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部署。在新征程上,主流媒体要以习文化思想为指导,不断探索新范式、新理念,从内容、形式、机制等方面发力,做好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新闻报道,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当前,文化强国建设正加快推进,文化新闻报道要加强赋能,坚持文化强国建设思维。
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公共文化服务报道要以人民群众作为报道主体和服务对象,通过反映人民生活、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来增强报道的传播力和感染力。一是聚焦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新闻报道应围绕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展开,注重挖掘普通人在文化活动中的真实故事和情感。二是强化人文关怀与情感共鸣。报道中需融入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追求的理解,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人物情感。三是创新表达方式,使其更贴近群众。四是注重实际效果与反馈。通过热线、社交媒体等渠道收集群众对报道的反馈,及时调整报道角度,确保内容贴近群众实际需求。
另一方面,要坚持高质量发展逻辑。赋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新闻报道要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革的“助推器”,既能加速优质资源下沉与数字化转型,也为政策落地与协同创新构建舆论支点。
首先,推广创新模式,深化服务下沉。在宣传空间下沉实践中,报道基层阅读空间、智能书柜等新型服务载体的建设成效,强化“最后一公里”服务理念,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社区、街区、园区延伸覆盖。在传播数字赋能经验上,聚焦数字平台建设案例(比如线上借阅、需求分析系统),推广大数据精准匹配文化资源的模式,助力基层实现按需供给。
其次,解读政策导向,凝聚改革共识。包括传递顶层设计精神,深入解读国家政策,阐明改革方向,引导地方实践与中央部署同频共振;剖析机制创新路径,报道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置改革、社会力量参与机制等试点经验。
再次,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经验互鉴。比如,《中国文化报》“文化圆桌”栏目聚焦文化领域的前沿议题与战略方向,每期邀请政府官员、学界专家等,围绕特定主题展开深度对话,持续为行业提供政策参考与创新灵感,推动跨区域经验共享。
最后,强化监督功能,倒逼服务升级。通过报道揭示供需矛盾“痛点”,调查报道基层资源分配不均、服务实效不足等问题,推动建立需求反馈与动态优化机制。跟踪政策落地进展,监督财政资金向农村、欠发达地区倾斜的执行情况,保障文化权益公平覆盖。
文化权利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终极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性,最明显的标志是推动社会化发展,即服务提供、管理和监督主体均有社会力量参与,呈现多元化格局。
面对新的格局,新闻报道在加强政策解读与共识凝聚、推动资源下沉与空间拓展、发挥媒体在效能监督与持续优化社会治理功能的基础上,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要开展社会动员,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其中,实现服务全链条的多元化。一是激活社会力量协同。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供给体系。二是培育基层文化内生力。追踪“种文化”转型实践,推动群众从“文化接受者”转变为“文化创造者”。三是鼓励参与机制创新。及时报道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创新经验和做法,邀请专家学者展开探讨,不断完善、提升和推广创新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累累硕果,有效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也见证了文化惠民创新发展历程。新闻报道可以深入挖掘其中的典型案例,推广创新经验,深化文化惠民工程。
一是聚焦先进个人,打造文化惠民“示范标杆”。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者进行深度报道,深入报道文化特派员、文化能人、返乡创业带头人等典型人物,采用“工作纪实+成效分析”的叙事手法,系统呈现其突破资源瓶颈、激发乡村文化活力的创新举措。比如,人民网报道漳州文明实践骨干设计的“菜单式点单”服务,重点展现其将群众需求转化为品牌活动的创新转化能力。同时,对党建引领者群像进行刻画。
二是解码品牌活动,构建可推广的“创新范式”。包括模式提炼型报道和过程追踪型报道。比如,澎湃新闻系统解读秦皇岛“微改革”经验,总结提炼“文学基地建设—作品孵化—惠民服务”的全链条运作机制。过程追踪型报道则采用“规划期—建设期—运营期”三阶段叙事结构,完整呈现某地区或单位的典型转型历程,突出剖析关键举措,为类似地区提供可借鉴的发展模板。
三是传播创新经验,搭建跨区域“共享平台”。可以加强机制创新案例库建设和开展科技赋能专题报道。机制创新案例库建设方面,可全面梳理文化特派员制度、文明实践结对共建等制度创新成果,制作包含“政策要点+实施成效+适用条件”的对比分析图表,促进优秀经验的跨区域推广应用。在技术赋能专题报道中,重点报道“云中课室”、数字文化云等数字化应用案例,通过用户反馈、运营数据等多维度论证,展现技术创新对提升文化服务普惠性的显著成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进一步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关键是从手段、载体、领域、队伍四个方面协同起来,形成合力,开展系统性的综合治理。具体来看,在新闻报道方法层面,新闻媒体需构建一套创新的评估体系,从服务覆盖面、创新程度及可持续性三个主要维度出发,确立评价标准,并据此对典型案例予以重点报道。同时,创新互动传播形式,在典型报道中嵌入“创新案例导航”交互功能,读者可实时查询周边文化惠民项目,实现新闻传播与便民服务的有机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