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時政新聞眼丨一場科技盛會召…
 时政新闻眼丨一场科技盛会召…
 2024年6月12日国家公务员国内…
 2024年01月18日周四《新闻联…
 2024年03月20日周三《新闻联…
 202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23年度云南十治新闻人物候…
 2021年十大潮流彩妆品牌排行…
 2024年04月18日周四《新闻联…
 2024年02月20日周二《新闻联…
 2024年03月07日周四《新闻联…
 6月20日一句话看世界:新闻早…
 2024年6月23日事业单位社会时…
 成果来之不易 启示弥足珍贵
 网文史话 西陆论坛
 【智慧党建】西陆花乡的“花…
 2001年张学良逝世银行巨额存…
 农夫山泉被造谣、抹黑、围猎…
 郑州警方公布8起打谣典型案例
 OpenAI正引发全球AI安全热战…
 “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 国…
 科技创新为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央视公布2023年国内、国际十…
 房天下卖房的中介靠谱吗?怎…
 房产中介“钓鱼”营销 报价相…
 湖北潜江:网络监管巡查 规范…
 “新中式”旅游火了
 暑运迎首波出行高峰 来蓉旅游…
 景区敞开大门迎客 旅游体验如…
 2022年3月15日国内外时事政治…
 相自成:中国残疾人事业法律…
 大陆出台司法文件严惩“” 学…
 早新闻|重磅金融数据出炉!…
 新华时评丨开放合作让中国太…
 拜登和特朗普下周正面PK;HI…
 以高质量教育全面支撑共建“…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快建设…
 高校思政课有效加强国家安全…
 时政微观察丨脑子里要有个“…
 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国务院12月重要政策
 【军事观评前线】美菲“肩并…
 中国军队绝不手软43架军机说…
 图谋军队化--军报析2003年台…
 新华网评:@青少年 这本“教…
 【理响中国】给00后大学生上…
 海量资讯能取代读书吗?青年…
 HarmonyOS NEXT助推千行万业…
 科技向新丨国以才立 业以才兴
 每经品牌100指数跌096% 港股…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旅游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時政新聞眼丨一場科技盛會召開習強調錨定這個戰略目標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6/26 16:31:23 | 【字体:

  6月24日上午,一場科技盛會在北京召開。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首次共同舉行。習總書記出席大會,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等頒獎,並發表重要講話。

  這是一次科技含量極高、“最強大腦”同台閃耀的盛會。跟隨《時政新聞眼》,一起見証中國科技界“星”光璀璨的高光時刻,共同領悟總書記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戰略目標的拳拳之心。

  今年這次“科技盛會”,堪稱一個“新組合”。也就是說,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以前都開過,但合在一起,還是頭一回。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召開,我國迎來“科技的春天”。此后,1995年、2006年,全國科學技術大會兩次召開。2012年、2016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也開了兩次。

  2016年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是與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共同召開的,被稱為“科技三會”。習總書記在會上說,“這是共和國歷史上的又一次科技盛會”。“科技三會”召開的這一天——5月30日,后來被設立為“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總台央視記者李增仁拍攝)

  200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授予吳文俊、袁隆平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首次頒發。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以往一般在年初舉辦,2021年首次改在了11月。今年這次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是時隔兩年再次召開。《時政新聞眼》發現,上次大會宣讀的是《國務院關於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今年這次宣讀的則是《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是我國科學技術界和工程技術界最高學術機構。兩院院士大會原本每兩年舉辦一次。2014、2016、2018年,總書記三次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

  2021年5月28日,總書記出席了兩院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他在會上指出,“這是我們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時刻,共商推進我國科技創新發展大計的一次盛會。”

  今年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三場會議首次“相逢”。這三場會議也都是在黨的二十大后首次召開。

  躬逢其盛,意義非凡。正如總書記在會上所說,“這次大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科技盛會。”

  在這次盛會上,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獲得這一項我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習總書記親自為他們頒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必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環境效益或者對維護國家安全做出巨大貢獻。

  今年獲獎的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是著名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他創立了高精度高分辨率對地觀測體系。

  “我這一生的工作,就是讓測繪這一過程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實時化。”從東方紅一號到北斗系統,再到珞珈系列衛星,李院士把提升我國測繪遙感對地觀測水平作為一輩子的追求。

  在德國讀博期間,李院士發明“李德仁方法”,創建了“誤差可區分性理論”,被譽為“解決了一個測量學的百年難題”。

  畢業時,國外多家研究機構向他伸出了橄欖枝,李德仁毅然選擇回國。妻子朱宜萱在當時給他的信中寫道:“你是一頭牛,吃國家的草,一直到了45歲,你怎麼不為國家為人民產點奶?你現在應當回來擠奶了,這是你做貢獻的時候。”

  李德仁院士長期研究的是遙感測繪。浩渺太空中,衛星離地面五六百公裡,實現高精度很難。

  李院士帶領團隊研發的全自動高精度航空與地面測量系統,就像是為衛星裝上了“千裡眼”,看得更准、更清、更快、更全。如今,這些研究成果已經應用到資源調查、環境監測、災害評估、防災減災等多個領域。

  今年李院士已經85歲,仍然在給大一學生講授專業基礎課“測繪學概論”,學生們都稱這門課是“最奢侈的基礎課”。曾經的青蔥少年如今已是登頂學術巔峰的科技泰斗,教書育人、建設祖國的赤子之心卻從未改變。

  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另一位獲獎者薛其坤院士,是這一獎項設立以來最年輕的獲獎者,曾經摘得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近年來,量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2020年10月,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24次集體學習。當時的講解人就是薛其坤院士。薛院士主攻量子物理,是凝聚態物理領域享有國際聲譽的實驗物理學家,率領團隊完成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

  何謂“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薛院士的解答簡潔易懂:在材料中,電子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是不知道走哪條路的,它沒有感情。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不同於量子霍爾效應,在不需要外加磁場的條件下,電子仍然能像高速公路上的汽車一樣高度有序、一往直前運動。

  在實驗中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難度極大。自1988年起,不斷有理論物理學家提出各種方案,但國際物理學界沒有任何實質性實驗進展,最終這一難題被薛其坤團隊在2012年底首次攻克。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成果的問世,能夠推動新一代低能耗晶體管和電子學器件的發展,解決電腦發熱、能量耗損等問題。對日常生活來說,最直接的功用,就是可以解決手機或電腦發熱、耗電快、運行慢等困擾。

  遨游在世界科學的海洋,薛院士把自己比作一艘從沂蒙山區駛出的小船。有恆勤奮,便是不凡。35歲擔任教授,50歲攻克量子物理世界難題,巴克利獎授獎70年來首位中國籍獲獎者……盛名之下,他還有一個別名——“7-11先生”。這是對他早上7點進實驗室、晚上11點才離開的形象比喻。

  120年前,量子論誕生,中國隻能做一名看客。今天,因為有一批像薛院士這樣的科學家攻堅克難,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次量子革命”的重要推動者與引領者。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同時提出“建成科技強國”的目標。

  在6月24日的科技盛會上,習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是會場傳遞的最強音。

  總書記指出,“現在距離實現建成科技強國目標隻有11年時間了。我們要以‘十年磨一劍’的堅定決心和頑強意志,隻爭朝夕、埋頭苦干,一步一個腳印把這一戰略目標變為現實。”

  在會上,總書記總結了“八個堅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堅持“四個面向”的戰略導向,堅持以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堅持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堅持培育創新文化,堅持科技開放合作造福人類。

  從擁有強大的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國際影響力和引領力,到擁有強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培養和集聚能力、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總書記在會上系統闡述了科技強國必須具備的五方面基本要素。

  一是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二是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三是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四是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構筑人才競爭優勢﹔五是深入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科技開放合作。

  △獲獎的外籍科技工作者,獎章的背面刻有獲獎者姓名。(總台國廣記者李晉、央視記者姚瑤拍攝)

  下個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即將召開,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在這次科技盛會上,從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深化科技經費分配和管理使用機制改革,到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總書記多次強調改革議題。

  對於科技工作者,總書記總是給予關愛和呵護。在這次會上,他說,要持續整治濫發“帽子”、“牌子”之風,讓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潛心鑽研,切實減少為報項目、發論文、評獎勵、爭資源而分心傷神。他還指出,要突出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對他們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精心引導、熱忱關懷,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脫穎而出。

  在2018年的兩院院士大會上,習總書記曾說,“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向著戰略目標進發,總書記在今年這次科技盛會上發出號召:“現在,歷史的接力棒已經交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我們要樹立雄心壯志,鼓足干勁、發憤圖強、團結奮斗,朝著建成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旅游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旅游新闻:

  • 下一个旅游新闻: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旅游新闻 時政新聞眼丨一場科技盛會召開習強調錨定這個… (06-26)
    普通旅游新闻 时政新闻眼丨一场科技盛会召开习强调锚定这个… (06-26)
    普通旅游新闻 “新中式”旅游火了 (06-25)
    普通旅游新闻 暑运迎首波出行高峰 来蓉旅游热度不减 (06-25)
    普通旅游新闻 景区敞开大门迎客 旅游体验如何保障? (06-25)
    普通旅游新闻 暑期旅游旺季:国内长线游、出境游热度大增 (06-24)
    普通旅游新闻 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公示:在“慢旅游”中… (06-24)
    普通旅游新闻 “不夜城”、房车游、草原游……夏日旅游市场… (06-24)
    普通旅游新闻 江苏:擦亮平安旅游金色名片 (06-23)
    普通旅游新闻 海外华媒甘肃行:冶力关风情舞动 旅游让日子渐… (06-23)
    普通旅游新闻 媒体:景区取消预约符合公众期待 提升旅游体验… (06-23)
    普通旅游新闻 溜溜地球:一周旅游大事件盘点 (06-21)
    普通旅游新闻 文博有了“科技范儿” 智慧旅游为文旅消费再添… (06-21)
    普通旅游新闻 前5个月文体休闲服务类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 旅… (06-21)
    普通旅游新闻 涉嫌性侵中国女游客的酒店员工已返岗?还能安… (06-20)
    普通旅游新闻 【每日最新资讯】33237万人次!4365亿元!喜报… (06-20)
    普通旅游新闻 游客在海南潜水被弃游2小时才上岸?官方最新通… (06-20)
    普通旅游新闻 2023世界旅游小姐中国区总决赛江西乐安开幕 (06-19)
    普通旅游新闻 广东首条中低速磁浮旅游专线建设有序进行 (06-19)
    普通旅游新闻 民族歌剧《沂蒙山》2024全国巡演进行中 (06-19)