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京江宁区举办第16个“国际档案日”主题活动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6/12 7:06:57 | 【字体:小 大】 |
扬子晚报网 6月9日讯(记者 姜婧仪 通讯员 江融宣)今年6月9日是第16个“国际档案馆日”。今天上午,江宁区在区档案馆举办“牢记嘱托 为党管档”主题活动,通过组织社会各界参与诵读红色珍档、拍摄档案故事短视频、开设江宁档案故事分享会等形式,提高社会公众对江宁历史文化和新时代十年发展成就的知晓度,提升社会各界对档案的法治意识和参与度,推动江宁区档案系统忠诚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职责使命,为江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提供档案支撑。
活动在中国档案工作者之歌《流动的星河》大合唱声中拉开序幕,南京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王晓红为大家领学了习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
用“活”档案,讲“活”历史。活动现场,“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院文物修复中心江宁合作基地”正式在江宁区档案馆揭牌落户。区档案馆将深挖档案资源,加强馆藏展示、研究交流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把基地打造成彰显文化自信的新标识,塑造出促进文化交流互鉴的金名片。
区档案馆和团区委还共同启动了“江宁抗战故事”主题短视频征集评选计划,发动全社会充分挖掘利用江宁抗战档案资源,用短视频的方式解读江宁抗战档案里的精神密码,讲好江宁抗战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提升江宁档案品牌影响力。
文化为本,档案为根。为进一步发挥档案文化功能,让档案走出“深宫”,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区档案馆启动了“档案里的江宁故事”分享会系列活动,现场为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6位档案分享人代表颁发聘书,通过他们对档案的深度解读,从不同视角、不同主题展示深藏在纸张文字之间的历史细节,挖掘档案背后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向听众释放出档案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力量。档案分享人张军还以微党课的形式现场讲述了《民国户籍卡中的中共地下党》,带领大家重温党的光荣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档案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
活动中,学生代表朗读了历史档案《秦淮新河建成通水》,教师代表独唱了历史档案歌本《跟着中共走》,带领大家走进那段红色记忆,让更多人透过鲜为人知的经典故事,汲取老一辈人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直以来,江宁区高度重视档案工作,3.78万平方米的江宁区档案馆新馆于2022年6月开馆,现有馆藏档案118万卷、59万件。下一步,区档案系统将以实际行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持续擦亮“宁心归档”党建品牌,“宁”心聚力、久久为功,保护好利用好红色档案,宣传好守护好红色文化,发扬好传承好红色基因,为推进江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贡献档案智慧、彰显档案作为、书写档案华章。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