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回应称,根据将于6月1日正式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公司决定停止小早启蒙面向3-6岁儿童的招生工作,并据此对组织架构和人员进行调整。
主流的解释是:这些年,教育培训机构乱象频出,利用家长们的焦虑,大肆扩张。
中国四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奇迹,也深度改写了中国的家庭结构和人伦价值。
在提倡某种进步历史观的时代潮流里,“优生优育”成为了中国城市家庭的共识。
伴随着流行词语“内卷”、“鸡娃”、“躺平”的出现,整个社会弥漫的竞争压力已经从成人社会提前转移到了孩子身上。
虽然户口对他们来说,除了拥有摇号买车牌、买房的权利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下一代争取教育资源。
在全面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表征之下,越来越大的财富差距,让不少家长把教育视为实现阶级跃升的必要途径。
有的人觉得自己这辈子可能“躺平”了,就把一些对青春的希冀和梦想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
而通过线上教育,一个在县城甚至乡村的孩子,周末能上到北大清华常春藤的硕士甚至博士的课。
由于相比动辄数百万的学区房,几千、几万的辅导班显得回报率更高,投资风险更低。
中国科学院去年发布的市场报告中的数据显示,自2014年起,在线在线亿人民币左右的融资金额。
其中,而猿辅导、作业帮两家平台融资总金额就高达380.1亿元,占行业全年融资总额的70.48%。
中科院调查指出,2020年有两亿多中小学生使用网络进行在线学习,主要消费群体是一二线城市的中产家庭,其中六成家庭表示每年愿意花费万元以上用于孩子的在线教育。
教育平台想尽了一切办法吸引学生和家长,广告遍地都是:热门综艺、微信朋友圈,电梯广告位……无孔不入。
凤凰网调查显示,一些教育机构并没有按照规定公示教师的教师资格证,网站上提供的教师简介也无从核实。
消费调解平台“电诉宝”受理的用户维权案例显示,退款难、网络欺诈、霸王条款成了2020年在线教育投诉的主要问题。
面对夸张的广告词、质量参差不齐的课程、真假难辨的“海外名师”,焦虑的中国家长们不得不在混乱中做出选择,监管者也在热潮中摸索风向。
《中国纪检监察报》年初发文批评,在线教育可能偏离教育规律,被资本逐步主导和影响。
“一些线上培训机构为了获取客源,不把钱用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刀刃上,而在各大媒体上铺天盖地做广告,营造所有孩子都需要参加培训的氛围,加重家长的焦虑”。
监管首先出重拳的,就是在线月,北京市教委通报学而思网校、网易精品课违规收费,误导学生缴费,并对学而思、新东方在线等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处以罚款50万元。
面对采访,一位年轻的妈妈说,她给即将上小学的女儿报名了语文、数学、绘画等好几个线上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