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已故中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先生逝世5周年忌日,本人与他亦师亦友近20年,在他逝世前二周还在巴黎见面,他问我为何没来参加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绿公司年会,并向我简述了年会及中国企业界的一些近况,临了,他特意嘱咐我要多关注中国企业家群体,说
吴大使是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创始荣誉理事和绿公司大会主席,他还与龙永图、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英国前首相布朗等人发起成立了中欧企业家峰会,他与包括正和岛在内的许多中国企业家是好朋友,他有求必应,特别关心企业家朋友在国际化经营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热情地给他们当参谋提建议,是他们的良师益友。
为纪念吴大使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所作出的贡献,我想就他企业外交的思想及实践谈一点感想。
吴大使在外交战线工作半个世纪,除了干外交外他并没有任何企业生活的经历,他的企业外交也是退休后回归社会才开始的,但他强大的学习能力和使命感使他对此问题认识比任何人更早更深刻,我甚至觉得可用中国“企业外交第一人”来形容。
沃顿商学院赫尼兹教授认为,企业外交是企业将维护其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关系以实现企业最大目标的一种沟通行为。由于中国改革开放才40年,企业外交在中国起步很晚,20多年前吴大使在法国时中国还在进行入世谈判,中法经贸盘子很小,既没有走出来的国企也没有民企,但他企业外交意识很强,如积极推动空客在天津设立工厂、阿尔卡特在上海张江公司的扩资和家乐福等法国超市进入中国等,不过,我们当时在外交部习惯将此称之为“经济外交”。
2001年上海竞选2010年世博会,吴大使让我负责与法国支持上海申博的十二家大企业老板对接,他对我说法国企业影响力大,是中法友好合作的重要力量。巴黎工商会法中交流委员会秘书长苏小青对我说,她邀请吴大使做报告有20场之多,场场有请必到,因此,一定意义上吴大使的企业外交在20年前就早已开始。
在时任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先生的推动下,他当年与柳传志等中国著名企业家共同创建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是中国企业史上破天荒之事,需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这很符合他敢为人先的处事方式,他身上有一种通常外交官所不具备的企业家精神,他经常对我说,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改变,这与苹果公司乔布斯的人生信条异曲同工。
他驰骋国际舞台长达半个世纪,在国外生活25年,他发现在中国与世界交往中很少听到中国企业的声音,意识到任何事情总是政府一马当先唱独脚戏,在今天多元化的世界语境中对我们不利。
他长期在欧美工作,他深知企业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外交人员回归社会后与企业相结合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双重好处,他觉得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经营是早晚的事,如果外交资源与那些急于国际化经营的中国民营企业结合起来,退休大使可发挥余热,企业则少走弯路,国家的国际形象又可得以正面彰显。
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召开时,他专门打电话给我,让我接待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世博参访团,他对我说,这些企业家非常重要,他们有的人国际经验不足,能在世博会看看,对他们有帮助。
世博结束后我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他关心我的工作也希望我在教科文平台上关心中国企业的“走出去”事业,他每年都邀请我出席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绿公司年会,给我介绍中国企业家,每次参会对我都是一次教育,通过这样的会议我也亲眼看到中国企业家对国际化的强烈愿望。
2013年6月,他陪同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访问法国,受到法国政府的高规格的接待,总统奥朗德在爱丽舍宫亲自与企业家们座谈,向他们介绍法国经济情况并热情地邀请中国企业来法国投资。
吴大使对我说,别看这些连七品芝麻官都不是的企业家,法国人接待非常认真。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经济发展了,人家对我们刮目相看。说明中国企业家已是一支重要的国际化力量。他还说,企业家队伍在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扮演的作用有时要比政府更有效。
在每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绿公司年会上,吴大使作为大会主席总要发表主旨讲话,我出席过几次这样的大会,他一上台气场就特别大,全场先是鸦雀无声,然后就是雷鸣般的掌声,企业家们每次都会被他高屋建瓴的思想、敏锐的观点及其铿锵有力的语言震撼。
其实,我对他这样讲话的内容和方式是非常熟悉的,多年近距离观察让我非常理解他那种要改变国人思想,加速国际化意识步伐的迫切心情。他曾对我无数次地说过,别看中国近些年来发展很快,中国真正了解世界的人很少。
他对我说,一个迅速崛起的国家没有一个迅速崛起企业家阶层配合及其企业家国际化意识的提高,中国怎么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怎么与世界交流合作?总不能任何事情总是由大使馆出面解决吧!
由于中国企业国际化起步晚,大多数企业家对国际化经营缺乏必要的国际经验,体现在他们对外交往中会经常犯一些常识性错误,从小到商务礼仪到跨国经营中不同文化的冲突管理,再到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等。
本来事情并不大,但因为不了解,就容易闹笑话甚至导致经营上的失败,因此,吴大使企业外交的很大精力是在给中国企业家们普及国际常识,从商务礼仪到国别政治、经济、法律环境和风土人情,他什么都愿意与企业家朋友分享,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并热情地当他们国际化征途上的参谋。
吴大使搞了一辈子外交,对国际风云的瞬息变化非常敏感,他喜欢每天收听时政广播,阅读外报外刊,也希望企业家们有条件看一下外报听一下外电,或起码要收听国内有关国际时政的广播,要实时关注国际上所发生的大事并要让企业内部的外事部门能做好研究,提出应对建议。
他常说,国际形势如同天气一样,做人出门要听天气预报,做企业要关心天下大事。
随着近年来中国企业迅速成长,不少企业开始踏上国际化征程并取得了骄人成绩,但个别企业家在国外发展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谦虚谨慎,他们会把国内那种不太文明的习惯带到国外,如在待人接物过程中喜欢炫富,铺张浪费,有的甚至为张扬实力而作出一些让当地居民感到非常震惊的事。
有一位在德国投资货物机场的企业家为了个人在机场跑道上飙车让飞机停飞,在机场附近违规狩猎。
吴大使听完他的炫耀后非常生气,批评他这样做将在国际上造成坏影响,为西方那些者提供炮弹。他告诫这位企业家要学会低调,要谦虚谨慎,到国外要把中国的好东西带出去,再把国外的好东西带回来。
回想当年吴大使陪同中国企业家俱乐部遍访世界,在美国华盛顿受到商务部长,在纽约受到联合国秘书长,在布鲁塞尔受到欧盟委员会主席和比利时首相,在法国得到总统等接见。在一年一度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舞台上,人们同样看到吴大使和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企业家们活跃的身影。
5年前当吴大使不幸逝世时,许多企业家朋友到八宝山为他送行,大家认为吴大使的去世,不光是中国外交界的损失,也是中国企业家国际化的巨大损失。一位中国著名的企业家不久前还对我说,他完全赞成吴大使生前所说的一切,他的逝世使中国企业家大家庭至今感到怅然若失。
想当年吴大使陪同企业家们周游列国时,我们各位企业家朋友风光无限,处处被捧为座上宾,5年后的今天,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外部环境却已发生深刻变化,甚至可用“恶化”两字来形容。
中美地缘政治的激烈冲突和经济“脱钩”已给许许多多中国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害,如华为,但更有数不清的中国企业还在日复一日地遭受美国政府的折磨,它们不断地被美国政府上了“实体名单”,或被禁止美国供应商零部件供应,或被清盘和清算,被禁止在美国从事任何商业活动,或被禁止在华尔街上市或被要求退市。
十天前,美国参议院通过《美国创新与竞争法》,为中美芯片等高科技战又开了新的一枪,然后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美国又伙同七国集团,出台针对我国“一带一路”的美式加长版“一带一路”方案,美国还与欧盟破天荒的就波音和空客长达二三十年的价格补贴战突然休战了,拜登政府的对中国崛起的围堵战略昭然若揭,它不仅体现在“修昔底德陷井”式的大国博弈和外交战线的“刀光剑影”,现已同样体现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征程上的阵阵险阻,甚至“惊涛骇浪”中。
小米的雷军感慨说,过去他不用关心国际时事,不用操心汇率和世界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现在不一样了,不关心企业根本活不下去。
吴大使生前嘱咐企业家朋友们要提高国际化意识,将此视作企业的一种生存本能。如果说吴大使的话在过去还是一种建议,今天就是一种命令。
5年后的今天,中国企业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关心国际时事,任何企业,不管大小,不管国有民有,从中美每天发生的外交博弈到目标市场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大家都得关心,都得加倍重视国际上所发生的一切,并要在企业内部配备懂业务懂世界的专门人才,这样一旦出现风吹草动,企业就能在第一时间拿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
美国利用其《反海外腐败法》在世界上兴风作浪,损害世界各国企业的利益,华为孟晚舟案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有法国版“孟晚舟”之称的法国阿尔斯通热力部门高管、《美国陷进》一书的作者皮耶鲁齐亲口对我说,中国企业要做好应对可能出现孟晚舟“第二”和“第三”的准备。
他对我解释说,美国法律覆盖全球,只要你使用美元或美国的电子网络作为交易工具,美国司法部就有管辖权。他认为,中国企业国际化遍布全球,其任何经营中的闪失都会给美国司法部提供各种“欲加之罪”,特别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还有大量的外国雇员和国际合作伙伴,这些人都同样是美国法律潜在的“管辖对象”。
换言之,美国反腐的治外法权就是悬在中国企业国际化头上的一把利剑,它曾刺向过阿尔斯通和无数欧洲公司,也让孟晚舟长达二年失去人生自由并面临美国法院审判的威胁,但中国企业能否在今后幸免,实属未定之天。
6月10,我国政府为保护中国企业的利益,出台了《反外国制裁法》,这是中美在保护彼此国家经济利益方面的一场新的法律战,中国企业家必须对此有充分认识。
吴大使一生非常重视对国际时局和风险的研判,并认为风险是各种各样,往往突如其来,在今天,我们会将此形容为“黑天鹅”和“灰犀牛”,但对我们广大企业家朋友而言,大家一般比较熟悉或重视政治风险,它比较直观,而对法律风险却不太重视,主要原因是不了解,而非不重要。
吴大使认为防范风险的最好方法是预见风险并积极作好应对准备,中国企业家一定要从孟晚舟案中吸取教训,认真应对美国治外法权对中国企业国际化带来的各种风险。
中国企业家在社会责任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为此,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绿公司年会就是要唤醒这种责任,让企业在绿色中成长。东华老师告诉我,企业绿色成长既是强调环保的绿,也有社会责任的绿。
对于这种绿色成长,吴大使生前非常重视,如在前面我曾谈到他对个别企业家的批评,吴大使一直强调中国企业是中国在海外的形象代言人,任何在环境和社会领域的渎职都会给国家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在今天的世界上,就环保责任的绿而言,全世界都在讲碳中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如果对此不重视,就会寸步难行,特别在欧美国家,相关法律非常严格,一旦触犯法律,企业不仅会失去市场,经营者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就社会责任而言,世界上既有越来越严格的反腐败法律,也有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强制性要求,如法国政府在二年前修改《拿破仑法典》中有关企业的定义,专门加上“社会属性”。
在欧美,企业一般都特别重视社会责任并为此打造了许多具有世界知名度的社会公益品牌,如法国欧莱雅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近20年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在收获企业美誉度的同时也强化其与世界女性消费者之间的品牌“粘度”。
但就中国企业而言,甚至许多大企业参与国际性公益话题的还不太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企业家公益心的彰显,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如果中国企业不重视,影响自身发展且不说,对国家形象也会产生不利,长期会让世界公众误以为中国企业都是唯利是图的“经济动物”。
随着近年来中国企业国际化步子的加快,不少中国企业在欧美市场大举投资收购,5年前曾一度达到顶峰,但中资大举收购欧美企业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在收购法国图鲁兹机场、索肖足球队和法国中部农场等过程中,这些中国企业不守信用,违反商业规则或一些起码的底线,在法国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如果说这些企业在国内习惯了,没人管,所谓“野蛮成长”,但它们一旦出来了,就代表国家形象,它们不负责的行为,给国家形象做了个反面广告,既害己又害国,如果吴大使在天之灵有悟,肯定会很生气,这是他生前绝对不允许他的企业家朋友们做的事。
作为全球新冠疫情第一个受害国和第一个复工复产国家,我国去年实现GDP正增长2.3%,在整个世界经济哀鸿一片中一枝独秀,显示了中国经济和企业强大的韧性,但这也让欧美不少人五味杂陈,他们抱怨中国利用经济全球化聚集了全球资源,从而呼呼要反思全球化并对世界产业链和供应链进行重组。
随着美国和欧盟大多数国家民众疫苗接种率的普遍提高,欧美国家已逐渐恢复正常经济和社会生活并开始开放边境,一个后疫情的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在慢慢显现端倪,但对于世界经济是否在后疫情将出现中美经济完全“脱钩”,或全球化浪潮从此嘎然而止或出现所谓“有限的全球化”或“去全球化”,我觉得作出这样的判断为时过早。
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刚刚结束的七国集团峰会,还是美国欧盟峰会都已表明,欧美已开始紧锣密鼓地布局,一场欧美抱团针对我国在投资、贸易和高科技芯片生产的无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中国企业不能对此动向无动于衷。
就欧盟市场而言,最近一个时期一连串法律法规的出台明显有针对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在欧盟的国际化经营活动的目的,一些原来对我们开放的投资领域突然变得不开放了,特别是去年12月历经7年艰苦谈达成的《中欧投资协定》,也在欧盟议会的强烈反对下被搁置审议,这些事情不要说是去年底,就是几个月前都是不可思议的。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中国企业原先的国际化经营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必将在近期、中期和长期影响到我们的国际化经营活动,然而,中国企业国际化征程的步子是不能停也不能等,这是时代的潮流,因此,在各位企业家朋友国际化征程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就一起多想想吴大使当年对我们的嘱咐,一起沉着冷静地应对各种风险,在企业的国际化道路上继续大踏步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