防部…
 乌国防部军官发总司令出镜视…
 近万方社区商业、私家会所……
 天津公积金贷款今日起执行“…
 楼市“促稳”举措提振家电信…
 市场信心和预期修复?内房股…
 今天央行重磅表态!
 新华时评:捏造中国“打压外…
 在线教育迎来最强监管限制补…
 在线教育最后一个繁忙暑假?…
 国内在线教育面临最强监管美…
 “美国奉行单边主义狭隘追求…
 高考结束后出行旺季来临暑期…
 2019年文化旅游的十大关键词
 旅行消费呈现新趋势
 乡村旅游“热门”城市背后的…
 “六一”和暑期将至带火亲子…
 夏津公路分中心工作成绩突出…
 引育并举山东立行教育集团快…
 齐河公路分中心多措举严防麦…
 高考作文素材!10个疫情热点…
 试题紧贴时事热点火箭燃料、…
 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广谱抗根…
 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广谱抗根…
 科学家认为纳米机械量子比特…
 历史与科技的对话 第三届“文…
 “她力量”绽放在科研征途上
 军队进入最高战备状态!塞尔…
 国内外近期发生的一些重要大…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科技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融合快充会烂尾吗?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6/11 18:24:07 | 【字体:

  说起手机充电啊,大家应该都很有感触,毕竟可能是大多数人这么多年来唯一坚持下来的习惯了。

  src=对手机行业比较了解的人都知道,几个国产品牌在充电技术上特别卷,比如华为、小米,快充功率做到 150w 甚至是 200W 都不足为奇。

  之前红米 Note12 Pro+ 机型的魔改版,在 4100 毫安电池 +300W 功率的加持下,2 分钟就能充到近一半,5 分钟即可完全充满,实测峰值功率更是能达到 290w。

  几年前火遍大江南北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广告语,放在今天好像都只是个 弟弟 。

  与国产品牌相比,苹果和三星就显得佛系很多了,苹果常年淡定的保持在 20-30w。

  三星积极性稍微高一点,但是多口充电器也才只做到了 65w,导致不少苹果和三星用户出门前,如果电量不到 80% 就会特别焦虑。

  一冲才发现,平常半小时就能冲到的电量,硬生生要花两三个小时甚至是更久,体验感一下从云端掉到了地底。

  而且如果一家人用的手机不一样,抽屉或者桌上就会出现一堆不同的充电器互相缠绕的情况,不能舍弃也不好收拾,属实是无奈啊。

  src=那么,充电头互不通用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已经被诟病很多年了,为什么一直没能解决呢?

  之前各大手机厂商为推出独占卖点吸引用户,也为建造生态壁垒,售卖配件以获取利润,纷纷推出私有快充协议。

  src=手机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厂商们从做蛋糕变成抢蛋糕,内卷的程度自然也逐步升级,快充和摄影都是大家重抓的主要卖点。

  这意味着,如果想要实现快充,用户往往必须使用与之匹配的原装充电头甚至数据线,该品牌的配件销售量也就能一直保持在高水平。

  而在技术层面,国内手机厂商有各自不同的技术路线,比如华为采用的是 SuperCharge 技术,OPPO 和一加采用的是 VOOC 闪充技术,小米则采用的是 Quick Charge 技术。

  不同的技术路线意味着不同的充电方式和充电标准,这就导致了快充协议的不同。

  src=当然,快充技术还会涉及到专利等法律问题,不同的品牌会在充电技术上申请专利。

  如果一个品牌的充电技术被其他品牌采用,可能会涉及到专利侵权等法律问题,也会影响到快充协议的统一。

  但是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品牌之间互不兼容、协议互不开放,不仅会影响用户快充体验,还造成了资源浪费,增加产业链上下游研发成本。

  美国科技网站 The Verge 就曾报道,全球范围内每年有 5.4 万吨充电器被浪费。

  同时,欧盟委员会也估计,每年欧洲废弃和未使用的充电器会产生约 1.1 万吨电子垃圾。

  所以统一协议这件事早就有人尝试过了,比如在 Android 7.0 时代,谷歌就开始着手规范快充协议,要求使用 Type-C 接口的手机必须支持 PD 快充协议。

  PD 快充是由 USB-IF(USB 标准化组织,谷歌是其中一员)所制定,意在统一充电规范。

  推出的手机产品大都只支持 18W、20W 的 PD 快充,中低端机型还会更低。

  相比于私有协议的超高功率可以说是毫无竞争力,估计心里都在想 干嘛听他的,跟钱过不去呢?

  发现没有,各家手机厂商就像一个叛逆但有才的孩子,拒绝了大家长 苦口婆心 提供的方向,选择自己闷头干,让快充功率越来越卷。

  好像也没方便到哪里去,毕竟手边一旦没有适配的充电器,再高的功率都只是鸡肋功能。

  因为不只是谷歌这样的企业,各个政府和机构也意识到了这个壁垒带来的危害性。

  先来说说国外,去年 6 月 7 日,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达成协议,统一便携式电子设备充电的标准接口,拟在 2024 年秋季强制实施。

  src=当然,这份协议也关注到了快充充电速度问题,表示对于支持快充的设备,要允许消费者使用兼容充电器,能够以相同的速度为设备充电。

  相较而言,我国的快充行业发展早,产业规模大,技术成熟,需要更多企业和机构共同出力推动技术合作。

  这是一个由信通院,华为、OPPO、vivo、小米等多家手机厂商以及各行业供应商共同起草制定的一种快充技术规范,也就是一个让大家统一快充标准的具体化文本。

  普通的 USB-A 口并没有 CC 引脚,在不魔改 A 口的情况下并不能兼容 PD 协议。小米、vivo 就通过魔改 A 口加入 CC 引脚实现了 A 口 PD 快充。

  src=PD 协议背后的 USB-IF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出于淘汰 USB-A 的打算,但 USB-C 完全取代 USB-A 并没能如预期般实现。

  市面上仍然有大量设备是基于 USB-A 的,这也是 PD 协议没法推动统一的重要原因之一。

  USB-IF 规定的超过 3A 的线材必须内置 E-Marker 芯片,而 UFCS 则规定当线A 时,不需要识别线缆,可以根据线缆阻抗来匹配线缆通流能力。

  src=所以总的来说,UFCS 的实现门槛和成本都要比 USB PD 低,而且在 USB-A 和 USB-C 上都可以实现,可使用的范围更广。

  2021 年 5 月至今,UFCS 发布已经整整两年了,它的进展怎么样呢?

  截至今年 2 月,首批 UFCS 融合快充认证共计发放 15 张认证证书,共计 6 家企业通过了首批认证;

  其中包含 5 款终端(手机)、6 款适配器(充电器)和 4 款芯片产品。

  src=UFCS 的成员涵盖了半导体、芯片、工厂、终端等各类企业,基本覆盖了快充行业内的各类主体。

  即使是支持的手机,目前也只是在 UFCS 1.0 阶段,功率往往不到 30W。

  UFCS 2.0 的目标是能够将功率提升到 60W 级别,但具体的方案暂时还未实现。

  充电器端倒是有许多新产品支持了 UFCS,像华为的「冰糖全能充电器」、小米的 67W 双口充电器都是在 表忠心 。

  src=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华为、小米 ov 这几个主流品牌中,暂时只有 vivo 旗下的 iQOO 在认真推动 UFCS 在手机上的实现。

  包括最近千元级别的 iQOO Z7 也已经支持 UFCS,乐观估计, iQOO 之后的 Neo 系列也会开始支持 UFCS。

  根据前面的分析啊,咱们可以发现,理论上来说,手机端要支持 UFCS 并没有太大的技术难度,那为什么这些手机厂商都在变相 装死 呢?

  从手机厂商的角度出发,将自研的快充协议适配其他品牌机型其实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毕竟这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还有沟通成本。

  授权费用过高、其他厂商不会买单,可授权费用低、几乎就等于是既削弱自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挣不到钱,具体的利益分配还有待从长计议。

  因此当下还在做公有协议的厂商,往往是高通、联发科、USB IF 等上游供应商或行业组织。

  各家的举措还是比较保守,说明依旧存在一些顾虑,或者说希望能再缓缓,盼着先能找到别的抢销量亮点,距离实现融合快充估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无论怎么样,不管是一年前华为、荣耀、小米、vivo、OPPO 成立的快充联盟,还是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发起成立的 终端快速充电技术与标准推进委员会 ,都在释放快充技术将逐渐实现融合和统一的信号。

科技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科技新闻:

  • 下一个科技新闻: 没有了
  •  
     栏目
    普通科技新闻 融合快充会烂尾吗? (06-11)
    普通科技新闻 国外排名前20科技网站和博客 (06-11)
    普通科技新闻 国外科技感强的网站 (06-11)
    普通科技新闻 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广谱抗根肿病基因 以西汉名… (06-11)
    普通科技新闻 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广谱抗根肿病基因 (06-11)
    普通科技新闻 科学家认为纳米机械量子比特可能是更好的量子… (06-11)
    普通科技新闻 历史与科技的对话 第三届“文物科技创新论坛”… (06-11)
    普通科技新闻 “她力量”绽放在科研征途上 (06-11)
    普通科技新闻 科技部召开2018年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党建工作交… (06-10)
    普通科技新闻 科技系统下沉干部的抗疫事丨他在1800多户居民… (06-10)
    普通科技新闻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06-10)
    普通科技新闻 永州市科技系统真抓实干工作推进会召开 (06-10)
    普通科技新闻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与地方互联互通建设工作… (06-10)
    普通科技新闻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0年度报告》出炉 (06-10)
    普通科技新闻 “侧”看女科学家:多彩的她有最蓬勃的力量 (06-10)
    普通科技新闻 月球探测继续、FAST有望开放2020年中国科技创… (06-10)
    普通科技新闻 “中国芯”带来好消息实现全国产化! (06-10)
    普通科技新闻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0年度报告发布 科技成果转… (06-10)
    普通科技新闻 科技强国点亮未来 (06-09)
    普通科技新闻 全球供应链与采购影响力峰会2023将于10月在上… (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