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开幕 讲好中国的“绿色”故事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6/12 7:07:14 | 【字体:小 大】 |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均斌)今天,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开幕。在毕马威中国展台上,政府、企业、机构等多方讲述了中国的“绿色”故事。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一项全球性挑战,与之相应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数据显示,全球已有上百国家以立法、出台政策或政治承诺等方式提出了自己的碳中和目标,其中GDP排在前10名的国家都已经承诺或明确设立碳中和目标。
毕马威中国副主席、华东及华西区首席合伙人杨洁表示,近年来,在力争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下,我国全社会对于ESG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注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们欣喜地发现,正有一批有远见的中国企业,通过探索自身的‘碳中和’‘碳达峰’方案,实现技术革新上的新突破与新进步。”杨洁说,与此同时,他们用新技术探索出来的新的解决方案,又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升级。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作为绿色低碳领域的一场顶级盛会,为我国绿色低碳全产业链的各类主体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介绍了国内碳市场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他认为,企业是减排的核心力量,企业应积极践行ESG理念,制定减排路径,通过加快技术创新和完善管理实现减排目标,同时合理运用碳金融和绿色金融的支持,降低减排成本,促进减排收益实现。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阐述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双碳”论述的要义以及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举措和任务部署,分享了国内外低零碳产业和绿色转型的最佳实践案例。柴麒敏表示,我们已经进入了全球气候治理和国际合作的新时代,气候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的紧密结合对未来中国发展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和变革。
近年来,全球低碳发展的迫切性凸显,需要商业界凝心聚力、创新合作,共同迎接挑战与抓住机遇。清善环境协作集团董事长杨军认为,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与落地中国实践转化,是带动“低碳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并且可以实现双向收益。中国市场是生态文明发展的“发动机”,中国商业实践将成为推动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